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保卫战研读
汪洋
胶东保卫战是华东我军于1947年9月至12月的一场关键之战,是我军粉碎蒋介石军队对山东地区的重点进攻,“我军全面转入反攻(毛泽东语)”的关键之战。
战前背景
胶东根据地自从抗战胜利以来就是我华东部队的后方,是我军军工、弹药、粮食、民夫、兵源、医疗以及各种物资的补给基地,也是我华东机关、伤病员的疏散基地,还是华东与华北、东北根据地的联系桥梁。解放战争以来一直是支持我军苏中、苏北、鲁南、鲁中作战的后方补给基地。战争进入1947年7月,在毛泽东之我军“不应再继续采取集中兵力方针,而应改取分路出击其远后方之方针”,“总的意图是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使我内线获得喘息机会,以利持久”的建议下,华东野战军“7月分兵”出战,刘邓、陈谢大军也纷纷出击外线。 华东我军自“7月分兵”以来,由于敌军猬集紧密,不易分割,内线兵团(2、6、7、9、特纵)南麻临朐战役未能各个歼灭敌军;外线兵团(1、4、3、8、10纵)鲁西南也进展不顺。毛泽东感觉“陈(士榘)唐(亮)领导能力似较弱”,要粟裕速带炮兵前往鲁西南(中央军委致陈粟谭并华东局“支午电”1947年8月4日11-13时)。陈毅、粟裕于次日(8月5日)复电,鉴于外线作战任务的艰巨,提出“宜陈粟率华野野直及6纵渡黄河”,前往鲁西南;“另组东兵团司令部,以谭(震林)为司令,许世友为副司令,黎(玉)兼政委,统一2、7、9各纵的指挥。”(《粟裕文选》第二卷334页)8月6日毛泽东复电同意。(复电也是以“谭许”称。见《毛泽东军事文选》电子版第4卷088页) 这里有一个问题:很多资料和书籍都说东兵团,许世友为司令,谭震林为政委。陈粟此电应为最原始之资料,即东兵团首脑为:“谭为司令,许为副司令”,但何时明确改为“许为司令,谭为政委”,尚未的见诸有关之明确资料。查:1947年8月25日,毛泽东致电饶黎、并告陈粟、刘邓的电文“我军对蒋介石企图在胶东抽兵的对策”中,就改称“许谭”。接着粟裕在致电军委、刘邓,并饶黎、张邓、许谭的电文“东兵团全力求歼进攻胶东之敌”中,虽没有提及,但电文抬头就明确“许谭”。(参见《毛泽东军事文选》电子版第4卷105页,《粟裕文选》第2卷348-349页) 8月6日粟裕在“建议陈毅司令员同率6纵西去”的电文中,再次提出“当遵命迅速西去,惟因人事关系及指挥便利,故昨电建议与陈(毅)军长一同西去较为适宜。”(《粟裕文选》第二卷336页) 至于建议陈毅同去鲁西南的原因,笔者初以为粟裕是担心各军头难于驾驭,即“人事关系”一语之原因。后经粟裕原作战股长秦叔瑾老指点:是因为粟裕要将华野一整套指挥机关带去鲁西南,使“指挥便利”。即:如果粟裕只身前往,只能带少许参谋人员,而将机关留给陈毅;陈毅同去,机关即可全部前往,这对于指挥作战将带来大大的便利。秦老熟悉粟裕的思维方式,他认为粟裕的所作所为虽细致入微,但都是为着能够方便指挥,赢得作战之目的。(2008年3月20日采访记录) 如此,华野再次分兵,由陈粟率华野机关、6、特纵过胶济铁路,北渡黄河,经惠民过津浦铁路,再南渡黄河,绕过敌占区,进入鲁西南,与1、4、3、8、10纵为西线兵团,又称西兵团,执行中央军委的外线作战任务;由谭许率2、7、9纵、4纵10师、1纵独立师及后来于8月中旬组建的13纵为东线兵团,又称东兵团,保卫胶东根据地。 蒋介石以为山东我军主力退出鲁中是“向黄河以北溃逃”,正是解决山东问题之大好时机,于8月18日飞青岛,召集1兵团司令官范汉杰等开会,下达“9月攻势”计划,以6个整编师约20万人的优势兵力组成“胶东兵团”,重点进攻胶东地区,企图切断华东与华北、东北的联系,隔断华东我军后方补给,歼灭我军于胶东之狭窄半岛。然后抽兵增援中原,围剿我刘邓、陈粟、陈谢兵团。 两军最高指挥机关都将战略目标锁定在己方之外线,都以杀进对方后方,将战火引到对方后方为战略目标。须注意的是,敌方是有后方支援之部队,而我方的后方补给虽然未被敌完全隔断,但是要绕过敌占区,两渡黄河,才能支援西兵团。 敌我态势
