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指挥第三野战军突破江防追歼逃敌记 ——1999年纪念渡江战役胜利50周年 秦叔瑾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经过战略防御、战略进攻和战略决战,转入战略追击的第一仗,就是渡江战役。这次战役,从突破江防、追歼逃敌到解放京沪杭、挺进控制浙赣铁路,解放南昌、九江、武汉以及苏皖南部、闽浙赣鄂一部的广大地区。这次空前大规模的进军,现已过去50年了,回顾当年的胜利情景,心中不禁汹涌澎湃,我全军将士对全国即将解放的形势欢欣鼓舞,勇往直前,无坚不摧,取得了一个接一个的胜利。 这次大进军,是由第二、第三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中原军区部队共120万人,组成三个突击集团和一个钳制集团,在中央军委、毛主席和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的总前委领导指挥下实施的。第二野战军司令刘伯承指挥第二野战军3个兵团9个军35万人组成西突击集团,由安徽省的望江至枞阳镇段渡江,向浙赣铁路挺进,并控制浙赣线;第三野战军代司令、代政委粟裕指挥第三野战军4个兵团15个军和苏北军区三个独立旅、海纵等,共65万人组成中突击集团(由三野副政委谭震林指挥渡江)和东突击集团①,分由安徽省的枞阳至裕溪口段和江苏省的三江营至张黄港段渡江,然后东西对进,实行大纵深的迂回,包围、歼灭南京、芜湖、镇江地区之敌,解放京沪杭;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司令兼政委肖劲光指挥该兵团2个军和中原军区部队共20万人组成钳制集团,于武汉以北、以东地区钳制武汉之敌,策应第二、第三野战军作战,归刘伯承指挥。第二野战军政委邓小平和第三野战军司令兼政委陈毅率总前委指挥部于合肥以东之瑶岗,掌握全盘情况,指挥
① 1949年3月底,渡江战役总前委作了分工;刘伯承主持二野前委,与副政委张际春、参谋长李达率二野指挥机关驻安徽舒城地区,检查布置西集团的渡江准备工作,指挥西集团渡江作战和对武汉方向钳制集团的行动;谭震林随三野7兵团行动,检查布置中集团的渡江准备工作,指挥中集团渡江作战;粟裕主持三野前委工作,与参谋长张震率三野机关进驻泰州东南的白马庙,检查布置东集团的渡江准备工作,统一指挥中、东两集团渡江作战;邓小平、陈毅率总前委指挥部进驻合肥以东的瑶岗,掌握全盘情况,指挥栘个渡江战役。 (《战地日记》第182页)
整个渡江战役。 我当年在第三野战军司令部作战科任作战股长,现就我所知的粟裕指挥第二野战军突破江防、追歼逃敌的情况,作如下片断回忆。 一、粟裕对渡江解放京(宁)沪杭的三个设想。 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解决国民党残余军队的方式不外天津、北平、绥远三种。4月1日开始的国共和平谈判中,我党中央曾试图采取利用蒋介石与桂系军之间的矛盾,争取李宗仁在南京、白崇禧在武汉按北平或绥远方式解决,即和平改编其军队或暂时保存其军队,让出道路以便我军集中力量首先解决国民党军残余力量中的主要部分。但能否达成尚难预料。4月4日,粟裕率三野指挥机关进驻泰州东南的白马庙,检查东集团渡江突击准备工作。