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无声也歌 于 2016-9-5 16:56 编辑
墓碑耸立,是你高大的身影, 溪水长流,是你慈祥的笑容, 松柏常青,是你军人的浩气, 蓝天白云,是你灵魂的栖地。
转眼又是深秋时,又到了悲伤十月一。 时光轮回年复年,弹指一挥间!父亲!儿子思念您的心又在颤抖。您已离开我们这些年!生离死别,心中多少的无奈。却定格在那一瞬间!曾经许许多多的往事还犹如昨天……父恩如山!忆起您那刚毅慈祥的面容总让我泪如涌泉!没有人不说您去的可惜,走的突然……您还没来得及好好享受晚年的幸福……,您就这么早的走了,留给我无尽的思念! 只要想起您慈祥和蔼的面容仿佛您还在我身边!父亲!您的一生是平凡的,但平凡中却透露着伟大与非凡!您经历了那么多的变迁和人间冷暖,您都会坚强的面对是那样的坦然!您是一名合格的职业军人和共产党员,对工作踏踏实实、任劳任怨!您为人低调,从不张扬,赢得了所有人的称赞!您给了我正直善良的品质,给了我努力上进的精神。您教会我坚强,教会我果断!教会我踏实做人、与人为善!您没能给我们留下物质上的财富,但您的精神却会延续万年,直到永远……。安息吧 父亲! 父亲,您南征北战、戎马生涯的一生,是平凡而伟大的一生!是为军队建设做出贡献的一生!是为我们子女做出榜样的一生!父亲,我们永远怀念你。
原市委书记王建功及五大班子看望离休在家的父母
小时候就听父亲讲旧社会家里很穷,爷爷20多岁才找了个从安徽灵丕县逃荒来的姑娘成了我奶奶。我听父亲讲奶奶一共生了11个孩子,因生活困难最后只活下来父亲和姑姑2人。爷爷因常年在外打工,家中完全靠他的兄长们接济生活。父亲天生聪明伶俐,爷爷和他的3位兄弟们看在眼里,商量勒紧裤腰带也要父亲念几天私塾,父亲不负众望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并写得一手好毛笔字。在他们眼里,父亲就算是个村里知书达理的人了。穷人的孩子知道念书不易,所以父亲很好学,也很喜欢动脑筋。这也许为父亲后来接受党的任务,长期隐藏于敌人的眼皮底下做革命工作,解放后被部队选派到军事院校学习奠定了基础吧。前些年,我看望曾经和父亲在一起做地下工作的,原泰安行署副专员顾伯伯他对我说:“那时我们都管你父亲叫‘小先生’,他特有智谋,商量事情我们都很愿意听他的意见”。
其实,当时做地下工作是相当严酷的处境也是危机四伏的。稍有疏忽,就会被敌人察觉,有一次敌人有目的在村里搜查地下党员,父亲和顾伯伯他们藏在水车井下一直三天三夜都没上来。当时如果被敌人抓住,随时会给自己带来生命的危险,也会给地下党组织带来严重损失。在敌区工作的父亲名义上是在村公所跑腿的,实际是是为党组织处处打听和掌握敌人的信息。他们不仅时时要面对残酷的敌人,还要面对自己同志的误解,也包括一些曾经是自己同志的出卖。而父亲一直是带着党的任务坚定地坚持工作在敌人心脏,直到随九纵大部队南下。随后,父亲参加了著名的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建国后,父亲又参加了抗美援朝,历经甘苦凯旋归来。1956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解放勋章。以后随27军军部驻扎在无锡,后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后方勤务学院,文革后调入国防科委第五研究院工作至离休。
父亲赴朝前和在朝鲜战场与战友的合影
解放后的和平年代,部队上掀起了学习知识和争创建军积极分子的活动,父亲如虎添翼发挥自己的天才,刻苦自学从初中的所有课程,并通过了考试。因此赢得了27军全军建军模范积极分子的称号。以此基础27军后来保送父亲上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后方勤务学院学习深造。 60年代中期,后勤学院派父亲和战友到长春汽车制造厂蹲点搞社教。亲眼目睹了职工的贫困生活和当时企业干部的浮夸作风。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和访贫问苦后,出于一个老共产党员和一个革命军人的良知,职工的疾苦深深地牵动着他的心,他觉得他不能沉默,必须要将问题如实上报给组织。这在当时浮夸成风,只报喜不报忧的年代,父亲此举还是会承担一些风险的。但是,父亲没有考虑这些,他觉得他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将真实的情况反映给上级,否则,他会寝食不安,觉得良心上愧对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就这样,父亲把他在企业蹲点调研的真实情况,汇报给上级组织。后来,经工作组下来调查,认为父亲反映的情况属实。并与当地政府协商拨款,救济了当时生活严重困难的职工。
