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678|回复: 9

《我们远航赤道》第一章 [长江起航] 之 1991年12月4日-作者:江宛柳

[复制链接]

72

主题

121

帖子

1273

积分

陆军少尉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1273
发表于 2018-3-15 16:42: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我 们 远 航 赤 道 》
第一章 [长江起航]
作者:江宛柳

ac345982b2b7d0a2428213b7cbef76094b369a54.jpg
华野九纵后代 江宛柳

人物简介

    1970年入伍,1975年入党,先后任解放军报驻海军记者站记者、总后勤部记者站站长,现为记者部机动组记者。 山东人。中共党员。女,高级记者,大校军衔。1984年毕业于北京高等教育自学大学。1970年后历任第二炮兵工程技术总队战士,文工团创作室创作员,解放军文艺出版社《解放军文艺》编辑、《昆仑》编辑、《军营文化天地》副主编。1973年开始发表作品。199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报告文学集《我在寻找那颗星》,小说《新任编辑》等。荣立三等功2次,被总政治部评为全军优秀共产党员,被中宣部和中国记协评为全国新闻界抗击非典新闻宣传优秀记者、被中国记协授予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

人物事迹

    20多年来,从自卫还击保卫边疆的战场,到抗击非典斗争的一线;从雪域高原的边防哨卡,到远航赤道的航天测量船;从国庆50周年的大阅兵方队,到反"台独"军事斗争准备的战舰、机场、导弹阵地,都留下了她艰辛跋涉、勇于探索、抵近时代前沿和军事变革潮头的坚实足迹,写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新闻作品。其中,消息《全军紧急选调医务人员支援北京决战非典》获得第十四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通讯《再写神州万里春》获得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好新闻奖;通讯《零感染是这样创造的》、通讯《特殊战场见英雄》、特写《小汤山医院记者守望札记》获得全国新闻界抗击非典新闻宣传优秀作品奖。报告文学《我在寻找那颗星》获得全国妇联和"文艺报"联合举办的"中国女兵征文奖;报告文学《蓝色太平洋》、《没有掌声的征途》分别获得中国作家协会颁发的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鲁迅文学奖"、总政治部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
    2008年9月,获由中国记协主办的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最高奖——第九届长江韬奋奖。

    1991年末至1992年初,我作为第一名女记者,跟随中国军队中最大最特殊的船——“远望”号远洋航天测量船赴南太平洋,去执行一次卫星发射测控任务。那是一次难忘的航行,一次奇妙的远洋作战,30多个日日夜夜,我结识了世界上最大的水域——太平洋,也结识了中国军队中一个出色的群体。我把远航中每天的所见所闻都记入了日记,为着日后可以公开发表时能和更多的朋友分享这份独特的感受。6年后的今天,我想,这愿望可以实现了。

1991年12月4日  星期三  晴
梦想成真

想想能真的踏上这趟旅程,就觉得像在梦里。遥远的太平洋,我思念你多久了啊!从小就做这样的梦,梦见美丽的大海里涨满风帆的大船,我乘着这只大船去远航。我那时起就知道,总有一天会的。
这一天真的来到了。
火车咣当了一天一夜,从北方寒冷的大平原进入了绿色的江南水乡。上午10点多,车准时进站。我和田野各自拎着自己的大箱子挤下车。我的箱子里装着一年四季的衣服,田野的铝合金大家伙里是他的宝贝“松下”一体化摄像机。离开北京之前,国防科工委宣传部派了我一个陌生的任务——配合他们的记者站拍一部纪实性电视专题片。
来接我们的基地宣传处金干事第一句话就说:“祝贺你啊!江记者,你可是咱们基地历史上第一个出远海的女同志!”我心里猛地滚过一股热浪。两年前,当我来基地采访后写了报告文学《蓝色太平洋》,就有了随船远航的愿望。远望基地组建十几年来,从没有过女性出远海的先例,要破例,谈何容易。但是基地慎重地考虑了我的要求,反复论证,排除了各种疑难,最终是党委常委一致通过了我来做这第一次尝试!
有了这样的企盼这样的前提,心里怎么能平静下来呢?
远洋航天测量基地,已经很熟悉了,但这一次进门,却有了别一种感觉——出征前的紧张气氛,包括自己这名出征战士。
一进招待所,就见到了比我们早到一天的《解放军报》的陶克和《解放军画报》的陈德通,他俩正在为刚刚结束的一场虚惊庆贺。原来他们的行李被错装上了去日本的飞机,包括老陈的装有100个胶卷和5只高级照相机的大箱子。若不是上海机场大雾,他们就得去日本找箱子了。
我说那也不错,正好去日本转一趟。
老陈认真地说:“能去日本的人有的是,能随‘远望’号去赤道的人有几个?”
陶克也神采飞扬地说,他积极地要求随船出海,报社好多人以为是要靠外国港口,还热心张罗着替他换外币呢。
大家笑成一团。换来外币,只好拿去买太平洋里的海水了。
吃饭时,陶克的情绪突然低落了,他刚刚搞清楚,他和老陈被分配上“远望”1号船,而1号船不如2号船跑得远,只有2号船过赤道。基地冒副政委安慰他们说:“咱们都上1号船,我也是头次出海。到了赤道海域就算到了赤道。那海上也没有标记,你说是哪儿谁敢不信?”陶克才又孩子般地笑了。
其实,在心里偷偷笑的是我和田野,我们上2号船。我知道,基地既然下了决心让我上船,就一定会让我跑到最远的地方。这回出海任务重,除了“远望”1号、2号,还增加了“向阳红”l0号船,暂定叫“远望”3号。三条船连成完整的海上测控线,3号船跑得距离最短。《无锡日报》的小陆就被分在3号船,没办法,谁让他不是军事记者。


