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兵不死 军魂永续
朝鲜,一个在国家政治外交、危机外交中的高频度国家名词,提起他,自然会联想到北纬38度线。可是,又有多少人还能记得起关于这条线背后的故事。这不仅是一条政治地理线,也是一条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改写线,既是一条东西方意识形态的分界线,更是一条中国军人的军魂坐标线。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围绕这条线上演的战争史诗,是每一名中国军人都不能忘却的灵魂归宿,也是1840年以来我们这个苦难深重的民族第一次在国际舞台上挺起精神脊梁。
关于抗美援朝的历史,我从小就接触过,从军17年来也多次涉猎,2次到丹东抗美援朝史馆参观,也在39军和后勤听过看过拜访过曾经的人和事,带着直观的印象,再次走进王树增的《朝鲜战争》,更让人感受到了什么是英雄无冕,什么是荡气回肠,什么是血性豪情。透过大国之间政治的博弈、战略的对决,看在眼中、印在心中的更是对中国军人军魂的书写和幅展。
39军首战云山,一举打破美军不败的神话;二次战役,彭德怀电令38军钉在三所里,团长范天恩带着部队,真的像钉子一样死死钉在了松古峰,魏巍就是看过那个山头后,挥泪写下谁是最可爱的人;还有血战长津湖、强渡汉江、硬攻砥平里、拉锯上甘岭,等等,一个个熟悉的地名,是由一次次光辉的战绩留名的,更是由一群群没留名便长眠的战士把名声传播的。
青山埋白骨,绿水吊忠魂。金达莱为什么如此鲜艳,是因为英雄用鲜血为其着色!什么是军魂,军魂既是抽象的,更是具体的,无时无刻不在战火硝烟中体现,第一次战役的遭遇战,军魂是犯我中华,虽强必诛的亮剑精神。第二次战役的追袭战,军魂是猛冲猛打猛追的勇武士气。第三次战役的阵地进攻战,军魂是不畏牺牲、不计代价,誓死完成任务的战斗意志。第四、第五次战役的对攻战,军魂是军令如山、顾全大局、能攻善守的过硬作风。上甘岭战役,军魂是寸步不让、寸土必争、针锋相对的决死决心。这样的军魂怎能不锻造出铁打的部队,这样的血性再强大的敌人怎能不闻风丧胆!
历史往往选择记住将星闪闪的将军,而我们却不应忘却浴血拼杀的战士。他们虽然低微,却很高尚,他们尽管渺小,却意志强大,他们一个个倒下,却立起一座座丰碑。战争的残酷非亲身经历无法想象,往往一个小小山头的阵地,就要经受上万发炮弹,几万吨飞机炸弹和凝固汽油弹,我曾经作为一个坦克连队的指挥员,演习中一个连队的炮火齐射就足够震撼,更不用说狭窄空间内万吨级炸弹是何等猛烈。这就是战争,历史只能留下惊人的TNT数字,却很难描述身处这些数字中志愿军战士的悲壮。不忍想象,他们在衣衫单薄的情况下伏在零下40度的阵地上,在被冻死前的一刻还紧握着钢枪;用身体趟雷区开辟通路,直到最后流尽最后一滴血都不停止翻滚;用血肉之躯堵枪眼、抱上最后一捆炸药冲进敌群经常可见。今天的人们,只知道胜利的辉煌,可又有多少知道胜利的代价如此悲壮!
有人说,英雄要么是疯子,要么是傻子。是啊,这支英雄的军队,“疯”就疯在用双脚和轮胎赛跑,靠着一把炒面一把雪进行着超出人体极限的高强度机动,在深山峻岭中搞穿插、打阻击,冒着数十倍于己的火力冲锋再冲锋;傻就傻在只要前进的军号不停,就算血流成河也要坚决冲锋,只要撤退的命令不下,弹药打光了,就拿石头砸,石头扔光了就跳崖,绝不后撤半步。就是凭着这股疯劲和傻劲,把战线牢牢守在了北纬38度线上,当年的“共和国长子”才得以把巨大的工业实力转化国家工业起步的基础,今天的中国才得以外推防御前沿、多了一条重要的战略屏障!
伟大的军队从来不是自封出来的,而是由伟大的对手成就的。美军陆战一师、骑兵一师、英国皇家坦克团,等等,这些艾森豪威尔、蒙哥马利统帅的雄师劲旅,刚刚经过二战的血火洗礼,在另一个被誉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统帅之一的麦克阿瑟的指挥下,就连他们做梦也没想到,会遇上如此强大的对手,会第一次在战争中倒着走,会蒙受重大损失。 除了朝鲜那多的可以把地球覆盖一层的褶皱地形、志愿军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外,“钢多气少” 恐怕是打不赢的最重要的一条原因。
人们往往看到的是历史硝烟散去后的微笑,今天,当我们无比虔诚地纪念和平的时候,是否更应该充满敬仰地祭奠先烈。英雄不畏死,而畏寂寞;老兵为什么常常活在记忆中,是因为他们害怕被忘却。正像麦克阿瑟在告别西点时所讲,黄昏已至,我的老年已快结束,当那时到来,我会急切的听着,听着那迷人的起床号音,听着那遥远的召集鼓声。在我的梦中,我再度听到枪枝的撞击声,步枪的响声,战场上奇异而悲伤的低语,那里总是一再回响着:责任,荣誉,国家。
是啊,老兵不死,军魂永续。这是我们每名军人所应践行的永恒誓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