|
本帖最后由 阳光快乐 于 2015-6-14 22:32 编辑
27军八一幼儿园回忆 之三 四、手工游戏篇
做手工:泥工、折纸、剪纸等等,好多的手工都是老师手把手教我们的。挺喜欢做泥工用的那些白陶土。不过每次老师捏的示范品,似乎起作用都不大,因为总是学不像老师的示范,所以小朋友们往往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时是随心所欲地捏个东西,然后看它像什么就叫它什么,比如揉圆了就是苹果,搓长了就是面条……。
折(叠)纸:记得折纸除了一般的小船、小宝塔、小衣服、飞机什么的,大家还会折一种尖尖的“莫斯科”(其实是像红场上的尖顶教堂建筑)。离开幼儿园后我发现地方上的孩子都不会折这个,我才意识到咱们幼儿园的折纸都带着鲜明的时代烙印,因为那时中苏友好,27军部队上都有苏联专家指导,所以咱们在许多方面都是当时最时髦的。
(这就是莫斯科)
画画:开始就是瞎画一气,后来才慢慢地跟老师学着画,记得在大班时,老师说我们快上小学了,应该开始画点稍微复杂一点的内容啦,于是那节课有两位老师一起过来教我们画人,老师先在每一张桌子旁边的墙上都贴上了一张示范画,可我觉得老师画得示范人都是男的,短短的头发一根根地竖立着,不好看,关键是还很难,我想画漂亮一点的女孩,可是不会,就一直拖拉到最后,还是老师帮我一起画才终于完成了。
放幻灯:那时的幻灯那可不是现在的PPT,而是那种要用圆盘状的机器放,上面有一张张像老式相片底版一样的胶片,排列成一圈,靠手动转片,一转就咔嚓咔嚓响,把图像直接打到白墙上的那种,内容是童话故事居多,记得看过《三只小猪造房子》等,只是每次放映完毕后,小朋友们都会嫌幻灯太短而感到意犹未尽。
(幻灯片放映机,当时还没这么先进,起码顶上的圆盘放不了这么多张幻灯片,另外这也不是手摇的。已经搜不到再古老些的了)
木偶戏:隔一段时间老师们还会互相配合,给我们表演一下具有简单情节的布袋木偶戏,就是一只手戴一个小木偶,木偶的形象是人或者是小动物,老师一边用手操控着它们做出各种动作,一边模仿它们说话。小朋友们在前面坐着观看,具体的情节早已记不住了,记得住的只有我们观看时的兴奋。
(布袋木偶就是这种)
印象中好像还演过一次皮影戏,就是看那种在白布上面的黑色投影,具体是老师还是请外面的艺人来演的就记不清了。
户外活动:绿草如茵的操场上有攀登架、高高的大秋千、长长的天桥(只是叫天桥,其实也不高就在平地上)。大班的孩子比较喜欢的是荡秋千,经常是两个小朋友面对面站在秋千上一起一蹲地合作,随着秋千越荡越高,那种爽极了的感觉就出来了。
(由王红兵妹妹提供照片,这就是大操场上的攀登架和天桥一隅)
游戏:在操场上玩的比较多的是像丢手绢、老狼老狼几点了等等,特别是老师有时也会和我们一起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不是当老鹰就是当老母鸡,那我们这群小鸡在后面即使跑得上气不接下气也在所不惜,照样开心{:soso_e113:}。
有时老师站在大操场的天桥上拿一个红红的小降落伞,一次次地往空中一扔,然后小伞飘呀飘地落下来,小朋友们全都张开小手去接,谁接到了都特别高兴。
有几次晚上关上教室的灯,老师拿出一只大大的电动玩具萤火虫来,只要一打开关,它就会闪着蓝绿色的荧光在地上到处跑,那时的电动玩具少,尤其是这么大个的,还必须在黑灯瞎火的神秘气氛中才能观看,大家都觉得很新奇。
过娃娃家:隔一段时间,老师会在教室的大桌子上事先摆上各式各样的满满一桌子的玩具,然后开始一个一个地点名叫小朋友去挑选各自喜爱的玩具。守纪律的小朋友会被先叫到,女孩子总比男孩听话,调皮的男孩子总是最后才被叫到,好在男孩女孩喜欢的玩具不一样,女孩总会去挑漂亮的布娃娃什么的,男孩喜欢的是刀枪、汽车什么的。记得我差不多总是在前三名被叫到吧。各自挑到玩具后,大家会三三两两地结合到一起,玩过娃娃家的游戏,然后小朋友们还会互换手里的玩具,就在这种融洽的玩乐气氛中,我们懂得了合作,学会了谦让,开始了最初的人际交往。
[bobomusic=1]192563[/bobomusi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