一次在作战室对三野渡江南进行动作了如下分析:“在我大军渡江展开战略追击中,对于国民党的一些杂牌军队,争取局部或地区性的和平解决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对于国民党统治中心的南京、经济中心的上海来说,对于像汤恩伯集团这样的蒋介石嫡系军队来说,这种可能性极小,只有采取天津方式,即用战斗去解决敌人,只有在战场上敌人眼见就要被消灭的情况下,才会有局部的被迫投降。因此,对三野面前解放南京、上海的任务,应着眼于战斗来解决问题。”这是他的第一个没想,也就是毛泽东提出的用战斗去解决敌人,仍然是我们首先必须注意和必须准备的。他的第二个设想是:“国民党已失去主力部队,剩下的绝大部分是被我军歼灭后重建或受到我军歼灭性打击后重新补编的军队,战斗力非常之弱。当我大军渡江成功之后,敌人处于危急情况下,会被迫转入战略总退却,长江不守,退守沪杭及浙赣线;浙赣线不保,退守华南、西南及沿海岛屿。因此,在我军部署上,要时刻注意防敌逃跑,必须采取战略、战役包围,各级指挥员必须有大踏步前进猛打猛追的思想准备。也就是要有战略追击不顾疲劳的准备,不让敌人有喘息机会退守第二、第三道防线。”第三个设想是:“根据中央军委一贯要求的攻取大城市,必须保持城市完整,不能只从军事着眼打烂城市,严格规定在攻城战法上少用大炮,在部署上采取迫敌投降或诱敌离开城区和重要建筑物而歼灭之。” 粟裕的三个设想,在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都要有周密考虑和部署,着眼点仍然要放在歼灭敌人有生力量方面,只有在战略追击中大量歼灭敌人有生力量,才能更快、更多、更完整的夺取、解放大批城市和广大地区。 二、粟裕提出把东线的扬中、江阴段作为重点突破地段,完善了从南京两翼钳 (183页)
击、包围的部署。 早在淮海战役结束之吋,粟裕就着重考虑三野下一步渡江作战任务,他依据整个战争形势、中央向南方进军的方针政策、京沪敌情、长江水文、两岸地形民情、我军素质等因素,对三野渡江南进的部署、战法作了反复思考分析,有了比较清晰的渡江作战指导思想。其集中表现在2月9日总前委商丘会议预定以芜湖、安庆段为重点突破段之后,及时提出把东线扬中、江阴段亦作为重点突破地段,并调整东西两线突击力量,从而完善了由南京两翼突破江防,插入敌之纵深,东西对进,包围割歼南京地区之敌的部署。这一部署,后来成了《总前委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我军以木帆船为主,机帆船、木筏为辅的渡江器材条件,为了避免敌军空中飞机、江面舰艇的袭扰,我军渡江必须利用夜暗起渡,到达或接近敌岸即采取强渡的战法。因此,突破江防地段的选择,必须在我岸有多道河流直通长江,或有内河、湖泊可掘渠翻坝通入长江,利于我军荫蔽集结船舶,便于出航;敌岸地形复杂,不便转运兵力,利于我军迅速登陆并站稳脚跟,登陆成功后,又利于向敌纵深发展,实施分割、包围、歼灭敌人。总前委据此逐步明确在长江下游由西而东,部署渡江突破的三个地段:一是望江至枞阳镇为西段,二是枞阳镇至裕溪口(即安庆至芜湖段)为中段,二是二江营至张黄港(即扬中至江阴段)为东段,在中段与东段之间是裕溪口至三江营段(即芜湖、南京、镇江段),由于我岸通江河道极少,不利集结船舶,敌岸是芜湖、南京、镇江,有京芜、京沪铁路,敌重兵集结,兵力调动便利,不利于我军突破。总前委决定在该地段作佯攻牵制。2月9日总前委商丘会议关于作战部署讨沦,“预定的突破重点位置,拟在芜湖、安庆地段”①(即枞阳镇至裕溪口段)。认为该段的地理条件最利于我军突破,且皖南山区有我游击队接应,拟把全战役的突破重点放在该段;对于三江营至张黄港段,我岸虽有多道河流直通长江,便于屯集船舶,入江便利,但江流较急,对岸是江阴、常州、无锡,铁路、公路畅通,利于敌军机动,且为京沪要道,敌必重兵防守,我军突破向纵深发展有一定困难。对该段究竟作为重点突破地段,还是作为辅助突破地段,要熟悉该段情况的粟裕作进一步考虑,作出决心部署。 粟裕经过几天的仔细考虑,认为大军渡过江去困难不大,主要问题是渡江后必须抓住敌人,达到大量歼敌有生力量。他在5万分之一地图上反复测算,把选择突