12月5日  星期四  晴
终于上了船,心却沉沉的

夜的码头真美,灯火辉煌中,中国军队最大的两条船静静地泊在江边。
码头上人来车往,大家热热闹闹地忙着上船。我们同陶克、老陈告别,互祝一路顺风,一个月后码头见。
上了2号船,我被船上年轻的副总工程师戴晓文领着穿过长长的走廊。444号舱室的门上贴了4个明显带有女性色彩的名字:江宛柳,周丽娟,刘建虹,杨梅。以前4个小伙子的住处,如今第一次做了女兵宿舍。基地想得周到,专门安排了司政后各一名女兵和我同行。不过今天只到了她们的三分之一——宣传干事小周,这我早就认识了。小周年年为丈夫宋伟出海送行,这回总算轮到她自己也上船,宋伟却又到北京读研究生去了。
终于上了船,本该快乐,但心情却还重重地滞留在这一天的见闻里。
上午记者一行被带到基地医院体检。体检还没结束,就听说有“远望”号上的人在这陪孩子住院。我和田野冒出同一个念头:专题片的素材来了!我们赶到儿科病房,悄悄推开门。屋子里3张床,一张床上睡着一位年轻的妇女,搂着看样子才两三个月的孩子,孩子娇嫩的小额头上扎着输液管。另一边的床上睡着个戴志愿兵军衔的小伙子,正打着均匀的呼噜。田野的摄像机镜头已经对准了他。
我本不忍心叫醒他们,但拍片机不可失,便轻轻拍了拍小伙子的胳膊。没有反应,我用了点劲再拍,依然不动,只得使劲晃他。小伙子才勉强睁开眼睛坐起来,眼里全是红丝,那神情,还在梦里。
好半天,他才明白是怎么回事。说昨晚给孩子输了两瓶液,今天早上才躺下。我暗暗后悔叫醒他,但已经晚了。小伙子一副憨厚样,告诉我们他叫杨怀柱,是“远望”2号船机电部门造水班的军士长,山东人,妻子带着两个月的女儿从家乡来探亲,他是第一次体验做爸爸的滋味。还不到一个月,来了出海任务,女儿偏在这节骨眼儿上得了急性肠炎,住院已经两天,输液还不能停。我问他明天就起航了,能走吗?他憨憨地苦笑一下说:“走。”表情很平静。这使我感到自己问得多余,远望人出海执行任务,那就是上战场。军人上战场,还讲条件么?和杨怀柱约好,晚上我们的车去码头时,顺路把他捎过去。
下午开了出征前的誓师大会,接着又跑家属院。这种时候的军人家庭,每个家都是一个故事。
到2号船测量部门185中队的助理工程师夏弟方家,他已经上船了,只有他的妻子小徐在。小徐挺了个大肚子,就要做妈妈了,预产期是本月28日。一算,正好是卫星发射前后的日子,这不是双喜临门吗!我问小徐给孩子取名字了没有,小徐说:“还没有,小夏说他在海上慢慢起。我又问小徐,小夏走了谁来照顾你?小徐说:“我自己,没问题的,都准备得差不多了。”她一脸幸福地打开一个大包,全是五彩缤纷的婴儿小毛衣,好漂亮,真可以办个婴儿时装展览会。我们嘱咐小徐,孩子生了,千万赶快通知留守组给船上打“卫通”电话,好让太平洋上的小夏和我们及时庆祝。临出门田野又补了一句:记住,我们返航回到码头的第一件事,就是跟着小夏到你家来,拍小夏第一眼看到儿子的镜头。”
摸黑拐进技术部高工刘金聪家,原是想拍他父子俩双双出海,但小刘去上海学习了,只有老刘和老伴俩人。说福建话的李大嫂比起两年前我采访时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生活,只是今天看表情不大开心,尽管嘴上没说,我还是能明白她的心思:老伴和儿子一走就是一个多月,家里又孤零零的剩她一个,滋味可想而知。我们聊天时,田野扛着摄像机拼命拍家里的设备:家具很简单很旧,电视是14英寸黑白的!一个大校高级工程师,一个为中国的航天事业付出了大半生的人,一个两代远望人的家,生活上竟如此的简陋,这让我有些难过,也油然而生敬意。
两个家属院跑下来,已经到了上船时分。我们去医院接杨怀柱。推开医院儿科病房的门,小杨正坐在床上向妻子交代什么。这回看清楚了,妻子很年轻,几乎还是个小姑娘,只是头发蓬乱,神态疲惫,见我们来,一脸的惊慌。我告诉小杨车来了,小杨平静地说:“走吧。”我问他可都安排好了?他说有留守组,还有几个老乡家属可以帮忙照顾。他整了整孩子的被子,背起挎包,对妻子说:“我走了。”走到门口,站下,回头又说了句:“我走了。”停了片刻,才迈出屋子。这期间,孩子一直昏睡着,他妻子始终坐在床上没动,也不说话,两只手不停地捻衣角,一对单纯的大眼睛忧郁地望着他,闪着泪光,直望到他出门。
坐到车上,田野摩拳擦掌地说:“今天的镜头都棒极了!”
我的心却沉沉的。要说和平年代的军队也有送亲人上战场,那就是远望人了。他们每一次执行任务,都是一次真正的实战。年年出海,年年告别,家庭的天伦之乐对于他们近乎奢侈。他们就是带着这般酸甜苦辣的离别之情走向大海的。不知当亿万同胞为新一颗卫星上天而欣喜的时候,是否会知道这其中包含着什么?
上船安顿下来不久,基地司令员王立春将军一行来看望大家,对我们这“新鲜事物”,又是鼓励又是叮嘱,点着我们的头说:“晕船时可别哭鼻子哟!”还说我们算是首次“试航”,我们成功了,今后“远望”号就可以正式上女同志工作了。
我告诉将军请他放心,我是20多年的老兵了,没问题。
王司令意味深长地笑笑说:“回来时,我到码头接你们,还要听到你这句话!”

