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军后代 重走父辈路,渡江战役之旅 回访记:此情可待成追忆
一歇息间,四月份的渡江战役之旅已过去三个月一个季度了, 事情好象还在眼前。 这次活动,本身时间不过三天,事先准备达五个多月, 事后总结回顾及整理编辑资料又用去三个月,照目前的进度,恐怕还得再用去一个多月来完成后续工作,加上路途分送时间,估计大多数参会人员到手全部文字和影像资料,得到秋后了。也就是说,差不多是前后花了将近一年时间来种了一棵树,一棵回忆之树,回忆那三天的情感经历和释放,以及伴随前后的心血投入的点点滴滴。我们的人生回顾有多少个三天,汇集起来犹如一片泽国,而这个三天及前后数月日子有如这片泽国中的一小片绿地,景致天然,亲切有趣。 六月下旬和七月上旬,在基本完成《渡江战役之旅纪实》的写作和整理工作后,我分别去了济南和合肥无为,都是因为有约在先,去履行前约。 去济南是和山东广播电视台的制片助理董雅丽同志有约,去复制山东卫视对渡江活动的采访录像和交换彼此资料; 去合肥是和合肥渡江战役纪念馆有约,将我们活动的资料送馆方一套馆藏和收集馆方的资料;去无为是和泥汊镇的同志乡亲有约,送他们一套资料并拜访几位泥汊的老乡亲。 这样, 利用长江流域汛期雨季的间歇,俺回了趟山东老家, 又在半年间四进合肥三访江村:泥汊老街——长江边的渡江战役著名故址。这次回访,又是带着任务,又是访旧探友,故地重游, 心情自然轻松愉快, 虽然季节是在盛夏, 但赶在大雨的间歇,倒不是很热, 汛期的长江带, 又是一种景况, 感受与春天的长江枯水期又有所不同,现将一路的所见所历写下来,算作渡江战役之旅的回访记,和大家共同分享。 四月份在合肥时,山东电视台的董雅丽同志来电联系, 说俺们老家的省台因为纪念建党九十五周年, 要制作一套题为《人民的选择》的电视节目,想来采访27军后代的这个活动。 这当然没有任何问题,我们热烈欢迎。 后来的事4月21日在无为泥汊及荻港, 大家都看到了, 山东电视台的董助理和小胡摄影师跟着我们的队伍整整拍摄了一天。在返回合肥的路上,和董雅丽同志说好了, 在山东卫视播出我们活动的节目后, 把资料送我们一套。回来后, 一直和小董保持着联系, 小董一直忙于制作这套节目。六月初, 小董说,《 人民的选择》已制作好,共五集, 27军后代的渡江活动在第四集,占时两分钟,“ 七一” 前后播出, 播出时会通知我们。到六月下旬播出前,小董来电告知, 节目送审时, 大概是因与全集内容衔接上不紧凑,27军后代的这两分钟被剪掉了,这是常有的事, 类似情况被剪掉的都不是什么意外,很正常。我就问, 既然贵台不用了, 能否拷给我们看看。 小董说,得先请示下台领导,因为即使不用,也有个版权问题。 经请示后, 答复说可以拷给我们一套资料。我事后请教一位电视台的从业人士, 他说, 山东台很友好也很大方慷慨,一般业内做法, 台里做的节目即使不播出也不外传, 要防着被盗用侵权,犹如作者写的稿件不发表也不愿外传一样; 即使要外传, 一般也不会无偿的,毕竟拍摄制作是有成本的。 山东台能如此慷慨相赠, 到底是家乡人的一片情义!这个情27后代是要领的, 并要诚致谢意的。在此, 参加渡江战役之旅的27后代对家乡电视台,对家乡人表示深深的感谢, 亲不亲, 一乡人啊! 由于拍摄量大,达45个G不便电脑传送,我决定跑一趟济南, 主要是也要当面致谢, 很大的情份,不容易。上个月底6月30日, 无锡那几天连日大雨, 部分地段内涝,北塘运河黄埠墩都被水淹上来了, 出门很不方便, 可巧那天雨暂停了,事不宜迟, 说走就走, 立马登上去济南的动车。说起来, 济南有二十多年没去了, 和所有大中城市一样,变化一定很大。 票上写着是到济南西, 想象着和无锡东一样, 离城区会相当远,济南没通地铁, 去省台交通不一定方便。