① 见解放军出版社《渡江战役》第66页总前委2月9日商丘会议报军委并华东局电。 (184页)破地段与向敌纵深发展、迂回、包围歼灭敌人联系起来分析比较。于2月12日晚上,叫我到作战室(徐州西南的大北望)起草三野渡江战役预备命令,谈了他的设想。他说:“三野突破江防后,第一步是包围歼灭南京、芜湖、镇江地区之敌,周密组织东线(东集团)4个军由三江营至张黄港段突破江防成功,切断京沪铁路,楔入京沪敌人之间,对于协同西线(中集团)合围南京地区之敌,至关重要,对整个战役极为有利。至于东集团渡江后与敌争夺京沪铁路的战斗比较艰苦,无论如何也要排除困难,坚决打好这一仗,把汤恩伯集团拦腰切成两段。根据敌江防纵深力量单薄这一致命弱点,也是完全可以完成这一任务的。”他反复测算了东线(东集团)和西线(中集团)渡江后对进合围敌人的距离,和京、镇、芜之敌可能撤逃的路线和行程。由于芜湖至江阴段的长江向北弯成弧形,是我东线(靖江、泰兴)和西线(无为、铜陵)对南京地区之敌实施钳形突击的有利条件。我东线突破江防,直指无锡、漕桥的太湖边,仅40-50公里,战斗顺利约2—3天时间,如果我对江阴要塞敌人内部策反成功,只需l一2天时间,就能切断敌军由南京至上海的通道;我西线突破江防,东进至广德、长兴地区约150-200公里,战斗顺利约5天时间,就能切断敌军由南京至杭州的通道。他估计南京地区之敌,是不会轻易放弃南京的,只有在我军钳击攻势严重威胁之下才会撤离南京,其撤逃方向,首先是利用京沪铁路向上海逃窜,如果我东线主力迅速切断京沪铁路,敌人会沿京杭国道向杭州方向逃跑。南京至长兴、广德亦有140公里,行程也要4—5天。由于我军沿途会受到敌人的阻击和道路桥梁的破坏,且有部分山区,前进速度会受到一定影响。但是,敌人定下向杭州逃跑的决心,至少也要晚于我军登陆1—2天。因此,我军争取先期到达或与敌同时到达长兴、广德地区的可能是存在的;如果我东线部队战斗顺利,向宜兴、溧阳方向挺进,切断京杭公路,将先于西线部队。基于上述判断,粟裕主张把东线三江营至张黄港段亦作为重点突破地段的作用和依据是显而易见的。他在抗日战争期间,曾三次率部在南京至江阴段江面渡过江,对长江水情航线以及两岸地形、民情非常熟悉,他准备亲自指挥东线(东集团)渡江。为了更好发挥曾在大江南北战斗过的4个军的作用,决定将熟悉苏中、苏南情况的第23军、第20军由西线(中集团)第7、第9兵团分别调归东线(东集团)第10、第8兵团,将熟悉苏浙边区和皖南情况的第24军、第25军由东线(东集团)第8兵团分别调归西线(中集团)第7、第9兵团指挥,从而加强了两线突击力量。粟裕的上述意见得到了总前委其他委员的赞同,2月19日晚上,三野前委在徐州东北的贾汪召开了军以上首长会议,讨沦渡江作战问题,粟裕下达决心部署时,着眼于汤恩伯(185)页集团可能固守南京,把东、西两线突破江防后东西对进的包围圈缩小至南京近郊的芜湖、高淳、溧水、金坛、丹阳之线;如我发现江防敌人有撤逃迹象吋,立即扩大包围圈,不让敌人逃出我军合同圈。20日,下达了渡江战役预备命令,确定了渡江后东西对进的部署,调整了战斗序列,规定了各部向江边开进路线和时间。① 粟裕透彻的分析了敌我情况和战场条件,提出将东线作为重点突破地段,实际上好比将一把钢刀插入国民党京沪杭警备区的心脏,首先截断京沪铁路,将汤恩伯集团切为两段,使西段南京之敌无法逃往上海;随之东、西两线东西对进再截断京杭国道,使南京之敌又失去南逃杭州之机,我军可瓮中捉鳖。