12月6日  星期五  大雾
静静的告别方式

清晨,一江大雾。
站在码头上看过去,两条乳白色的大船在浓雾里飘飘渺渺,好似两片浮在江中的云。船顶的各式天线原是充满阳刚气的挺拔威武,这时也在缠绕的雾中变得轻柔多姿,如诗如画。刚从沉睡中醒来的“远望”号,还真有一种朦胧美。
6点半,杨梅就来了。基地医院的护士,一个20岁的小少尉,梳着马尾巴,戴副黑边眼镜,挺快活的样子。听说她的男朋友朱晓文是船上医务室主任。多有趣的人物关系安排,这酝酿着什么?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太平洋之恋。
刘建虹是早饭后上船的。又是个小眼镜!见面时我几乎笑出来,这太符合船上风格了——满船都是眼镜。小刘长得小巧,眼睛却极大,眼神在镜片后面闪着自信的光。她是南京工学院计算机系毕业的大学生,基地司令部作试处的参谋,27岁,未婚。我主观上希望她也能在本航次中创造一段罗曼史,那将是多么圆满的航程。当然船领导们未必这样想,这会让他们在执行重大任务时神经紧张。
就像文学情节都要铺垫足了一样,起航的时间一推再推。原定是上午8点起锚,大雾不散,船就不能动,让人充分体验等待的心焦。
码头上很早就有了气氛。送行的家属陆续来了。运家属的一串大班车、首长的各式小轿车、五花八门的自行车沿码头一路摆开。专程来欢送的部队鼓乐齐鸣。家属们有的轻车熟路直送进船舱,有的手里提着鲜花、文竹沿船外的舷窗往里找人。孩子很多,看着他们的爸爸们穿戴整齐,威武雄壮地列队在甲板上站坡。
两条船都沿船舷挂下巨大的红色横幅,上面写着本次任务的口号:安全准时全时段,测控任务上台阶!“上台阶”究竟意味着什么,我还不太懂,但我清楚这对“远望”号来说并不容易,他们12次完成国家级大型任务,成功率是100%,前年中央军委批准两条船同时荣立一等功,在这样的高起点上再次飞跃,该干得怎样的出色才行!不过我还是在心里默默祝愿他们:在这第13次任务、第10次远航中上一个大台阶。
田野早就扛着他的“一体化”钻到人群里去了。我则船上船下、码头上来回转,和送行的基地首长、机关各部门的领导、熟识的家属们打着招呼,感受送行和被送的两种心境。
没有见到哪个家属流眼泪。或许是她们习惯了?或许是她们把离愁别绪埋在心底,尽可能让丈夫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出征?这一走就是一个多月,不只是家庭生活的重担和孤独寂寞将又一次留给了她们自己,而且还有一份担惊受怕,远洋的路上,谁又敢保证没有风险呢?军人妻子,在感情上所承受的是比别的女人更浓烈的苦与甜。
无意中我看到田野正在抓拍的一个镜头:一个年轻少校有几分羞涩地同一个戴上尉军衔的女孩子讲话。女孩子长得很清秀,但明显是第一次见面,挺拘谨,她身后站着一排同伴,不知是她的“保驾组”还是“评委会”?发现镜头对着他们,两个人同时转过脸来,都笑了。我一看,少校不是程宇峰吗,2号船测量部门副测量长,一个很出色的小伙子。两年前我曾经采访过他,他给我讲过他大学毕业分到船上后,鸿雁传情悠悠两载的女朋友同他吹了的故事。记得他当时带几分苦涩几分幽默地说:“我对有些女孩子的价值观搞不清楚。但我知道我们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会是这样,没办法,我认输。”船上像他这样“快乐的单身汉”还有好几个,我把他们写进了《蓝色太平洋》中“被爱情遗忘的角落”一节。如今看起来,爱情上门了,真要感谢为我们的小伙子牵红线的首长和战友。可这见一面就走,一个多月不能有下文,悬念是不是太长了点?
天太冷,欢送部队送不走我们,只好在10点钟奉命撤回,家属们的班车也陆续开走,码头上冷清下来。
没有拍到完整送行场面的田野一脸懊丧地说:“出师不利。”
三个多小时之后,终于听到了汽笛高吼。中午1点半,“远望”号真正地起锚、解缆,默默地离开了码头。我激动地奔上驾驶室,看1号船驶向江心之后,我们的大船也缓缓调转船头,旋起江中浑浊的浪涡,让人觉得仿佛置身幻境。
我们真的已经走了吗?这么静静地走了?我突然觉得,这其实才是“远望”号真正的离别方式,每年他们别妻离子远航出征,徜徉在柳浪花丛、霓虹闪闪中的人们是从来不知道的。
船在长江上要走3天,真是太慢了。
可急也没用,长江航道狭窄,只能赶潮流走。江面上渔船又太多,有十几条连成一串的,叫“一条龙”,专在大船的船头东拐西拐,并不让路,这里渔民的风俗是“抢船头发大财”,却也不看看抢的是谁?真叫人没脾气!进入主航道之前的这段路是第一关,最紧张,编队指挥组的首长和船上领导都盯着驾驶室,大家都瞪大眼睛,屏住呼吸。江上没有交通警,小船不躲只好我们这两万多吨的大船躲。操船的副船长吴正松大声发布着口令:“左满舵……右满舵……手定向……前进一……”大船在有限的航道里扭秧歌,险象环生,但都有惊无险,不是驾驶业务精,这庞大的家伙一拐上浅滩麻烦可就大了。
政委王立新告诉我,吴副长正患心脏病,心脏每分钟16次早搏,昨天还躺在医院里,医生一再说他无论如何不能出海,而且他妻子的胆结石也在发作,住院好几次了,需要人照顾。可是关系国家航天计划的任务重大,“远望”号上又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特别是船领导,哪有告假之理,就是吸氧吊瓶子特护也得上。
总算是江面开始宽阔了,我们进入了主航道。我才觉得两腿站得发直。
下午4点半,船在白毛沙外的江心抛锚。据说要等明天中午涨潮再起航。

