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48年9月济南战役中,华野第9纵队25师73团英勇顽强,率先突破内城,为济南战役的胜利立下奇功,9月24日济南解放的当天,中央军委批准授予该团“济南第一团”光荣称号。该团历史沿革如下: 1932年4月,掖县县委和掖县特支组建了一支秘密特务队,郑耀南为队长,这是胶东第一支革命武装。 1934年5月,中共文登县委成立了以于得水为领导的武装斗争小组,活动于昆嵛山区。8月,胶东特委分别在莱(阳)、海(阳)边区和海阳组建了以姜宗泰、宋聚盛为领导的两支武装游击队,积极开展游击活动。 1935年11月,胶东特委发动和领导了在文登、荣成、牟平、海阳等县举行的“一一.四”暴动,暴动队伍定名为“中国工农红军胶东游击队”。暴动失败后,于得水、王亮等率30余名红军游击队员转入昆嵛山区,改称“昆嵛山红军游击队”,在极其艰苦的环境和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武装斗争,为创建胶东抗日民主根据地,保存了一支中坚力量。 1937年12月24日,举行了天福山起义,宣告成立“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1大队。大队长于得水、政委宋澄,共60余人,辖三个中队:1中队长柏永升、指导员张玉华,2中队长王洪、指导员王政安,3中队长邢京昌、指导员刘中华。 1938年1月15日,举行了威海起义。1月19日,成立了“三军”司令部,理琪任司令、林一山任政治部主任。 同时,特委对起义部队进行了整编。由“三军”原1大队岭上事件获释人员与威海起义队伍合编为1大队、特务队。大队长孙端夫、政委宋澄、副大队长司绍基。辖3个中队,1中队长柏永升、指导员张玉华,2中队长葛振威、指导员姜克,3中队长闫世印、指导员刘中华,特务队长杜梓林、指导员孙镜秋。 由“三军”原1大队岭上事件突围人员与1月18日曹漫之、林乎加、李耀文等领导的荣成埠柳乡农校起义人员合编第二大队。大队长于得水、政委林乎加(初时宣布的大队长于烺、政委柳运光均未到职)。辖3个中队,1中队长于长亭、指导员林乎加(兼,后为许唯),2中队长于立功、指导员闫毅,3中队长刘九津、指导员李丙令。 2月1日,文(登)荣(成)边举行黄山起义,编为黄山大队。大队长朱志洪、政委王明光,后编为“三军”41大队。 2月7日,牟平育黎乡校起义,与41大队合编为“三军”5大队,大队长王亮、政委宋竹庭(后为刘中华)。 2月11日,荣成古迹顶起义,成立了“三军”8大队,大队长刘国柱、政委苗雨村。 2月底,莱阳成立了“三军”9大队,大队长庄扶吾、政委沈阳(后为张咨明)。 3月8日,掖县玉皇顶起义,成立了“胶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简称“掖县三支队”),支队长郑耀南、副支队长周亚泉、政治处主任王仁斋(不久改为政治部,张加洛任主任),共11个大队和4个直属队,3700余人。 另,1938年1月30日,黄县起义,成立了“三军”3大队;2月3日,蓬莱起义,成立了“三军”3大队(与黄县相同);2月15日,即墨起义,成立了“三军”7大队。以上三支武装后来编入了兄弟部队。 1938年4月,“三军”西进时将起义队伍统一整编为四路:一路由“三军”2、5大队和特务队编成,指挥贺致平(后为高嵩)、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林乎加(后为李耀文);二路由蓬莱起义“三军”3大队编成,指挥周雍鹤、政委于眉;三路由“三军”1、8大队编成,指挥柳运光(后为丁光)、政委孙德运;四路由黄县起义“三军”3大队和莱阳9大队编成,指挥李希孔、政委陈迈千,共3500余人。 7月,特委将“三军”编成5个营:1、5、8大队编为1营,营长司绍基、政委张玉华;2、9大队编为2营,营长于得水、政委李丙令;黄县四路编为3营,营长李希孔、政委陈迈千;蓬莱二路编为4、5营,4营长赵一萍、政委孙自平;5营长回东、政委薛峨。 