这一方案,为后来的战役实施证明是完全正确的。 三、西线(中集团)突破江防成功,粟裕判断敌有溃逃之兆,果断下达西、东两线展开猛烈追击部署,达成全歼南京溃逃之敌5个军于郎广山区。 1949年4月20日,我军西线(中集团)先于东、西集团一天渡江,当晚20时由枞阳镇至裕溪口段发起渡江作战,先头部队约1小时突破江防,攻占敌大部滩头阵地,夺取了敌控制的8个江心洲;21日拂晓已登陆敌岸10个师28个团,继续向繁昌、铜陵地区进展。总前委于21日午时报中央军委并致三野、二野电:规定第9、第7兵团在25日完成消灭繁昌、荻港、鲁港和铜陵、青阳地区之敌;26曰控制南陵、青弋江、湾址和泾县以东地区,并包围宣城,继续向东挺进之任务。此电规定的前进步伐不大,且要求“在战术上仍应稳扎稳打,有组织有准备的进行战斗,防止轻敌乱碰。”② 粟裕与参谋长张震于当天19时40分电呈总前委并中央军委、二野:“我7、9兵团渡江后敌尚无全盘布置,仅有各守备部队局部反击,抵抗甚弱。”今晚“我全线渡江后,定将造成敌之紊乱,尤以南京上游敌机动兵力既少又弱,我应乘登陆胜利之威,迅速展开,插向敌之纵深。如此不仅使敌无暇调整部署,且将造成敌之更大混乱,达成分割包围”。建议第9兵团主力不为小敌所阻,即沿南陵、青弋江、宣城、十字铺之线及以北与高淳之间向东北挺进,控制溧阳,切断京杭国道,截断南京之敌向杭州退路,以达到孤立分割敌人,有效地协同东集团作战,力求该兵团先头部队于宥(26日)前进
① 现在有的史书和渡江战役论文,把三野渡江后,东、西两线东西对进和23、20、25、24四个军的战斗序列调整,错写成3月3l日总前委《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下达之后,三野前委才研究作出部署调整。事实是2月20日三野预备命令已作了东西对进部署和4个军战斗序列调整,命令下达后,各部按规定的战斗序列向江边开进,于3月 15日前调整到位的。 ② 见解放军出版社《渡江战役》第186—187页。(186页)至郎溪及其东北地区。建议第7兵团“攻歼当面之敌后,尾9兵团之后,于南陵、宣城、十字铺以南地区,力求感日(27)前后进至广德地区待命,如残敌顽抗,可留置一部围歼之”。东集团“第10兵团4个军,决定本晚大部南渡,求得控制江阴”,“不论敌抵抗程度如何,已令23军、28军各以一个侦察营向宜兴、金坛挺进,尔后28军直出宜兴;23军策应8兵团渡江后,即出丹阳、金坛,并以一部向溧阳挺进”。① 粟裕在起草上述中、东集团加速东西对进电报时,东集团正由三江营至张黄港段整装待发,当晚第一梯队3个军登陆南岸,连续击退敌3个军的多次反击,迄22日中午,占领了东西50余公里、纵深l0公里的滩头阵地。江阴要塞守敌已宣布起义,我军随即控制了江阴要塞所有炮台,配合我特种兵炮兵,由长江南北两岸封锁了长江,断绝了上游敌军舰队东逃之航道。我28、23军即乘胜猛烈向常州两侧的京沪铁路突击。 中集团谭震林于22日11时致9兵团并粟裕、张震及总前委电:“9兵团25军、27军务于敬(24)日占领南陵、青弋江、湾沚镇并包围宣城,有(25)日集结休整一天,以便骡马赶上,宥(26)日继续东进,于俭(28)日辰拟至郎溪附近……;”② 总前委接着致电粟裕、张震并报军委、告二野及7、9兵团:“我们同意震林此部署,并令其在皖南沿江敌后撤条件下,我7、9两兵团应迅速向东挺进,不为沿途敌据点所抑留。”③ 粟裕认为谭上述部署令25、27军在宣城地区集结休整一天,有放过南京地区之敌撤往杭州之可能,但总前委已同意批准谭之部署。