12月7日  星期六  多云
不可等闲视之的副长们

船上生活方式和陆军不一样,早晨不吹起床号,6点打铃,值班员在广播里喊:“起床!起床!”更像海军。
我们四个整齐地坐起来,只听得甲板、走廊里一片脚步声,全体船员在后甲板出早操。小刘表示她不出操,去工作组办公处熟悉业务。小周要给《体育报》写报道稿,急急地奔了后甲板。杨梅伸了一个懒腰又躺下了,闭着眼睛说:“能睡懒觉,太好了!”她在医院要轮着值大夜班、小夜班、早班,睡个好觉在她是很幸福的事。我在屋里洗脸池前等水。船上的用水是单日早6:20到6:40给4字头舱室放水。水很浑,放了不到10分钟就没了,发给我们的4只桶仅接满了一桶。看来,耗水量大的女同胞们得学会过船上的紧日子。
但出海期间的伙食特别好。
“远望”号只看餐厅,就能感受其壮观。大餐厅一次能很宽松地容纳200人就餐,小餐厅也至少能坐40人。出海时,全船400多人分两批开饭,大小餐厅饭菜一样。我被分在小餐厅。小餐厅里一桌是编队指挥组首长,包括本次任务最高指挥、基地副司令员朱鹏飞将军和基地参谋长崔秉书大校,船长,还有基地几位专家老总;另一桌是出海保驾的各厂所的师傅;再一桌是政委和基地机关业务部门干部;还有就是我们这桌,一群少壮派副职船领导,特装副长周要武,航海副长季红星、吴正松,副总工程师戴晓文,政治处主任顾保平,还有我和田野,全体都在40岁以下。
当然是我们这桌最热闹。季红星,吃饭也同工作般一丝不苟,早饭有炊事班自己烤的小蛋糕和人造奶油,喷香诱人,他却专吃馒头抹酱豆腐,说:“我只吃东方式的饭。”膀大腰圆的周要武是船上年轻干部中的最重量级,他偏偏夹一大块奶油,抹在蛋糕上说:“就是要改改东方式的吃法。”斯文的戴晓文一脸幽默地看着周要武说:“你不减肥啦?”周要武大咬一口奶油蛋糕:“不减!”并且煽动我也吃。这几个家伙我早就认识,用他们的话说,还被我“提审”过,有的又写进了书里。第一个在“远望”号上编出计算机航行定位程序、获得过团中央颁发的边陲儿女银质奖章的季红星,敢打敢拼豪爽干练的将门子弟周要武,15岁上大学的软件尖子戴晓文,各有各的不凡之处。如果把“远望”号上的干部分成四代的话,他们就算是第二代,是承前启后、开创远望人高知识层的一代,他们身上有老一代远望人敬业奉献的理想色彩和创业精神,也有年轻人知识新、思维活的时代优势,是今天“远望”号上挑大梁的角色。两年前我不过仅仅是“提审”,听的是靠嘴巴侃出的平面故事,这一回我可以亲眼看看他们的真功夫了。
船上各部门工作已经铺开。我被通知去听各种会:编队指挥组的交接班会;基地工作组的临时党支部成立会;王政委召集的政工会;基地技术部科技处姜处长讲本次发射任务的业务会;185雷达中队和中心计算机控制室的业务研究会……
一大堆会听下来有两大收获。
一是大致弄清了本次任务的具体情况。这次发射的是我们国家“东方红2号甲”地球同步定点通信卫星系列之一,运载工具是长征3号火箭,我们“远望”2号的任务,是对卫星入轨段进行测量,定出卫星大椭圆轨道,在第一远地点对卫星进行控制,若是星箭分离后卫星不起旋,2号船就要抢救强迫它起旋,如果真救起来,2号船就要立大功。不过大家都认为这种可能性极小,以往的12次任务中卫星都是一次到位。船上的宝贝185雷达系统空有控制卫星的特殊功能,却每次仅用于测量数据,所以从没有机会证明2号船应该更换名称,以“航天测控船”取代“航天测量船”,这是体现着我国航天测控领域不同水准的两个名称。
第二个收获是又认识了不少人。
全船400多人都各有战位,我们女同胞也被政委派了活:接管广播室。晚饭前,政治处阮干事拿来一大堆表决心的广播稿,于是我就对着麦克风,一篇接一篇念下去。这使我又找回了当年在基层部队干广播员的感觉,如今重操旧业,竟有一种回到战士生活中的亲切感。晚饭后正在宿舍里交接广播任务——明天轮到小周。阮干事进来说,听到广播里女同胞的声音大家很惊讶,也很振奋,还说全船官兵对女同胞上船一致感到欢欣鼓舞。这让我心里很是感动。
今天船行6个小时,晚饭前抛锚,要等明天涨潮时过“鸭窝沙”。据说走长江要过五关,几个“沙”,几个“槽”,闯过去了才能到东海锚地。