还好,有故人相助, 事先和济南的亚利姐联系好了,在荣巷时的老邻居王曙光的姐姐王亚利家在济南,小时候并没和亚利姐多说过话,到老了,出门碰到难处还是想到故人。亚利姐很热情,亲自到西站来接我, 然后一路直接开到山东广播电视台,很顺利。 这样无锡东近中午12点出发,3个半小时后3点40分到济南西, 加上出站时间, 路上开了四五十分钟车,七停八拐到省台已5点钟该下班了, 董雅丽特意加班等我们到。二个多月后又见面了,自然很高兴,可惜小胡又去新疆拍节目了没见着。 看了小胡拍的21号的活动情况, 量真是大, 基本上无为这一路上的活动都拍下来了,当时简单看了下,只是感到后期剪接编辑的量可是不小, 过去从没碰过做视频的事,也不知后面该乍办, 车到山前自有路, 先全盘拷下来再说,同时也将我们的部分资料拷给了小董。 这个过程挺耗时, 我就端着相机拍点片子,亚利姐就和小董聊了起来。 说起来挺有趣, 我先前还以为亚利姐和董雅丽俩人的名字只是音同而字不同,小董还说听我叫亚利姐感到很亲切, 谁知亚利姐说她和小董的名不仅音同, 过去字也相同,是一模一样的雅丽两个字, 只是参军后才改过来叫亚利。 这下可巧,两个雅丽碰到一起, 聊得就更热乎了, 俺自然是要留下照片为证的。小董的事很忙, 视频拷完后就要开会去了, 但还是很热情地把我们送出了门,约好了今后有活动再会。6月30日这天由于这些热心朋友的帮助, 一天内就赶到济南拿到了录像资料,真是高效率, 多亏27的子弟和家乡人。 本来第二天和亚利姐约好再好好聊聊,没想亚利姐当晚有些急事要立马去外地办理, 这样就只能下次再见面了。 第二天7月1日就和济南的程艳军程文军姐妹俩约了见面,先是将已整理好的资料都拷给她们, 也有17个G了, 以后的再说。 和艳军文军说好,山东的27子弟如需要拷资料, 就找她们俩,有劳这两位了。 我已买好下午的回锡车票, 时间不多,承蒙俩姐妹热心,去艳军的老单位省人大所在的珍珠泉转了转, 然后送我去济南西站。 人还是很开心,首先是结识的新朋友两个月后又见了面, 可以轻松地聊一聊, 不象上次在合肥,忙得没顾上来说话; 再是那一天济南的天也是难得的露出蓝天白云, 让人心情爽。据艳军文军讲, 济南现在灰霾也重, 晴朗天不多见, 但也怪了,但凡外地27子弟来济南, 总能遇上好天气,可能是因为济南城的解放华野九纵27军立了大功头功,老天连带照料到了27后人。 这说法倒很别致,我们这更要感激九纵27军的老前辈了。 后年2018年是济南解放七十周年, 这作为“济南第一团”的后人是理应来泉城纪念我们的先辈的。 济南之行来去匆匆,承蒙几位27后代的关照, 一切都很顺利且很充实。急着赶回来担心又碰上大雨天,这可不,在回来路上, 一路就下雨, 到无锡后,第二天更是大雨。 今年的汛情不一般, 我回家后, 和泥汊的汤书记联系,得知今年无为汛期防洪形势严峻, 现在昼夜在江堤上巡视, 眼下情况还不算最糟,还没到1998年的份上, 但接下去就不好说了,要看老天爷的脸了。 我查了下各地天气, 决定趁有几天放晴,立马去合肥与泥汊一趟, 后面的天谁知道呢。 7月6日下午,我到了合肥后即去渡江战役纪念馆,葛馆长出去开会, 安排研究部主任王高同志来接待。 王主任4月21日那天也去了泥汊镇,彼此都不陌生, 事情进展都很顺利。 我将目前所有的渡江战役之旅全部文字和影像送给纪念馆一套,王主任也将他们拍的照片送给了我们, 并特地安排馆里的27军第三代子弟小石同志石慧上办公室来见面。两个多月后,27军的第二代和第三代又碰面了,有一种亲人相见的感觉。 和两个月前比, 这位小同志更显得精神焕发,昂扬中还透出掩不住的喜气, 一问之下, 才知从无为渡江回来后,办了人生大事, 当新娘子了, 真是喜庆, 最近又获得演讲竞赛优胜奖,真是好事连连, 祝贺祝贺! 从办公室出来, 和小石一起,在广场上走了一圈。 那天下午在渡江战役纪念馆的最大收获,是撞到一个美丽的“ 水晶天”, 时间地点都对了,拍下了不少好看的片子, 爽了一下, 过了把快门瘾。 