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将夏侯苏民》节选(1)
《虎将夏侯苏民》一书于2017年8月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并送往夏侯苏民生前老部队举行隆重的赠书仪式。夏侯苏民对于华野九纵的军政建设均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经出版社同意,节选部分内容刊登于此。
向南防御,砥柱中流
胶东军区抽调了十个团挺进东北,留下了十三团,还有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五师师长聂凤智等军政主官,这是由胶东地区的战略地位所决定的,也是当时解放战争的战略全局所决定的,是经过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罗荣桓批准,中央军委同意执行的。 胶东根据地,北望渤海,水路仅150余公里,可达辽东半岛,是抢占东北的捷径,自古就是“闯关东”的交通要道。自1945年9月至11月,从胶东渡海挺进东北的我八路军计有: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肖华率前指千余人;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罗荣桓率山东军区直属机关和警卫部队共4千余人;二师师长罗华生率二师7500余人;鲁中军区政委罗舜初率三师1万余人;胶东军区副司令员吴克华率五师、六师2万余人;滨海军区副司令员万毅率东北挺进纵队3500余人等部。 胶东根据地,又西扼鲁中、冀东北上陆路出关之道路,是我苏北新四军三师黄克诚部、山东八路军一师梁兴初部、七师杨国夫部等部队挺进东北的必经之地。 如上所述,胶东半岛东连海路、西扼陆路,是我军挺进东北的咽喉要地之一,重要的战略地位自不待言。
时任山东军区第三师副师长的胡奇才,是和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罗荣桓一起从龙口渡海去东北的,在他的回忆录《坎坷的路》中,回忆了胶东军区组织渡海的情况:
(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负责去东北部队的渡海工作,他指挥部队消灭和驱逐了烟台附近的崆峒岛及内长山各岛屿上的伪军,占领了濒临到辽东半岛的外长山岛,控制了渤海海峡。在沿途岛上设立了兵站,开通了山东向东北进军的海上通路。他还动员了30多只汽船,140多只帆船,分别在栾家港和龙口港运送部队渡海。
胶东根据地是我胶东军民艰苦奋斗、浴血奋战八年建立起来的,是用生命和鲜血拼杀出来的,必须要有坚强的武装部队来保卫,十三团就是在这样的战略态势下,留在胶东,承担起保卫胶东根据地的艰巨任务。 “向北发展”必须要有根据地保障,要有战略依托。胶东根据地保持必要的军事力量,才可能牵制敌人兵力,延缓敌人部署和调动,保证我挺进东北的部队抢占先机,争取时间,站稳脚跟,发展壮大,赢得战略主动权。 从全局来看,华东是“向南防御”的重要战略区之一,南望京、沪国民党首府要地,内战一旦爆发,岂能是蒋介石“卧榻”旁能容我军“酣睡”之地,必有大战。因此,胶东必须保持必要的军事力量,随时准备与蒋介石的精锐部队进行较量。 平度解放了,“九.一八”这一天,十三团参加了胶东军区在平度举行的盛大入城式,“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的歌声此起彼伏,把胜利的喜悦推向了高潮。就在此时,蒋介石与日伪合流,在美国“扶蒋反共”政策纵容、支持下,以“和谈”为幌子,为调动部队抢占胜利果实、消灭我军赢得时间,将百万正规军调集到内战前线。同时收编50万伪军,抢地盘,争接收,摘桃子。我党中央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方针,为了落实这一战略决策,由吕其恩、柳运光率一个连武装分队组成的“挺进东北先遣队”,建立了以辽南庄河为中心的跨海北征桥头堡,随后以许世友任渡海指挥部指挥,胶东2万多名子弟兵以及林一山率领的3千多名地方党政干部渡海北征。 敌大军压境,形势严峻,夏侯苏民和他率领的十三团,必须承担中流砥柱的作用,顶住敌人精锐部队的进攻,以空间换取时间,掩护胶东我军后备兵员的动员组织和发展,夏侯苏民虽然是在中级指挥员的位置上,但是担负着战略全局的重担。胶济铁路一旦被敌军打通,我“向北发展”的陆海通道将被敌遮断,直接影响我军北上东北;“向南防御”也会遭受重大挫折,甚至胶东解放区都会遭受敌军涂炭。 胶东解放区的巩固,使胶东物产丰富的有利条件得到充分发挥,不仅使东北有一个稳定的后方,还成为华东战略区的后方基地,起到补充兵员、物资、支前力量动员等作用。保卫胶东根据地的重任,不能不历史地落在留在胶东的部队肩上,落在十三团指战员的肩上,落在夏侯苏民肩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