12月8日  星期日  阴  大风  小雨
大海和我是有默契的

早上天阴沉沉的,风极冷,混沌的江水卷着白色小浪花,江上漂着七八条大船,都在等涨潮。气象室说,下午到入海口有8至9级风,6级海浪。船上各处都进行了准备,屋子里所有的东西都做了固定。
大约下午两点,还躺在床上,忽然觉得船有点摇晃,知道这是接近海区了。赶快爬起来,竟站不稳,两脚不自觉地来回乱倒。
挪着“醉”步跑上驾驶室看船入海。此时江面已宽54公里,一望无际浊浪滔滔,水天连接处隐约可见星星点点的小船,若非水仍是浑黄色,一定以为是在大海上了。不久,便见江面上一只橘红色塔形灯船起伏于波涛中,上面有字。崔船长递上他的大望远镜,我清晰地看到了灯船上“长江入海口”五个大字。这便是江海分界处了,是我们在地图上看到的那一点点令人浮想联翩的地方,是浩浩长江从巴颜喀拉山起步,一路翻山越岭几千公里行程的终点。据说江海相接处水呈蓝绿色,界线分明。我认真地等待看这条线,可是船行了许久,水天处的蓝色仍不肯移近,而水色的确在慢慢改变。崔船长告诉我们,今天风大水浑,船又走的是斜线,分界线看不清楚了。这真遗憾。
一进入海区风就大起来。驾驶室是全船摆动最大的地方,视野中的海平线已经歪来倒去。甚高频、舵轮和雷达屏幕前值班的小伙子们很快都不行了,一个个脸色灰白,表情呈痛苦状,有的开始吐在身边早预备好的桶里,但没人离开战位。
我竟然并无强烈反应,猜想我从小就做远洋梦,大海和我是有默契的。
看看站在大玻璃窗前铁塔般的船长崔振起,他更是无动于衷。他出海前患急性肠炎,一天里腹泻16次,出海这两天还在挂盐水退烧,恐怕会身体不支,我就问他是否晕船。船长笑了,小伙子们说:“全世界的人都晕船,崔船长也不晕。”原来这是船上一绝。
这我信,不论是看崔振起结实粗壮的体格,还是考察他的历史,都会感觉这不晕船非他莫属。他海军出身。1964年从河北唐山老家入伍到海军东海舰队,先当操舵兵,后来从护卫舰上的副航海长干到驱逐舰上的航海长,毕业于海军南京指挥学院合成指挥班。当年东海舰队大比武,航海专业的天文航海、地文航海、舰艇机动、默绘海区,4个项目他拿了全舰队总分第一。料想不是如此出类拔萃,也不会百里挑一被选到“远望”2号上来。如今他是“远望”号的第4任船长,已经10下太平洋。
和崔船长相反,基地参谋长崔秉书晕船水平是上等级的,那又高又瘦、戴副眼镜的知识分子外形,就让人觉得他应属晕船之列。船上把晕船的人叫做“淡水鱼”,因为他们在长江上都能谈笑自如,一进大海就完了。
前两天走长江,参谋长的确令人快乐,他会弹电子琴、吹口琴,歌唱得好,打乒乓球也有两下子,多才多艺,是正宗“文革”前老大学生的风格,船上年轻人都爱往他房间跑。聊起来,知道他有着丰富的国防科研经历:1966年北京航空学院毕业后,分到科工委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后来调到新疆的陆区站工作,再后来又随部队移址云南乌蒙山区,为国防科研建设南征北战十几年,青春一路丢在了那些最艰苦的地方。1979年调来远望基地。“远望”号首次远航,他是1号船最年轻的副长,分管测控,那是完成任务的要害部分,任务之重大艰巨也是前所未有。当时科工委张爱萍主任有令在先:任务完不成是要“斩马谡”的。37岁的崔秉书就准备提头当那个“马谡”了。但他最终出色地完成了指挥“远望”号首次测控任务。他没当成“马谡”,和全船一起立了功。可雄心勃勃一出海,他才知道他没干过海军,和大海关系不铁,海上还有晕船这一大关等着他,这痛苦远比他当年在寸草不生的戈壁荒漠生活要难以忍受得多,头一次晕起来他都有跳海的念头。后来他调到机关,每次出海任务他照样参加,任务完成次次出色。这已经是他第10次南下太平洋了,和大海的关系还是没有调整过来,晕船的滋味绝不因“习惯了”而有所减缓。今天他又终于顶不住驾驶室的大角度折腾,悄悄回房间躺着去了。
回到我们房间,发现只有小刘一个躺倒了,小周根本没事,杨梅起初略觉不适,去医务室值班回来,不良感觉全都奇迹般消失,这大概要感谢爱情的力量。不管怎么说,4个女同胞75%不晕船,船上早已等着看“小姐们都晕过去”来抢救的好戏彻底破产了。
晚8点半在虾峙门抛锚。