江南的暑期,大风大雨之后, 高空冷空气和地面热空气强烈对流带走低空的灰霾, 天空的淡积云折射光线,产生的多彩云团衬着湛蓝的苍穹, 清通眩目, 整个云天如水晶般晶莹剔透,此种天象可称之为“ 水晶天”。 水晶天再配以地面壮丽景物,犹如珍馐美味盛之上等餐具, 对孜孜以求风光大片的影友来说, 真是极品享受,极为难得, 且时间极短, 最长半天, 运气好, 一年碰一次, 再好,碰数次, 运气欠佳, 则数年一次。 去年的无锡,整个夏天, 未遇一次。 上一次在无锡遇到一次完美的水晶天,还是前年2014年7月31日,是日, 受前后脚的台风夏浪和娜基莉两次强台风的外围风力影响, 终于把灰霾赶了个净光,锡城和太湖景区出现年内或者说新世纪以来仅见的美丽清通的云天,那一天是影人们的盛大节日, 视觉乃至心灵受到一次强烈的震撼和净化, 那是十年难遇的。这一次遇到的尚不足以与那一次相媲美, 那也算是非常难得的了, 何况又是恰赶在距锡城三百四十多公里外的大气唯美的渡江战役纪念馆现场,可说是巧上加巧, 平生难得了。 机会难得,那就抓紧拍片吧, 难得的是还有小石这位青春美丽的27军第三代,也算是风光片, 也算是人像片, 怎么分类不重要, 片子好看养眼就行。渡江战役纪念馆, 这个对27后代很具有意义的历史文化设施,总算在外乡的27后代那留下了它那美丽壮观的身影。 次日,7月7日,“七七事变”七十九周年纪念日,天空虽不似昨日姣美,但晴天没有下雨, 这已是求之不得了, 这对长江带防洪很需要。无为泥汊, 这是此次渡江战役之旅回访计划很想去的一站, 目的有四:一是拜访王德清老人和汤书记; 二是能拜访更多见证27军渡江战役的泥汊老人;三是看看泥汊的汛期情况; 四是去刘村和鲁港, 看一看上次未去的79师尤其是235团的渡江作战战场,拍些片子回来。 下面就分别道来。 这是今年第三次去无为泥汊,有点回荣巷老街的感觉, 熟门熟路了。 本来第一个要见的就是王德清老人,四月份去时曾答应王老, 一定将王老与27军后代合影的照片和本次活动的资料送一份给老人。王老家没电脑,事先将照片和资料都打印出来备好了, 到合肥后才知因防洪安全需要, 王老已搬至外乡亲戚家去住,我就将照片和资料都麻烦汤书记代为送交了。 汤书记这些天非常辛苦, 每天都工作在防洪第一线,要到晚上12点才能休息。我们到泥汊时,汤书记正在防汛指挥点, 我们直接到了他家, 汤书记赶回来, 把我们的资料拷到了电脑。汤书记告诉我们一个重要情况, 就是筹划已久的渡江战役纪念馆终于解决了经费问题, 就要付诸建设了,地址就选定在我们参观过的泥汊老码头上游近处的滩涂上, 也就是27军渡江侦察先遣大队渡江出发的故址, 这对泥汊的乡亲们和27后代来说都是件大事, 很有纪念意义和观瞻价值。泥汊是27军的当年战区,27军的战史当然是泥汊渡江战役纪念馆展出的很重要的内容, 而27军后代此次渡江战役之役也随之成为馆藏的资料, 这次去送去资料也是恰逢其时。镇领导本来很想和27后代们见面谈谈,这次因忙着防汛,只能再约下次了。 当年的渡江战役,泥汊乡亲们的支前工作出了大力,理当永远记住乡亲们。 六十七年过去,见证和参加过这场战役的乡亲,如今仍在世的不多了, 王德清老人是一位,还有其他几位。因为防汛需要, 王老和几位老人都搬出去住了, 仍留在老街看家没走的还有俩位,一位是九十岁的杨继华老人, 一位是八十七岁的赵应兰老人, 感谢汤书记的引荐,我去拜访了这俩位老太太。 俩位老大妈的老伴都已过世, 孩子们也多在外地工作,去拜望时, 她们都是独自在家, 身体倒还硬朗, 听力还可以,脑子也好使, 能回想起当年大军过江的一些景况, 记起来的都是一些细节,如解放军战士吃些什么、怎么睡觉、对乡亲们的态度, 等等。 后面会配合图片向大家作介绍。我们4月21日那天在老街行走的路线, 那些街道多是解放后新开辟的,这俩位老人住在解放前的老泥汊街区, 老房子还保留了一些。 站在这些老街区,和当年见证过历史的老人说着话,仿佛时空倒回,思绪倒流,回到了父辈当年战斗的那个时代。 