前排中间是父亲
父亲和战友们在长春汽车制造厂搞社教时的合影
小时候,我们所接受的教育完全是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理想主义式的教育。那时候,学校是群英小学,就在总后勤部营区里,所以全部是军人子弟,有不少同学的父亲就是老红军。学校里经常请老红军给我们做革命传统报告。所以,从小我喜欢听爬雪山,过草地的老红军、惩汉奸打鬼子的八路军的故事,认为那才算是真正的英雄,我就是以这样的思想崇拜我父亲。我的父亲是个很慈祥的人,军人出身的他;刚毅、果敢、严肃、慈祥、这些词语用在父亲的身上是再贴切不过了。父亲一辈子刚直不阿很正直。文化大革命期间,泰安的造反派进北京逼迫父亲承认顾廷臣专员是叛徒,父亲大义凛然,用铁的事实怒斥造反派,保证了顾伯伯的名声,免遭了造反派的迫害。父亲还在当时尽可能地保护了一些曾经在一起革命过的老同志,父亲离休回老家时,曾受过父亲保护的老战友见面热泪盈眶,可见患难中的友情之珍贵。更因为父亲是军人,所以家教很严;我们兄弟姊妹的工作都是靠的自己的能力完成的,兄弟四个三个都是从部队上下来的。父亲从来都不会给我们开方便之门的。父亲的人品和一言一行是我们兄弟姊妹们工作中的灯塔,指引着我们政治生活的方向。
在国防科委时父亲和肖叔叔的合影
父亲是慈父。印象中父亲从来没有打过我们,从来也没有责骂过我们。别人家大多是严父慈母,而我家则是绝对的“慈父严母”。记得我们小时候在无锡27军时可和现在不一样,不是想吃什么就能吃到什么。父亲享受在干部食堂的小灶上打饭,我记得食堂有时会卖些猪油捞饭,红烧肉,香肠之类的饭菜。父亲从来不会自己把他那份“特殊待遇”一人享受,总是领回饭菜给我们兄弟姊妹们分开,自己只吃一点点。喝点二锅头就行了。父亲一直没有改过他这个疼我们的习惯。到了老年也是有什么好吃的总是给我们留着。父亲对子女儿孙表现出的那种疼爱程度,在一个戎马一生的军人身上,真的是很少见的。“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要以诚恳态度对人、负责态度任事”;“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父亲的这些教导犹在耳边,我至今不忘。
父亲在国防科委时和战友们的合影
父亲平时话语不多,不会轻易流露感情,但是看得出来,他和母亲的感情非常深厚。这么多年来,我从没有看到父母大声吵过架。年轻时的父亲高高的个子、一表人才,在50年代初部队上兴起抛弃农村结发妻子,在城市找对象的浪潮中。虽然一些人给父亲介绍有工作的城市姑娘,可是父亲更爱母亲,更爱我们这个家庭。父亲把爱留给了母亲,留给了我们兄弟姊妹六个。在60年代初整个后勤学院干部家属中,很多老军官都是城里的年轻对象。只有杨院长的妻子和我母亲是小脚的农村妇女。父亲承担起了一个高尚丈夫的责任,给我们留下的是一个伟大父亲的光辉形象。
父亲和大哥的合影
父亲一生不爱穿着打扮。除了发的校官呢子服是像样的礼服外,也没有什么好衣服。平日除了常换洗穿的军衣外,就是离休后做的几身蓝制服。穿了几十年的一件深蓝色的呢子大衣,还是在北京时用黄呢子大衣染的。父亲说过;“作为军人,军装就是我最好的礼服”。就是这军人的脾气,直到他老人家去世时还是穿着跟了他一生的军装走的。 济南军区派员授予父亲中华人民共和国红星荣誉勋章
我要感谢父亲,是您赋予了我们生命,是您的顾全大局给了我们一个温馨幸福的家,是您和妈妈一起抚养我们长大。 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我们兄弟姐妹几个,工作都表现的出色。我们没有辜负父亲的养育之恩,我们用行动回报着父亲给于我们的爱。 往事如昨,历历在目。如果说,母亲是我们心中一盏灯的话,那父亲就是我们心里的一座丰碑!
原市委书记和五大班子的领导看望父亲 (照片上的长相框是毛泽东和国家领导人接见总后勤部先进代表合影) [audio][bobomusic=1]1770257198[/bobomusic][/audio]
这首八路军军歌是父亲生前最喜欢的歌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