12月9日  星期一  多云
锚地的黄昏

上午又航行两个小时,到达锚地。
在这里锚泊两天,上补给,做远航的最后准备工作。这是出海前的最后一站,以后的航程就再也不停靠了。
大家都纷纷写家信,所有的信都托乘交通艇上岛办事的人发出。这也是远望人的惯例,每到年末这个本该团聚的温馨时刻,他们就只能在这里遥祝家人平安快乐。
我也给儿子和编辑部各寄了一张浸着大海味道的贺年片。
白天搭乘交通艇到1号船去串了个门,以后在大洋上,就是长翅膀也飞不过去了。看了老朋友船长许培金和政委唐晓勇,他们都曾是我笔下的精彩人物,如今依然不减当年风采,只可惜我没本事脚踩两只船,不能亲眼见一回他们蹈海踏浪的雄姿。
傍晚跟着朱副司令乘登陆艇返回2号船。
在海中的小艇上眺望“远望”号,暗暗吃惊,想不到锚地的黄昏这么美!远山朦胧,又大又红的夕阳半躲在一隅清洁的云隙里,“远望”号颀长、隽秀的剪影镶着精致的金边,静静地卧在海面。海面上时有海鸟飞过。原是灰蓝色的海,被夕阳铺了万点碎金似的光斑,满眼闪闪烁烁,给大海增添了多少活泼温柔,就好像海的女儿们为“远望”号展示她们妩媚的舞姿。
朱副司令也凭栏眺望这锚地美丽的黄昏,他神态自若地眯着眼,任海风吹动鬓边的白发。不知道和海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他是第多少次身在这幅画中了?
朱副司令年近花甲,军龄和海龄比我的年龄都长,是本航次中海上资历最深厚的人。他是远望基地的创业者之一,“远望”2号第一任船长,10次闯太平洋,为祖国的航天事业立下屡屡战功。在这之前,他还有着25年充满艰险和浪漫的海军生涯。他1954年毕业于海军炮校,在人民海军的第一批驱逐舰上从副枪炮长干到舰长,是新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代海军舰艇指挥员。1975年远望基地组建时,他是来自海军的两名优秀舰长之一。从穿上军装至今40个春秋,他从没有离开过大海。大海造就了他这副健壮的体魄和沉稳的将军风度,还给这结实的身体中装满了故事。
朱副司令的肚子里有各式各样的故事。要惊险有惊险的:比如他刚当驱逐舰长时,初生牛犊不怕虎,有一次北海舰队司令员乘他的舰视察海岛,那天海上大雾,他却把速度开到24节。中午交接班下去吃饭,通信员以为视线好了点,自作主张把雷达关了,等他回到驾驶室发现不对赶快打开雷达,雾中猛地冒出来个巨大黑影,已经进入盲区,情况千钧一发,在场的人都吓出一头冷汗。他瞬间镇静住自己,立刻拉倒车,但吓呆了的值班员没有反应过来,倒车没起作用,他迅速一个左满舵,一看对面黑家伙也往这边拐,十几秒内他又来了个右满舵,眨眼间两条船擦肩而过,冲起来的浪打翻了在甲板上吃饭的战士们的饭盆。后来他到“远望”号当船长,第一次到南太平洋执行任务返回,接近东海时赶上了寒潮。10级大风,浪高几十米,冲上了桅杆,船上到处都嘎吱嘎吱响。那些没有经验的厂家师傅连救生衣都穿好了,不放心地一个劲问他船会不会断掉,说船要是断了你可别自己开着前半截跑了把我们扔在海里。这类惊险故事,经朱副司令一讲就变得很轻松。
另一类是感情故事,准确地说是讲他欠下家人的感情债。他1958年结婚,在北海舰队25年,只在家过了5个春节;到远望基地后,每周三、六回家,出海执行任务,在太平洋上又过了9个春节。他特别记得两个孩子上幼儿园时,瘦弱的妻子都是用自行车一前一后驮着接送,到家推上山坡,然后把孩子一个一个抱上楼,再把自行车搬上楼,多少年就这么过的,想起来他心里就愧疚,他这个丈夫、父亲太失职。他习惯了半夜听到楼下汽车响,就准备穿衣服走人。妻子有多大牢骚,他都洗耳恭听,态度特别好,怎么办,军人嘛。
朱副司令的故事里最浪漫的,是基地筹建时,为熟悉航线,他跟着前任司令员孟宪诚将军随远洋公司跑远洋。那次历经300多个日夜,航程6万多海里,横渡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穿越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到过英国的伦敦、德国的汉堡、荷兰的鹿特丹、比利时的安特卫普、加拿大的温哥华等大大小小几十个国家的著名港口,跑过全世界大部分海域,体验了数不清的惊涛骇浪。讲起他的环球航行,他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豪。这的确令人羡慕,中国的军人谁能有这样一番经历?地球上海洋占全球面积的4/5,能跑过这么多的海洋,一生还有什么憾事呢?
我问朱副司令,几十年和大海打交道的感受是什么?他说:“心胸开阔。”只4个字,几十年搏风击浪的艰险、创业的艰辛、家庭的离愁别绪、情感的酸甜苦辣都化作轻风远去,留下的,是坚毅与自信的笑容。这该是大海给予一个忠于职守的军人最好的馈赠了。