8月,“掖县三支队”编为4个营。 8月,“三军”与“掖县三支队”统一整编为4个团: 61团,团长赵一萍、政委刘中华,1营由“三军”1、5、8大队编成,2营由蓬莱4营编成,3营由黄县3营编成; 62团,团长郑耀南、政委李耀文,由掖县“三支队”1、3、4营编成; 63团,团长于得水、政委张玉华,辖7个连,由“三军”2、9大队编成; 55团,团长回东(李华)、政委常青,由蓬莱5营和“掖县三支队”2个营编成。 9月,由鲁东八支队返回胶东1个营编为64团,团长陈龙飞、政委翟瑞甫。 9月18日,成立“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5支队”(12月改称八路军山东纵队第5支队),辖55、61、62、63、64团。 12月,在平(度)南活动的李肇歧部编为65团,团长李肇歧、政委王云九。 1939年9月,山东纵队第5支队遵照纵队命令进行第二次整编,组建了5支队13团,分别由61团1营、62团、63团依次改编为1、2、3营。其1营由原“三军”1、5、8大队编成,2营由62团编成,3营由63团(即“三军”2、9大队,其中1938年秋“三支队”4大队编为55团7连,不久又编为62团4连、63团7连。1939年9月编为13团14连,1940年编为13团7连)编成。无团部,直属5支队领导。 1940年4月下旬,13团团部在招远县霞坞村正式成立。团长李绍桥、政委苏晓风、参谋长王冀、政治处主任沈阳。 9月,胶东部队进行第三次整编,5支队改编为5旅,13团编为5旅13团。 1942年7月,胶东军区成立。 1943年3月,胶东部队进行精简整编,撤销5旅番号,旅机关与胶东军区合并。13团编为胶东军区13团。2月5旅特务营2连改编为13团3连,原13团3连补入1、2连,其特务营2连是1938年7月“三支队”8大队与5支队司令部警卫连合编而成。 1945年8月15日,根据山东军区整编方案,胶东部队进行扩编。 9月11日,成立山东军区第5师,13团编为5师13团。 10月,胶东抽调10个团渡海进军东北,13团留在胶东。 11月,以原5师师部及13团为基础成立新5师,该团编为新5师13团。 1947年2月,成立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5师13团改编为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25师73团。 1949年2月,华野第9纵队奉命改编为第三野战军9兵团27军,该团编为27军79师235团。
历任团长: 李绍桥 1940、3-1940、12 (上庄战斗牺牲) 卢福三(即卢燕秋,副团长)1940、12-1941、12 王奎先(副)1942、2-1943、3 巫金锋 1942、5-1943、3 聂凤智 1943、4-1945、5 裴宗澄 1945、5-1945、8 夏侯苏民 1945、8-1946、10 (高密战斗牺牲) 孙同盛 1946、11-1948、5 张慕韩 1948、5-1949、3 王景昆 1949、3-1950、3 闫川野 1950、2-1950、5 (未到职) 王歧秀 1950、5-1951、3 单文忠 1951、3-1954、7 政委: 苏晓风 1940、3-1940、12 (上庄战斗牺牲) 沈 阳(代)1941、3-1941、8
李丙令 1941、8-1945、8 孙同盛 1945、8-1947、5 鲁 泉 1947、5-1948、2 孙同盛 1948、2-1948、4 胡明(副)1948、2-1948、12 邵 英 1948、11-1949、10 胡 明 1950、2-1951、3 宋奇光 1951.3-1951、10 王 敦 1951、10-1952、11 温茂卿 1952、12-1953、12