告别了老人后,去王老介绍渡江战役的老码头,这才知今年汛情的严峻,老码头已完全被江水淹没,那条小街水已漫至齐腰深,现在被沙袋拦住,汛情再加重,就要漫进来了。 还记得四月份时,江水离老码头还有段距离呢, 可见汛期水位涨了有多高。江面也随之更开阔了,此时渡江就费力多了, 可知当年渡江战役总前委在汛期前有多焦虑, 一定坚持四月下旬前无论如何得发起渡江战役,天时地利这些客观法则,兵家是一定得在意再三啊。 本来想去至鲁港的客运码头渡江,看看235团登陆的纪念碑,可汤书记讲,这个客运码头已漫水停运了,而且去刘村下游的道路也都漫水了,这次怕是去不了了。汤书记在防汛指挥点很忙,约我们汛期过后再来。 真是谢谢这位老街的当家人,不小岁数了, 一切都得带头干,基层干部不容易。 和汤书记告别后,我们不死心,仍往下游方向驶去,在81师243团攻击的黑沙洲前停车看了看。 再往下游走, 无为江堤就离江面渐远,要下去走乡村道路, 可乡道确如汤书记所言,水漫处很多,已不安全,这样,我们就掉头,往高沟荻港上游方向走,看看长江汛情。 驶过泥汊后,新老江堤并存的那一大片湿地生态区就呈现在眼前,水情与四月时已不能相提并论,新江堤当然是很稳固, 水位与堤顶还有距离, 行车无碍,老堤圩就不行了, 几乎快一片汪洋都不见了。 下一阶段汛情如何,一看天会不会持续下雨, 再看上游降雨量与泄洪量如何。 长江这条母亲河,每年汛情与数亿生民的身家性命生产生活关系太大了。 四月份我们渡江乘渡轮的高沟码头仍在正常营运,只是渡口处的江流更急了, 水中泥沙多也更黄了。 我上了停靠的渡轮,拍些片子, 回想两个多月前的热闹场面, 历历在目, 这次就不过江了,以后有机会还是要在荻港那细细转一转, 看看老牛埠、半边街这些80师的旧战场,也看看下游庙下陈、油房嘴这些79师的旧战场。 站在江堤高处,看着汛期水位高涨的滚滚长江东逝水,“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耳中自然响起那首著名的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转眼间, 我们轰轰隆隆的27军后代渡江战役之旅也已卷入浪花,随江水东去。 千百年来, 多少代人的生命、血汗奋斗卷入这永不停息的滚滚江水浪花,汇成一个民族、文明的生命吟唱诗歌, 小我大我, 大生广生, 生生不息! 回到合肥,又去东至路的陆院招待所看了看,又看了下黄山路的陆院正门,发现这两处也不是离得太远,主要是知道了距离,一站多路还是有的。 本还想看望梁恒青大姐, 因梁大姐包括恒力大姐、南征大哥等梁家后人一大家子都回胶东老家去了,只能作罢。 因视频节目等资料工作还没做好,想有了成品再拿出来, 加之暑期天热,也就不去打搅艺翔了。 合肥是个很方便的地方, 可以随时来。 这一段的暑期出游到此结束,梅雨季过去, 酷暑将来临,就安安心心呆在家,把照片与视频节目编一编,待完成后会通告大家。 一个渡江战役之旅,做了这么多事, 结识这么多人, 说了这么多话, 人生本就如此,世间法本就如此, 一念动处, 万缘俱生, 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 缘起之法, 一环一环, 永无止息,我辈如此, 代代如此。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很美, 追忆即当时, 惘然即了然,亦美。