12月10日  星期二  多云转阴
欢乐的远航壮行酒

今日全天供水,我们大洗,这是远航之前最后一次自由用水。
发了苹果,俩人一箱,使劲吃都吃不完。还发了维生素类药、奶粉、饼干、话梅、方便面,各种零食齐全,据说过两天还发橘子,我们可以天天不停嘴地吃。老远望们说,就看你到时候吃不吃得进去了。
上午9点多钟,海军的补给船来上蔬菜,全船不值班的都上阵,我也跟着大伙下到补给船上去搬运。菜的品种不少:黄瓜、青椒、韭菜、油菜、扁豆、圆白菜、藕、土豆、豆芽、蘑菇,还有干鱼、豆腐等,共1万多斤,分装在竹编筐和塑料编织袋里。劳动场面很红火,吊车吊的,肩扛手拖过跳板的,热闹而有序。别看船上尽是名牌大学来的“眼镜”,干体力活还都不外行。尤其几个副长级干部,上下指挥,活像训练有素的建筑工人。虎背熊腰的周要武此时大显身手,别人拖一筐还有些费劲,他双手各拎一筐,一路小跑脚下生风,和吃饭一个风格。不熟悉的人绝看不出他的专长是雷达系统精密仪器的微电子线路,也看不出他是基地前任司令员的女婿。
午饭前,所有的菜搬运进仓。
新鲜菜是远洋生活的宝贝,世界自从有远航史,探险者们就因为缺少淡水和蔬菜,患重病而葬身大海的不在少数。当年麦哲伦船队的引水员弗朗西斯科·阿尔沃在保存下来的一部航海日志上这样写着:“整整3个月零20天,我们没有往船上补充一点给养和任何新鲜食品及饮料。我们吃的只有粉化了的陈饼干,上面生满了虫子、散发着老鼠尿的恶臭。老鼠把好的饼干都吃了。我们喝的是不清洁的发黄的水。我们吃牛皮。由于风吹日晒雨淋,牛皮已变得非常坚硬……”听起来真是毛骨悚然。几个世纪后的今天不同了,科学的发展使远航者不再因此而遭困扰。但据说“远望”号以往出海,去的时候有菜吃,返航时还得吃罐头,赤道上太热,蔬菜不好保存,一路吃一路烂,到了赤道就烂完了。今天舰务部门教导员王家发告诉我一个好消息:科工委医学研究所派到我们船上一位研究人员,在本航次中搞“远洋蔬菜保鲜”的科研课题实验,已经在码头上进行过试验,很成功,就看海上了。王教导员乐滋滋地说:“这回我们船上的新鲜菜,很有可能吃到回来靠码头!”真是一则令人振奋的喜讯,别说500年前的葡萄牙人进行伟大的海上探险时梦想不到,就是当代中国军队的舰船远航史上也无此先例。但愿我们是这一科研成果的首批受益者。
晚上会餐,照例要喝远航壮行酒。
记得5年前,我在大西北祁连山麓的古长城下,赶上一次为赴老山前线作战部队的壮行酒宴。那些第二天就要奔赴前线的小伙子们,个个脸上神采飞扬,绝没有哀伤、忧怨和离愁之苦,他们一边把首长敬来的浓浓烈酒从一个人手里传到另一个人手里,一边大声唱着歌,有人当场咬破手指递上血书,气氛热烈而悲壮。我过去都是从书本上看到,自古以来军队出征无不以酒壮威,遍饮三军,那次西北之行算是亲历亲见,本想等他们班师回营喝庆功酒时再去一次,可再没找到机会。
远望人的壮行酒,比之西北野战部队上前线,少了些悲壮,多了些欢乐轻松,因为迄今为止他们还没有不是凯旋的纪录。
大小餐厅一律喝青岛啤酒。我跟着副长们到大餐厅给各部门小伙子们敬酒,才发现“远望”号上的人酒量都很吓人,别看一个个戴眼镜小白脸,喝酒都是端着饭盆干,很有点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绿林豪气,没谁高谈阔论,全部誓言尽在畅饮之中,不像文人们聚会喝一口酒废那么多话。
小餐厅里我们桌又是最热闹,除吴副长心脏病不能喝,顾主任也不太行外,少壮派们都是上来就干。首当其冲的是周要武和季红星,他们的祝酒词是:“祝参谋长不晕船!”“祝船长晕船!”……
厂所师傅和基地老总们也喝得情绪热烈。最有意思的是战捷总师,他没有年轻人的酒量,专门在大家都撤走之后,不慌不忙地搜罗瓶底儿喝,把餐厅里的啤酒瓶都打扫得干干净净,然后笑着对我说:“我就这么个嗜好。”
战总是个极幽默的小老头。说他是老头,因为他一头短茬花发,其实也就50岁。他个儿不高,瘦瘦的,貌不起眼,平时没事爱倒背个手,勾着腰在通道里晃,你能没错觉么?你能相信他就是这条集当代最先进的光学、电子、机械设备为一体的高科技大船上的总工程师么?前年我曾不小心把他和他妻子写成“一对老夫妻”,战总耿耿于怀,这回出海,把我拉去更正了不下三次:“那年我才47!”
和战总聊天是一乐。他爱说:“我这人牢骚怪话多,大怪话小怪话都有。”他的“怪话”之一,是自称“以工代干”,船上年轻人多,为了保证测控任务,基地给两条船各配了一名年纪大的高工来当总工程师,他希望年轻人能早日接班。有时看到年轻人业务上不够努力,知识面还不够宽,他就急,说:“不讲冠冕堂皇事业心,你总得对得起国家给你的三百块钱吧。”中国每一颗卫星上天都少不了他的心血,他立过一次二等功,获得过不少荣誉,去年被推选为远望基地的两个先进代表之一,到北京科工委参加“双先”会。他说:“我已经50了,想为航天事业再多干点事,可时间不多了。有时我也说出海苦,不出了,也就是嘴上说说,要真说‘这次出海你不去了’,那还有很大失落感,觉得航天事业不需要你了。”
战总是个乐天派,一高兴,就操着一口黑龙江口音讲他的光荣史:“我这人命大。两岁那年得了伤寒,父亲抱起我准备扔了,要不是我姐姐把我抢回来,现在你就不认识我了。
“我很聪明。是聪明有余,刻苦不足。上学时学习很少复习,一考试就名列前茅。我小学只读了4年半。后来考上了哈工大无线电工程系,我家太穷,我申请了最高一等的助学金。到了大学三年级,衣服上还补着五六块补丁。我戴着哈工大的校徽上汽车,车上人问我:‘喂,小孩儿,你这校徽哪捡的?’
“我没想到能来‘远望号’。我不是个有雄心壮志的人,1978年这个部队要人,好多人都想来,竞争得很厉害。我一听有个条件是家属可以随军,就坚决到这儿来了。
“我和我老伴儿感情很深,孩子也都很有出息。我老伴说她们家属工厂的人说我那俩孩子品种好。”  
今天战总瓶底喝了不少,一百遍地对我说:“小江啊,回基地一定去我家看看我老伴儿啊!”我很感动地点了头。