敌我兵力如下: 胶东兵团,司令范汉杰,驻青岛。 整编8师李弥部,辖42、103、166旅; 整编9师王凌云部,辖9、76、预备2旅; 整编25师黄百韬部,辖40、108、148旅; 整编45师陈金城部,辖211、212、213旅; 整编54师阙汉骞部,辖8、36、198旅; 整编64师黄国梁部,辖131、156、159旅; 整编74师57旅。
东线兵团,司令员许世友,政委谭震林。 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韦国清部,辖4、5、6师; 第7纵队成钧部,辖19、20、21师; 第4纵队第10师张震东部; 第1纵队独立师方升普部; 第9纵队聂凤智部,辖25、26、27师; 第13纵队周志坚部,辖37、38、39师,该纵8月中旬刚由胶东军区之5、6、7师组建,尤其是39师全由3个军分区之独立团升级而来。
1947年8月初,许世友率9纵在广饶县冯家官庄作短暂休整,8月中旬进至昌邑以东密城地区,后进至招远以南地区待命;由谭震林率160余指挥所人员从临朐东进至平度县镇王村(“160人”?《胶东雄师》389页,未注明出处。查《胶东保卫战》(电子版)中与谭震林同去胶东之华野作战科副科长金冶的回忆录“东线兵团打败了胶东兵团”一文,405页,金冶在此页说到谭震林从华野带去的指挥所人员为司政后、电台、机要、警卫等部门的人员。2008年4月4日电话询问粟裕的作战股长秦叔瑾,他说谭震林带了作战科副科长金冶、作战参谋黄异和彭诚,还有电台、机要人员,再算上警卫人员一个连,就差不多了。——笔者注),2、7纵及10师、独立师进至诸城。 南麻临朐战后2、7、9纵伤亡很大,而且损失多是部队骨干,9纵主力团73团战后只有6个连,其中还有两个连是由勤杂人员改编成的连队;2纵6师18团7连全连131人,战后仅剩39人。部队士气伤筋动骨,战斗力下降,一时难以恢复。 关于作战方针,据时任华野作战科副科长金冶后来回忆,谭震林8月13日到华东局驻地掖南县沙河开会,回来传达:决定9、13纵在胶东抗击敌人进攻的任务,2、7纵位于胶济铁路南侧,在外线打击敌人。由谭震林带几个参谋和电台、机要人员到诸城2纵司令部,指挥所参谋处由金冶负责。许世友在胶东统一指挥9、13纵及地方武装、民兵,负责内线作战。(参见《胶东保卫战》405页) 陈粟在8月23日致谭许王(彬)赖(可可)(胶东军区副司令、政治部主任)电报中说:“胶东为我军军事供应之主要基地,冀鲁豫亦部分供给。如果敌向胶东腹地进犯,对我战争供应影响甚大。因此我东兵团4个纵队及胶东、滨北之地方所有地武应立即紧急动员,齐心协力,单独负起保卫胶东基地光荣任务,以彻底粉碎敌人进攻。为此我们提议:2、7、9及13纵队应即靠拢于铁路附近,集中力量,先求得干脆歼灭敌之薄弱一部(25师或64师之一部或大部),以打开胜利之序幕。此战关系甚大,务求必胜,以利全局,鼓励全体克服疲劳与困难,努力争取胜利。”(《胶东保卫战》40页) 华东局也认为应在内线歼敌,8月24日致电毛泽东:“如我集中4个纵队在胶东内线作战,则群众补给条件均好,且可直接保卫胶东补给基地,我们对此有信心,但最大顾虑是如敌采取齐头并进,如果万一打得不很好,则三面背水,机动困难,又被迫决战与最后拼命之危险。”(《胶东保卫战》41页) 而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军委则认为:“蒋介石似乎判断我主力必守胶东,企图以4、5个师向胶东进攻,吸引我主力进入内线后,即在青岛、平度、掖县线建筑坚固工事加以封锁,以两个师左右守备该线,然后以3、4个师向东攻击。