历任营长、教导员: 1营营长: 司绍基 1938、7-1939、4 宋子良 1939、4-1940、3 (1946年6月,灵山战斗牺牲) 官俊亭 1940、5-1942、3 孙殿元(副)1942、3-1942、7(左村战斗牺牲) 秦 云 1942、7-1945、5 王景昆 1945、5-1946、9 隋克荣 1946、9-1946、12 宋绍山 1946、11-1947、3 董万华 1947、5-1950、2 迟念佳 1950、3-1951、3 王凤奎 1951、3-1951、12 王兆环 1951、7-1953、1 王凤奎 1952、7-1952、7 教导员: 张玉华 1938、7-1938、11 蔡雍泉 1938、11-1939、5 (后在东海牺牲) 孙 翼 1939、5-1940、7 (仰望顶战斗牺牲) 李镇波 1940、10-1941、2 孙同盛 1941、3-1945、3 张文和 1945、3-1945、11 马晴波 1945、12-1945、12 张文和 1945、12-1946、1 温茂卿 1946、1-1947、5 王春晓 1947、6-1948、8 刘永安 1948、8-1948、11 (碾庄战斗牺牲) 宋玉明 1948、11-1949、9 曲安祥 1949、9-1949、10 宋玉明 1949、10=1951、3 张星堂 1950、6-1953、2 2营营长: 刘 然 1939、3-1940、4 张 勋 1940、4-1940、5 (观里战斗牺牲) 裴宗澄 1940、5-1941、6 牛洪儒 1941、6-1941、12 刘元德 1941、12-1942、3 (仰望顶战斗牺牲) 全兆瑞 1942、4-1943、1 崔云龙 1943、1-1943、9 张慕韩 1943、9-1945、5 宋云高 1945、6-1946、4 张宏志 1946、4-1947、5 崔玉法 1947、5-1948、11 单忠福 1948、11-1948、12 (淮海战役豆庄战斗牺牲) 杜长德 1948、12-1949、9 王延志 1949、9-1950、3 马永庆 1950、3-1951、3 张思义 1951、3-1951、12 张天德 1951、12-1952、9 宋孔广 1952、10-1953、2 教导员: 雨 晴 1938、9-1940、8 (姚山战斗牺牲) 李铁民 1940、8-1941、8 王 侨 1941、6-1942、9 孙子宇 1942、9-1945、11 苏格曼 1945、11-1945、12 王济生 1945、12-1947、3 王春晓 1947、3-1947、6 车松轩 1947、6-1949、6 王延志 1949、4-1949、9 彭 超 1949、9-1951、3 宋玉明 1951、3-1951、10 张树川 1951、11-1952、7 姜呼万 1952、7-1954、10 3营营长: 于得水 1939、9-1940、8 张东林 1940、9-1941、7 李宏茂 1941、7-1942、7 曲锦福 1942、7-1944、2 (河源西沟战斗牺牲) 阮兴新 1944、6-1945、4 牛锋山 1945、4-1946、11 王玉芝 1946、11-1949、3 李文高 1949、3-1951、7 肖锡谦 1951、2-1952、9 唐厚楷 1952、10-1953、4 教导员: 张玉华 1939、3-1940、3 宫愚公 1940、3-1940、9 金 锋 1940、9-1941、7 钱志超 1941、7-1942、1 曲锦福 1942、1-1942、7 李 伟 1942、7-1943、9 王祖圣 1943、9-1944、1 韩 琳 1944、9-1946、6 聂永贞 1946、6-1946、10 董从连 1946、10-1947、3 姜洪英 1947、3-1948、9 郭奎武 1948、9-1948、12 (淮海战役豆庄战斗牺牲) 张恩霞 1948、12-1950、5 张树川 1950、6-1951、7 迟浩田 1951、7-1953、9 (张克勤整理编写)
“济南第二团”历史沿革