1、 这是无锡北塘运河吴桥段的小岛黄埠墩, 运河水位上涨淹入墩内建筑,往年梅雨期,河水围墩的景象常见,传说水涨墩亦涨, 似今年这般大水淹入的现象很少见。 黄埠墩唐宋以来就成为无锡运河中的一处胜迹,其曾因“二帝(清帝康熙和乾隆)、二相(楚相黄歇和民族英雄南宋宰相文天祥)、一青天(被誉为‘海青天’的明代名臣海瑞)”曾经登临而遐迩闻名。 南宋德佑二年(1276年),宋右丞相文天祥,因元军东下,被派往元军营中谈判,被元军拘留,北行时,在这里停留,写下了《过无锡》诗一首:金山冉冉波涛雨,锡水茫茫草木春。二十年前曾去路,三千里外作行人。英雄未死心先碎!父老相从鼻欲辛。夜读程婴存国事,一回惆怅一沾巾。 去济南到无锡车站经过吴桥,缅怀了文丞相,此时正是金山冉冉波涛雨,锡水茫茫草木夏。二十年前曾去路,千五百里作行人也凑得上。后面须改作渡江之旅再回首,一回追忆一欣然。
2、 山东广播电视台制片助理董雅丽同志。 雅丽同志从合肥回济南后,一直忙于制作《人民的选择》这台节目, 也很费心地将27后代渡江活动编辑在其中,后来虽然没能播出,但还是很感谢她和小胡摄影师, 究竟是保留了这么多素材资料; 也很感谢省台友好慷慨地将资料相赠送。雅丽同志也是一位27友人, 其实家乡乡亲都是27的后援和友人。
3、 俩位雅丽同志在一起。 自2013年荣巷一别, 又过去了三年, 亚利姐还是这么充满活力。感谢亚利姐在济南的帮助, 时间紧了点, 以后有机会见面再聊吧,祝亚利姐健康快乐!
4、 俩位雅丽在办公楼前的合影。 亚利姐变化真不大。这座楼样子很普通, 位置在闹市区, 比较好找。
5、 艳军文军姐妹在艳军的工作单位省人大门前合影。 省人大即在著名的珍珠泉处,明清时此地为山东抚巡衙门所在, 如今除办公区外, 珍珠泉区都对游人开放。那一天的天空情况是不错, 有意将天空多留出些。
6、姐妹俩在珍珠泉前。 泉城济南“ 家家有泉、户户垂柳”,有七十二名泉, 最著名的有四大泉群,这四大泉群是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 就泉池数量而言,珍珠泉居首位。珍珠泉主泉池长42米、宽29米,周围砌以雪花石栏,岸边杨柳轻垂,泉水清澈如碧,一串串白色气泡自池底冒出,仿佛飘撒的万颗珍珠,人们形容这里的景观是“跳珠溅雪碧玲珑”。当年乾隆来此,大为赞叹,认为其天然之美,尤在趵突泉之上,为七十二名泉之冠。 大明湖就在珍珠泉后面,乾隆逛完珍珠泉,在那遇见了夏雨荷,一见钟情,才有了紫薇,有了还珠格格的故事走红。 俺们这倒是夏天来了,既没遇着雨,也没看见荷,鲤鱼有一池。
7、 文军和清泉锦鲤。
8、 艳军有所指。 看着这池泉, 突觉来泉城最奢侈难求之事,莫如跳入这泉中游个泳, 恐怕也就当年乾隆以帝王之威,能办到此事,不知此君是否会有此雅好,换上泳衣跳入其中和孙杨比比,或者和纪大烟袋比也行啊。
9、 文军在小桥前奇石边, 此景像有江南之风。
10、 后面这棵树翠绿清新, 很美,给姐妹俩在此留个影。
11、 此时此地的姐妹俩与四月合肥时相比, 又是一番情状。感觉姐妹俩很爱家乡, 也会生活,谢谢俩位的热情接待。
12、 镜头一切换, 又来到了合肥渡江战役纪念馆。这是纪念馆研究和保管部的王高主任,4月21日那天和我们一起去了无为江边,大家应该认得。王主任拍照时不太爱笑,放下相机, 这位年轻同志还是很友好热情, 很乐于相助。 王主任将他们拍的片子都送给了我,经他所讲, 我才知道,4月20日上午在胜利塔广场时, 有位端摄像机的是另一单位的人士,究竟是何方, 他可以帮助问问, 如可能的话, 看其是否可将其所摄送我们一份。无论如何, 谢谢王主任了, 也谢谢纪念馆的领导和同志,经过这次渡江战役之旅,27后代与纪念馆方面结下了友谊,希望今后大家多走动来往。
13、 这位就不用再多说了,小石石慧同志,27军的第三代。 说起这第三代, 这次来才知,我们来合肥搞活动之前,小石的工作单位纪念馆方面事先并不知她与27军后代的关联,也是在参观讲解中,小石说了她爷爷的事后,馆领导才知道,也真是缘份啊。 最近小石参加了一个演讲比赛, 拿到了奖。 小石2012年大学毕业来纪念馆做讲解员工作, 至今已四年,老资格了。小石说, 讲解员分低、中、高三级, 她现在已是高级了。祝这位年轻的小同志未来工作生活都发展顺利,幸福快乐美满!
