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读书的过程中胸襟不断开阔,逐渐对人事干扰不忧、病况反复不惊、世情冷暖不较。”张绍堂老人说,年轻时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会那么长寿。现在每逢有人讨教长寿秘诀,他就总结道:读书既得养生疗病途径,又能使人立身处世宁静致远,心态好了,自然就长寿了。
在徐州泉山区彭祖园社区,103岁高龄的张绍堂老人,每天都到离家不远的彭祖园散步,在家还能做家务、看书读报,且记忆力惊人。
带着好奇,记者走进了张绍堂老人的家。见到老人时,他正临摹书法,看那灵活的运笔动作,真不敢相信这是一位年过百岁的老人。
见到记者,老人热情地起身相迎。他告诉记者,目前身体行动自如,近两年出门时才用拐杖,每天都要出门转转,其余的时间基本都在读书写字看报。
“读书使人明智,保持脑子活络,精神状态自然就好了。”老人笑着告诉记者,他给自己取了个雅号“伴山老人”。
据老人的女儿介绍,张绍堂老人读书的爱好缘于早年的经历。1931年,日军侵入东北,老人忧国愤世,次年与友人共同创办了进步报纸《徐州镜报》。他把主要精力放在报纸副刊《读书周刊》的编写上,从此一辈子与读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作为市政协委员,张绍堂被邀为民建、工商联协助文史工作。他将每天的时间全部投入到史料阅读和文稿编写中。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张绍堂除为《徐州史志》撰稿外,还先后组织、参与编写徐州《工商联会志稿》及《民建会志稿》。
在长期的读书养生实践中,张绍堂老人不仅使自己保持眼睛不花,思维敏捷,还积累了大量的读书心得和研究成果,为本地文化的传承作出了贡献。数十年间,他不断收集、考核、整理地方韵书《徐州十三韵》,于1990年校辑成书,成为研究徐州本地语言语音传承的宝贵学术资料。
张绍堂一生酷爱买书、藏书和读书,在五世同堂的家中,几代人读书氛围也相当浓郁。此外,张绍堂还带动身边的人培养读书爱好,几十年来,先后向师范学校、市图书馆捐赠书目1800余册,还经常参与社会组织的读书讲座、书画交流等活动。
“不动笔墨不读书”。退休后,老人每天坚持写读书笔记,有报纸、杂志、书本内容的摘抄,还有诸如《养生述历》等感悟。他还将读书笔记抄成几份赠与社区工作人员、退休同事以及街坊邻居。“读书须有择、有节、有恒、有法,品万卷书,行智慧人生。”张绍堂在其中一本读书笔记的扉页上写道。
一项研究发现,爱读书的人比不爱读书的人具有明显的“生存优势”。
耶鲁大学的公共健康专家进行了一项长期调查,在过去11年中,他们跟踪记录了3600名50岁以上男性和女性的健康与阅读习惯。研究表明,每天读书的时间越长(哪怕只有半小时),寿命就越长。截至1/5的研究对象死亡时,爱读书的人比不爱读书的人平均寿命长近2岁。
研究人员指出,在长达数百页的阅读过程中,读者一直追随作者的思路、人物或情节,这种“深度阅读”所付出的智力努力让大脑一直保持活跃。此外,书籍还能增强“同情心、社会认知和情商”,这与延长寿命也有关系。
转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