在1948年9月济南战役中华野第13纵队37师109团英勇顽强,突破内城,为济南战役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9月24日济南解放的当天,中央军委批准授予该团“济南第二团”光荣称号。该团历史沿革如下: 1938年7月,蓬莱组建保安大队;8月,黄县组建保安大队; 1939年1月,黄县通信侦察人员编为特务大队;2月,成立蓬黄战区指挥部;指挥高嵩、政委 曹漫之、副指挥孙瑞夫(后为指挥)、政治部主任宫维桢;2月,蓬莱保安大队改编为蓬黄战区直属一大队;黄县保安大队改编为蓬黄战区直属二大队、蓬黄战区特务大队。6月,成立指挥部警卫4营。直属一大队改编为1连(连长陈子英、后为张虎);直属二大队改编为2连(连长刘精斋、政指江民风,后为孙世才);特务大队改编为3连;是年秋,警卫4营改编为独立2营。 1940年2月,独立1、2营到东海。3月,2营率1、2连(3连留蓬黄战区后扩编为5支队1团)到东海由每连60人扩编到120人;抽1、2连骨干扩编为3连。9月,2营改编为5支队3团1营。东海1、5、8营编为5支队2团。1941年8-9月间,5支队3团1营改编为5支队特务营。 1942年3月,2连调滨海,编为张仁初为团长的山东军区特务团5连。7月,5支队特务营改编为胶东军区特务营,同时又组建2连。 1943年2月,2连又调去西海军分区(连长矫恒焕、政指王永胜)。又从1、3连调骨干重新组建2连。 1944年8月,胶东军区侦察2连编为特务营4连,工兵连也归特务营建制。11月,营长王子衡调海军支队任副支队长,并带走2连编为海军支队警卫中队。又将4连改为2连,将行署警卫连改编为4连。
历任营长: 张钧铭 1939、6—1939、8 林月樵 1939、8-1939、12 王兆麟 1939、12-1940、5 陈子英 1940、5-1941、8 林月樵 1941、8-1943、6 王子衡 1943、6—1944、11 丁 钊 1944、11-1945、8 教导员: 张 钧 1939、6-1939、8 辛冠吾 1939、9-1940、12 丁 钊 1940、12-1945、8
1945年8月,以特务营营部、1连、工兵连、机枪排为基础扩编为特务团。特务营的2、3、4连编为一个营(营长宋文鸿、政教王丕礼),编入滨海支队(万毅支队)渡海到辽东,后编为38军341团1营。 1947年2月,特务团改编为胶东军区6师16团。4月,6师16团改编为5师13团。8月,5师13团改编为华东野战军第13纵队37师109团。 1949年2月,109团改编为三野第31军91师271团。
历任团长: 巫金锋 1945、8-1946、9 田世兴 1946、9-1948、10 王兴芳 1948、10-1949、10 赵讲让 1949、10-1950、7 姜 松 1950、7-1953、4 政委: 丁 钊 1945、8-1947、8 穆正身 1947、9-1947、10 张志勇 1947、10-1951、1 李 平 1951、1-1954、9 (根据丁钊回忆,由张克勤编稿) “潍县团”历史沿革
1948年4月山东潍县战役,华野第9纵队27师79团首先突破西城,为全歼守敌,夺取战役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同年5月8日荣获中共中央华东局、华东野战军授予的“潍县团”光荣称号。该团历史沿革如下: 1939年9月,山纵第5支队遵照纵队命令,进行第二次整编。10月,组建5支队第14团,1营由掖县3区海防大队改编,2营由黄县县大队(亦称22大队)改编,3营由掖县独立营(亦称招掖独立营)改编。 1940年,敌“六.一大扫荡”之后,撤销2营,兵员补入1营;3营7连编为1营2连(连长祝成芳、政指韩成九),同时调13团9连补入3营为7连。9月,5支队改编为5旅,该团改编为5旅14团。12月,东海指挥部(军分区)9大队(亦称第9营)调归14团建制,改编为2营(营长鲁生、政教赵强)。 1941年7月,5旅14团与15团互换番号。 1942年5月,撤销2营营部,保留5连。2营营长刘剑秋调任3营营长,政教赵强上调。