14、出展馆主楼, 往南拍了一张, 天象很美,景观很美。
15、 请小石有劳作景观前景, 在胜利塔前往北拍。
16、 小石背对巢湖在胜利塔前。 巢湖水位涨了很多,平时就这个视角是看不到湖水的, 现在广场下面的台阶都被水淹没了。
17、 这张对巢湖的情形看得更清楚些, 湖中的小岛都被淹了一半了。
18、 站在胜利塔广场东面往西拍, 水晶天的特征很明显。那天来了很多游人,看巢湖, 看美丽天空下的纪念馆。如能在这样美丽的天空下搞纪念活动,那该有多美多上镜,好事难全,人不能太过奢求。
19、晶莹碧蓝苍穹下的渡江战役纪念馆, 很壮观, 那一天算是赶上了。
20、已至黄昏, 云层与地面相接的蓝光很美,游人都往回赶了。
21、 趁着满天的云霞, 给小石再留一张。
22、 小石和我们挥手告别, 谢谢小石的陪同,以后来再来看她。
23、 镜头再次切换, 第二天来到了无为泥汊,这是老街社区汤书记的家, 是他家的后门, 圩埂低塘的水位已涨得很高。趁着难得晴日, 赶紧晒晾衣物。
24、 左边这位是汤书记的老母亲, 今年七十六岁,在家开了个小卖部, 贴补些家用。
25、 从防汛指挥点赶回来的汤书记, 连日劳累很辛苦。
26、 家中电脑出故障了,汤书记领着文书到邻居家找电脑倒我带去的资料。 左边就是他家的家门,备着沙袋, 防漫水进去。
27、 这是赵应兰老人, 八十七岁, 她家离汤书记家二十来米远。她家当年住过27军的部队, 那年她才二十岁。老人现在腿脚不方便, 生活基本都在床上, 就坐在床上和我们说话。
28、 赵大妈听说是当年渡江的大军后代来看望她, 眼睛亮了起来。老人告诉我们, 那年她家里住了好几个大军, 都是自己弄饭吃,有时有好吃的了, 还送些给她家里人吃, 对她们家人都很好。这些大军白天都要出去练兵, 到晚上才回来, 都是说北方口音的年轻人。大妈还说, 那时江边天气好时, 对岸的国民党兵也会开个船往泥汊这边转一转,想看看解放军的情况, 但不敢靠近岸边, 还有段距离就开回去了。那时他们乡亲都参加过支援大军过江的支前工作, 担担土, 送些柴草什么的。
29、 赵大妈的后代大都在外地工作, 身边有个儿子和老母亲住一起。老人腿脚不好, 身体其他方面还行。 今年雨水多汛情严重, 倒是气温一时还没上来,人在床上还能过, 不过汛情再急些, 怕是老人也得转移了,祝福赵大妈了! 再去看望下一位老人。
30、 这是杨继华老人, 九十岁。 她家就在赵大妈家对面的巷道里,也是二十来米吧。 我们去时, 杨大妈正坐在门口看家,虽比赵大妈年龄长了三岁, 人也瘦削, 但杨大妈身体明显要硬朗,行动要自如些。 老人很快明白了我们的来意, 很热情地请我们坐下说话。
31、 杨大妈有四个女儿两个儿子, 老伴二十多年前就先走了。老人的意志很坚强, 头脑也很清楚, 对从前发生的事细节方面记得很清楚。大妈说, 那年她家没有入住大军, 大军有的住邻居家,有的住外面搭个简易棚子, 都很守纪律, 不拿老百姓东西,对乡亲们都很和气。 她记得那时泥汊老街住户很少,不会超过五十户,具体多少也记不清, 所以有许多解放军在街外自己搭棚子解决住的问题。
32、 老人说说停停, 时不时陷入回忆和沉思。一会, 她凝视着对面的房屋, 让我们注意看。
