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避风港》1
文革初,父母担心淘气、好事的我们哥俩,受到影响(此时,我们苏州八一小学已停课闹革命了)。将我和哥哥,从苏州79师大院,领到父亲当时任职的,79师237团玄墓山兵营‘避风’。 在这个,全国可能唯一的‘兵营里面有寺庙’的地方,在当时的‘混乱’局势下,这里成了很多大院子弟,绝佳的‘避风港’。 在短短一年多的‘避风’生活中,给年少的我,留下了难忘的欢乐、难忘的记忆、难忘的留恋!
一、‘大庙’
‘兵营里面有寺庙’。住过、去过玄墓山237团的大院子弟,都知道‘大庙’。说的就是,座落在玄墓山237团兵营里面的‘圣恩寺’。 玄墓山北连邓尉山,南临太湖,东依米堆山,西邻长圻山。三山蜿蜒联缀,形成一只天然、硕大的畚箕湾,地势绝佳。古人向有“玄墓形势,三龙三凤,胜绝天下。”之美誉。明人朱曾说:“吴之山帷玄墓最僻,亦最奇。” 据原《光福志》记载:“东晋时期,有位青州刺史叫郁泰玄,晚年隐居于此,死后葬在这里。”相传郁泰玄性仁恕,墓葬之日,有数千只燕子衔土来堆其墓。因此,玄墓既是指郁泰玄的墓,又指是燕子(玄鸟)衔土而葬的墓,山由此而得名。明代诗人陈瑚有《吊玄墓诗》云:“细草春风占墓田,衔泥曾记燕千千。行人不为看花至,更有何人说泰玄。”清代,为忌康熙皇帝玄烨之讳,将玄墓山写成元墓山或袁墓山。 玄墓山列群峰怀抱之中,临太湖之汪洋,山腹中有闻名遐迩的古刹天寿圣恩寺(俗称圣恩寺)。寺院群阁巍峨,殿宇壮严。 唐玄宗天宝年间(734~756)建天寿寺。 南宋宝年间(1253~1258)建圣恩寺。当时两寺并存,曾被辟为上下道场。 元代天顺元年(1328)阿速吉八敕赐“圣恩禅寺”匾额、朝廷赐额为‘圣恩禅寺’。 元至正初,天寿寺的建筑毁于火灾,圣恩禅庵幸存,寺随之而衰败。 元至正九年(1349),江南名僧千岩和尚的高足万峰和尚,从杭州入吴,卓锡玄墓山,重兴佛寺,并创建万峰道场,不久便成为江南名刹。后人为了纪念万峰和尚,曾将玄墓山叫作万峰山,将寺也叫作万峰寺。 明洪武九年(1376)建造观音阁、构法堂、大殿、塔院、斋厨,并铸钟立钟楼。 明正统八年(1443)朝廷正式赐额为‘天寿圣恩寺’,俗称圣恩寺。 清康熙和乾隆到蘇州光福探梅,玄墓山梅花有名,香雪海也在附近,说是乾隆居然住过六次圣恩寺。 据原《光福志》记载,圣恩寺鼎盛时期,誉满全国。内有金刚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还元阁、白衣阁、供佛阁、印经楼、祖师殿、观音阁、大悲堂,大法堂、四宜堂、拈花堂、御碑亭,三塔院,碧炽轩,钟楼,五十三参,方丈墓,寮库,山门等众多建筑,共有殿宇房屋五千零四十八间,画栋飞檐,煞是壮观。寺僧三百余人,僧田三百余亩,以及竹林,茶园等地,为全国五大名刹之一,并成为佛教禅宗“临济宗”三峰派的中心。当时曾有“禅宗莫盛于临济,临济之禅莫盛于三峰,三峰之禅莫盛于圣恩”之说。 喜欢《红楼梦》的朋友,还记的第四十一回,宝玉黛玉和宝钗到妙玉处品茶,妙玉说泡茶用的水“是五年前在玄墓蟠香寺住时,收的梅花上的雪水”。妙玉六岁前就在玄墓蟠香寺出家了,曹雪芹不敢直白写圣恩禅庵, 用玄墓墓蟠香寺掩饰。妙玉在寺里一住至少十一年,她家原籍苏州。 当年,我们家属大院,就在这座著名的古刹前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