彼似希望此计迅速成功,以便抽出两三个师用于他处。”“蒋介石必在胶东方面力求速决,以便抽兵。因此,我们完全同意你们以一部位于内线,以主力(2、7、9纵)位于外线,以利持久之方针。只要许谭率三个纵队位于外线(诸城一带),寻机打一二个小胜仗(不打无把握之仗),敌即不敢向胶东深入,胶东大部至少一部即可保全。”(《毛泽东军事文选》第4卷电子版105页) 饶漱石、许世友都希望合兵一处,集中兵力抗敌,但谭震林并不这样认为。60年代他回忆说:“地区只有那么大,(部队)挤多了,也并不利,也打不出什么名堂,想吃掉敌人一个旅都很困难,想切敌人也没什么好切的。当时4个纵队都集中到莱西平原,打大歼灭战不能说无可能,但可能不大”,“当时的目的是为了拖住敌人,以配合其他战场,不在于歼灭敌人。”甚至提出分兵,率2、7纵南下鲁中打整28、83师,并要9纵前来会合,以此来吸引敌人兵力,减轻对胶东的压力。(参见《华东解放战争纪实》362页) 饶、许当然不同意谭的意见,为合分之事争论不休。直到8月26日我军已知晓敌人将于9月初进攻胶东,9纵因天下大雨无法南下会合2、7纵,饶(漱石)黎(玉)许(世友)袁(仲贤)致电陈粟并军委:“9纵因天雨阻止,二三天恐无法过铁路,同时在敌集结后过路有遭截击危险。在目前敌情水情条件下,9纵过路与2、7纵会合可能性不大。如果9纵仍久留路旁待机南下,则妨碍尔后作战甚大。因此向你们提议取消9纵南下计划,并于明晚向13纵靠拢,立即进行胶东内线作战准备。”(《胶东保卫战》42页) 陈粟得知东兵团的争论,十分着急,8月27日致电谭许:“我们主张东兵团4个纵队应集中胶东作战,直接保卫胶东,较之2、7、9纵南下作战为有利”,并批评谭震林“你们向南之计划,因往返电商,已耗去时间4、5天,甚为可惜。否则此次25师单独向高密集中,即为歼敌良机。现时机仍未过去,仍希尽力争取4个纵队迅速集中于胶东,求得运动中歼敌为宜。” 敌胶东兵团于8月下旬完成战役展开,将于9月初开始进攻胶东。但其作战部署和进攻计划均被我全面掌握。我青岛地下工作者田敏以胶东兵团作战指挥部联络参谋的身份,潜入范汉杰办公室窃取(复制)绝密文件,通过地下交通站火速送往胶东军区。我军得知这一计划比敌人的各整编师师长还提前3、4天,为我军赢得近10天的准备时间。(《胶东雄师》390页) 眼看战端即开,9纵已来不及南下,饶许8月28日致电谭震林并告中央:“南面部队(指2、7纵队)应采直接配合胶东作战方针,不宜过早向临沂、陇海方向行动”,待敌“深入诸城附近,求得在运动中歼其一部或一路”,“你们集结现地休整,即可吸引胶东一部敌人,减轻我们压力,并待敌深入胶东腹地,可尾敌攻击高密、胶县和其他两翼,求得在战斗过程中配合歼敌,争取持久”。(《胶东保卫战》43页) 8月29日,毛泽东复电,指出:“华东局及9纵被迫留在胶东,震林率2、7两纵在诸城,这样,实际上比饶黎许率9纵到诸城或震林率2、7纵到胶东都要好些。这样,胶东有9纵、13纵及广大地方部队,可以逐步形成有力的内线作战兵团,直接保卫胶东,可以采取于运动中半歼灭半击溃之作战方针(即对敌一个或二个旅,以歼灭其一部、击溃一部为目标而部署战役作战,注意多打小胜仗)。震林在诸城应完全遵照饶黎指示休整待机,在胶东外线直接配合内线,目前不要南下临沂或陇海。作战时应注意打小规模歼灭战,每次以歼敌一团一旅为目标,不打无把握之仗。”(《毛泽东军事文选》第4卷电子版109页) 战前态势:(如图)敌整8、9师位于潍县、昌邑一线,整45师为预备队;整25师位于高密附近,整64师为预备队;整54师位于胶县附近;整74师57旅位于青岛。 我华东局和华东军区位于招远以南之道头,指挥8个军分区独立团;9、13纵位于招远以南之郭家店、夏甸;2、7纵等部位于诸城一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