33、 这座房子就在杨大妈对面, 是座解放前的老店铺。在铺面正中上方的房沿上有个陷坑, 老人说, 这是那年打仗打枪子弹留下的弹洞。看这个状况, 得是重机枪的子弹, 加上六七十年的风蚀。 几十年来,这条老巷子都没怎么动, 这间老房子和房沿上的弹洞才都保存下来了, 让人想起毛主席的诗句:“当年鏖战急, 弹洞前村壁”。
34、 老人说到当年的大军, 动情和激动起来,站来说, 那些年轻的战士可怜唉, 没什么好吃的, 他们不是每顿都吃热饭热菜,而是把米饭晒硬了, 做成“ 粑粑”(当地话,一种干饭团), 当干粮, 训练干活饿了, 就拿出吃充饥。“时间放多了, 那些粑粑都有味了, 有的都上霉了, 可饿了也要拿来吃,可怜喽。” 大妈反复说这几句话, 看来这个情节让她留下了深刻印象,几十年了还记得这么清楚。老人说,就这样,大军也不进老乡家找吃的,不打扰老百姓,兵荒马乱的,真是不容易啊。
35、 老人很客气,让我们多坐坐,我们也很想多聊会,可因为时间关系,只能先告别了。看来如真想多知道些情况,得在这座老街住下来,和这些老人慢慢地聊起来,把往事一点点回忆起来, 以后再看机会吧。
36、 这是条老巷子, 房子都比较旧, 有部分也漫水了,杨大妈家房基略高还算好,如汛情能不再发展,估计问题不大,老人毕竟上岁数了,轻易不愿动身。
37、这是住杨大妈对过的邻居, 里面有两位在我们这个岁数上的大婶,也守在家里。
38、 杨大妈一直站在路中间目送着我们, 一直到我们转过弯去还站在那。 当日的访问乡亲先到这,下面放了三张四月份时拍的片子,有助于我们对照感受现在泥汊老街的防汛形势。
39、 姜辉丽和梁恒力大姐走的这段路面, 是去老码头的最后一段路,前面就是个丁字路口, 往右一拐就到老码头了。
40、 这就是老码头的全景, 请注意江面水位距老码头还有多远。
41、 这是王老和纪念馆的葛馆长、 王主任交流联系方式,他们所站立处就是丁字路口。 以上三张片子都是四月份拍的。
42、 这是7月7日那天拍的, 堆沙袋处就是上面王老他们仨人的站立处,可见长江水位涨了有多高, 汛情有多急。老码头早在江中了,这些房子都被水淹了, 要再下些雨,水就漫过沙袋来了。实际上已经渗过来一些, 我们脚下都是水无法立脚, 是在车厢中拍的。王老家距这沙袋处不过十米, 是得迁走了。
43、 这就是姜辉丽走的路右面, 长江水已直接到这个位置了。
44、 前面是运送防汛物资的车辆, 泥汊老街防汛指挥点就在卡车的左边堤下,右边就是长江水, 指挥点直接面对长江, 已无退路。
45、 这是泥汊老街社区的文书小叶同志。 找电脑拷资料的事都是小叶帮助做的,谢谢了。 现在她也在防汛指挥点工作。
46、 趁着天放晴,赶紧装运防汛物资。 泥汊镇看来还留下了不少青壮年,没有都走空,要真都进了城,净剩下些留守老人和儿童,这防汛就难了。
47、汤书记身先士卒, 领着大伙在干。 要说汤书记今年五十五,在村里的成年人中, 岁数也是大的了, 坐办公室这个岁数还不觉得,扑下身子直接干体力活就又不同了, 真是很辛苦。
48、 擦把汗再接着干。
49、 满头汗水, 人真累得不轻。
50、 堤下的防汛指挥点, 与大堤的安全共存亡。
51、 指挥点内正忙着调度, 一派忙碌。
52、 大伙都挥汗如雨干着, 大伙心很齐,一定要顶过去。 昨天7月13日的央视新闻都报道了无为的防汛形势, 说部队都调上去了,军民团结一心, 一定能夺得防汛胜利, 祝福无为泥汊乡亲!