(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

主题

297

帖子

1929

积分

陆军中尉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929

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章独立功勋荣誉章胜利功勋荣誉章medal63medal64medal65medal66medal67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灌水之王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

发表于 2018-3-15 16:45: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

主题

111

帖子

1213

积分

陆军少尉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1213
发表于 2018-3-15 17: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569

帖子

1万

积分

陆军少将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积分
19635

独立功勋荣誉章胜利功勋荣誉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灌水之王

发表于 2018-3-15 19:03:17 | 显示全部楼层
{:9_401:}{:9_4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4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陆军上将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积分
68138

渡江战役胜利纪念章淮海战役胜利纪念章抗美援朝纪念章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独立功勋荣誉章胜利功勋荣誉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三级国旗勋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自由独立勋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灌水之王三等功二等功一等功

发表于 2018-3-15 19:05: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7

主题

2518

帖子

9345

积分

陆军上校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积分
9345

独立功勋荣誉章胜利功勋荣誉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三级国旗勋章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灌水之王

发表于 2018-3-15 21: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坐下来,静静地欣赏美女记者的美文。{:8_461:}{:8_46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0

帖子

200

积分

陆军上士

Rank: 5Rank: 5

积分
200
发表于 2018-3-16 10:4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多么熟悉的基地,多么熟悉的远望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244

帖子

1万

积分

陆军少将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积分
18699
发表于 2018-3-17 08:48:50 | 显示全部楼层
{:8_457:}{:8_458:}{:8_459:}{:8_46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78

帖子

337

积分

三级军士长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7
发表于 2018-3-26 19:39:28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好看,谢谢转发{:9_4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1

主题

4910

帖子

1万

积分

陆军大校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积分
12668

淮海战役胜利纪念章抗美援朝纪念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三级国旗勋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灌水之王

发表于 2018-4-19 11:24: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万寿江山 于 2018-4-19 11:29 编辑

雪绒花同志致敬!

165043q0af2p00go0aoo50.jpg

204622hjozww2zkqaaqwu9军礼.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华野九纵史研究

GMT+8, 2024-11-16 20: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