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中我军各部队作战情况简表 汪洋 1945年 西北: 10.25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警备3旅策应邓宝珊部新编11旅(旅长曹又参)2千余人起义。 华北: 10.18 ~ 12.13 晋察冀聂荣臻部、晋绥贺龙部发起绥远战役,我军总兵力5.3万余人,敌傅作义、马占山部5万余人,我军突破丰镇后,主力未及时西进、截断敌军退路,失去歼敌主力的机会,包头未克(见《郑维山回忆录》13页),歼敌1.2万余人,我军伤亡7千(有说我军伤亡2万余)。 中原: 9月,晋冀鲁豫军区整编3个野战纵队: 太行纵队:司令员李达、副司令陈锡联; 太岳纵队:司令员陈赓、政委谢富治; 冀南纵队:司令员陈再道、副司令杜义德。 9.10 ~ 10.14 晋冀鲁豫刘伯承部发起上党战役,歼敌61军96师、19军37师、68师及两个纵队(相当于团)全部,23、83军各一部,共3.5万余人。 9.23~ 10.4 太行1分区秦基伟部收复邢台,冀南分区王宏坤部收复邯郸。 10.7 晋冀鲁豫军区整编: 冀鲁豫军区主力为1纵,司令员杨得志,政委苏振华; 原冀南纵队为2纵,司令员陈再道,政委宋任穷; 原太行纵队为3纵,司令员陈锡联,政委彭涛; 原太岳纵队为4纵,司令员陈赓,政委谢富治。 10.21 ~ 11.2 晋冀鲁豫刘伯承部发起平汉战役,全歼敌40军,重创30军,毙伤3000人,俘17040人,我伤亡4708人,争取新8军高树勋部1万人起义。 10.20 ~ 11.14 李先念部发起桐柏战役。 11.10 晋冀鲁豫峰峰会议,组建: 6纵,司令员王宏坤、政委段君毅; 7纵,司令员杨勇、政委张霖之。每纵2-2.2万人。 杨得志、苏振华之1纵调往东北(后属晋察冀军区)。 华东: 8月 山东5路大军出击收复40个县城,新四军出击江南江北,华中、淮南、淮北根据地连成一片,发展江南、浙西根据地。 9月 ~ 10月江南新四军北上,转移到江北。 9月 ~ 11月山东调往东北部队共6万人(黄克诚新四军3师3.5万人除外)。 10.18 ~1946.1. 津浦线徐州济南段战役,歼敌3万余人。 东北: 9月 ~ 11月各解放区向东北调兵:山东6万,新四军3师3.5万,晋察冀1万,陕甘宁6千,共11万。 10.25 ~ 11.6 山海关保卫战,歼敌1千余人。 10.31 东北人民自治军成立,司令员林彪,第一政委彭真,第二政委罗荣桓,到年底总兵力27万余人。 11.26 锦州弃守。 12.25 林彪提出“忍、等、狠”作战指导方针、“三三制”、“一点两面”等战术原则。 12.28 刘少奇电报:《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