53、 离开泥汊, 先往下游走。江面行船处,就是江心黑沙洲。 当年对岸敌88军在此部署了313师937团的团部和两个营,和江南守军形成交叉火力。 为摸清敌情,79师侦察队的侦察英雄齐进虎率部乘雨夜偷渡到洲上,与另外两名同志昼伏夜出侦察敌情, 在极端险恶的情况下顽强坚持了三十三昼夜, 获取敌大量江防情报,后于大军渡江前夕乘一采菱木盆返回北岸, 战后, 齐进虎被授予“华东一级人民英雄”。 27军渡江战役时,攻打黑沙州的决策是聂军长的神来之笔。 当时对黑沙洲是先打还是后打皆有不利之处。聂军长认为:敌军在江南防区前摆了个黑沙洲作为抗击我军的桥头堡,江南之敌必定有所麻痹,我军从这里渡江,反而易于成功。他主张:在我军主力从宽大正面直接渡江的同时,81师243团即从两侧攻击黑沙洲,而黑沙洲两侧我79师237团、80师238团置该敌于不顾,直接渡江。这样,我军的渡江时间不会暴露,同时黑沙州之敌在我军攻击下,只能自顾不暇以求自保,江南之敌在我军渡江时也无暇顾及黑沙洲。243团在渡江发起后,即以主力分两路攻击黑沙洲之敌。正如聂军长战前所作的估计那样,黑沙洲之敌在我军打击下,还手尚且无力,根本不能侧击我军渡江船只。至21日7时,243团全歼黑沙洲守敌,击毙敌团长杨椿柏。
54、 在黑沙洲处, 我们折返往上游走,过了泥汊,来到了新老江堤的汇合处。下面前出的土堤坝就是老江堤,1954年大洪水淹过后,江堤就退建至新堤处,老堤仍保留着,形成汛期发水的缓冲带,即大片生态湿地。现在江水已漫至老堤顶部与之基本平行,两位河工在这守望着汛情。
55、 视角拉广些可对形势看得更清楚些。老堤圩内还是有民房居民,作为第一线前哨阵地, 也不能轻易放弃;新堤基座有条石保护,要稳固得多,关键要防止有管涌,所以得有人监视守望。
56、 长江中游水位确实涨得很凶, 江水与老堤圩差不多平齐了,感觉象大澡盆里的水晃悠着随时要满溢出来, 难怪得调部队上来了,无为大堤可出不得丝毫问题, 落差太大,可出不起,无为乡亲们加油!
57、 这就是高沟渡轮渡口,和四月份相比,江面宽了许多,江流奔涌得也更急。
58、 小船上的工作人员不知在探察着什么, 从上流卷下大量泥沙,江水有点象黄河水了。
59、 渡口仍在正常营运, 保证着两岸交通的畅通。不知明年不远处的芜湖长江二桥通车后,这个渡口的情况会如何。从国防角度考虑, 长江两岸不能仅有桥,还是得留些渡口, 以备不时之需。
60、 在新老江堤间形成的大片水泊,有工作人员坐在木盆里四处打捞, 不知打捞什么。
61、 回到合肥后,又去看了看陆院招待所, 这是在东至路陆院东门旁看到的招待所大楼。
62、 这是东至路五号的招待所正门, 三个月前,一大帮27子弟曾在这热闹过。 看到有人拍摄,有位工作人员出来询问,告之是三个月前曾来过这纪念渡江战役的27后代旧地重游,他想起来了。
63、 东至路与北面黄山路的交叉路口, 到下班时分,人车川流不息。
64、 这是站在黄山路上拍东至路, 四月份我们去渡江纪念馆和无为泥汊时,都是从这个路口出来往左即往东拐, 然后上高架。
65、 这是陆院正门前的黄山路。 黄山路是合肥的交通要道,上下班时很拥堵, 待地铁通车应有改善。 黄山路是东西走向,路南在落日映照下,闪现出军官学院四个金色大字。 部队都在做着防汛抢险的准备,这次能到防汛第一线看到泥汊的乡亲, 看到他们的平安和防汛的决心和努力, 心里很踏实,也受到感染和教育, 这次回访也是有意义值得。 再次祝福无为人民和泥汊乡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