该营4连连长王XX、政指黄冠亭、5连连长鲁民、政指郭连均上调。6连连长甄纪文调任特务连连长,政指王道廉调任8连连长。 1943年3月,撤销1、3营及3、9连。保留1营1连、2营5连(改为2连,政指吕文)、3营7连(连长董洪运)、8连(连长王道廉、政指刘金凯)和特务连(连长甄纪文)。1营营长杨传习改为参谋,副政教吕文改为2连(老5连)政指。3营营长刘剑秋、政教张益民上调,副政教韩成九改任干事。接着15团地方化,团部与南海军分区合并,辖1、2、7、8连和特务连。5月,调14团9连为南海军分区9连。同年秋,1连撤销,8连改为1连,9连改为8连,组建特务2连(由13、14、16团抽调骨干组成,200余人,连长田世兴)。 1944年9月,以平东地方武装为基础编为9连(连长史祥生、政指周庆荣),恢复3营(营长田世兴、政教陶庸)。11月,以1连(老8连)、2连(老5连)并调牟海独立营一个连改编为3连,恢复1营(营长王道廉、政教陶庸)。 1945年8月,恢复南海军分区独立团团部,同时恢复2营。9月,南海独立团改编为警备5旅9团。10月,胶东抽调10个团进军东北,警备5旅撤销,9团又改为南海独立团。 1946年9月,山东军区警备3旅成立,南海独立团改编为警备3旅第16团。 1947年2月,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成立,警备3旅改编为27师,16团改编为华野9纵27师79团。 1949年2月,华野部队进行统一整编,79团改编为三野9兵团27军81师241团。
历任团长: 李希孔 1939、10-1940、3 宋子良(副) 1940、3-1940、6 灵山战斗牺牲 于得水(副) 1940、7-1941、5 王奎先(副) 1941、6-1942、2 夏侯苏民(副) 1942、2-1942、5 卜 才(肖镜海)1942、5-1943、3 肖镜海(军分区副司令)1943、3-1945、6 贾若瑜(军分区司令) 1945、2-1945、8 盖仲民(副) 1945、8-1946、1 田世兴(副) 1946、1-1947、2 王 旭 1947、2-1947、8 陶 庸 1947、8-1947、9 隋克荣 1947、9-1949、8 彭 辉 1947、11-1949、3 隋克荣 1949、8-1953、1
历任政委: 张咨明 1939、10-1940、6 灵山战斗牺牲。 雨 晴 1940、8-1941、11 姚山战斗牺牲。 张少虹 1941、11-1942、6 苗雨村(代) 1942、6-1942、8 楼子庄战斗牺牲。 肖镜海 1942、8-1943、3 刘宿贤 1943、3-1943、5 刘中华 1943、5-1944、5 廖海光 1944、6-1945、8 陶 庸 1945、8-1948、12 马晴波 1947、8-1954、1 (开始为副代正,抗美援朝留国内养病)。 李 辉 1951、3-1952、9
历任营长、教导员: 1营营长:王子衡 1939、10-1941、10 刘敬文 1941、10-1942、12石家东庄战斗牺牲 杨传习 1942、12-1943、3 政教: 李拙民 1939、10-1940、3 刘义希 1940、3-1940、6 灵山战斗牺牲。 王子衡 1940、6-1941、 杨传习 1941 -1942、12 吕 文(副) 1942、12-1943、3 2营营长:庄梦松 1939、10-1940、3 鲁 生 1940、10-1942、3 牙山战斗牺牲。 刘剑秋 1942、3-1942、5 政教: 宋建华 1939、10-1940、6 赵 强 1940、10-1942、5 3营营长:司绍基 1939、10-1940、6 夏侯苏民 1940、8-1942、2 王歧秀 1942、2-1942、5 刘剑秋 1942、5-1943、3 政教: 张益民 1939、10-1943、3
(张克勤整理编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