接着总前委于当日申时来电:“谍息南京形势万分紧张,决于22日晚撤离”等情,粟裕判断南京地区之敌,在我东线l0兵团23、28军正向常州两侧京沪铁路突击的情况下,将沿京杭公路迅速撤往杭州。为截断京杭国道,必须加速西线7、9兵团之东进,即于22曰17时与张震发电给7、9兵团及谭震林,并报军委、总前委:依据南京之敌决于今晚撤退的情况,“请宋郭 ④ 即率25、27两军全部以急行军经青弋江、宣城向郎溪、溧阳之线挺进,不为小敌所迷惑;” “请王吉 ⑤兵团应速将攻击箭头转向南陵以东宣城方向,在宋郭右侧后成梯次队形急进;”“我l0兵团各军本日与敌激战数日,已将敌反击粉碎,刻23军已迫近武进(常
① 见解放军出版社《粟裕军事文集》第464—470页。 ② 见解放军出版社《渡江战役》第196页。 ③ 见解放军出版社《渡江战役》第194页。 ④ 宋郭,指三野9兵团司令宋时轮、政委郭化若。 ⑤ 王吉,指三野7兵团司令王建安、副政委吉洛(姬鹏飞)。 (187页)州)以北,28军正向武进以东挺进中,今晚可完全截断京沪铁路。尔后拟即以28军主力向宜兴挺进,截断京杭公路,刻已有两个侦察营分别向宜兴、溧阳挺进。29军已攻占江阴以东地区,并完全占领江阴之要塞,刻江阴敌舰正向我接洽投降中。20军本晚由扬中渡夹江南下……此间各部已照上述部署进行,请7、9兵团即按此电执行,并请总前委追认批准。”①总前委接此电后,于23日2时复粟、张并告7、9兵团:“同意你们的部署,望7、9兵团迅速东进,打通东西联系。” 22日夜,南京、芜湖、镇江之敌开始向杭州撤退,常州以东之敌向上海收缩。粟裕急令东集团第10兵团第28军兼程急进,于24日晨抢占宜兴,截断沿京杭国道向杭州逃窜之敌;以第31军向太湖西岸挺进;以第23军向金坛、溧阳挺进。同时令中集团第9兵团以25军、27军全力兼程向郎溪、溧阳之线挺进,与东集团23军、28军打通联系,以达完全切断敌人南逃之退路。经过22、23日的进击,东集团占领了常州、丹阳,切断了京沪铁路,并向东占领了无锡;34军渡江占领了镇江,由南京正面攻击两浦之35军渡江占领了南京。24日,中集团占领了芜湖、宣城,25军在湾址歼敌20军1.3万余人。 在我东、西两集团猛烈对进中,24日14吋10兵团提出:“估计在宜兴、吴兴不会有大战斗,不可能在该处包围敌人,因为敌人退得快,请决定第二阶段作战汁划,先围攻杭州,或对上海、杭州同时围攻。”同日,总前委又致电粟裕、张震:认为应当“克服并停止渡江追击所形成的紊乱现象,”“俟情况清楚后再考虑发出停止该方向的追击,争取7天到10天的休息,然后再作沪杭作战”。这里看出在猛烈追击的关键时刻,上下存有追不上的意见。 为了及时指挥迫歼逃敌,粟裕、张震率三野指挥机关渡江进驻常州指挥,24日由泰州白马庙南下靖江城,25日冒雨由八圩港渡江到达江阴城指挥,27日进至常州指挥。我各路追击部队的广大指战员,在胜利形势鼓舞下,充分发扬了我军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优良传统,忍饥挨饿,栉风沐雨,跋山涉水,奋勇前进,不待炮兵辎重到达,不为小股敌人袭扰所阻,日夜兼程。25日东集团28军、23军占领了宜兴、溧阳,截断了京杭国道。敌即改由溧阳以西山区南逃。26日中集团占领了郎溪、广德,东集团占领了长兴。27日东集团28军占领了吴兴(湖州),由常州、丹阳南逃之敌54军大部及5l军一部已先于我军经长兴、吴兴沿太湖南岸向上海逃窜,其后尾逃入长
①见解放军出版社《粟裕军事文集》第471页。(188页)兴以西山区。28日西集团27军进至长兴南10公里的虹星桥与东集团28军会师,完全封闭了合围口。由南京、芜湖、镇江南逃之敌第28、45、4、66四个军,除沿途各被歼一部外,均被围于郎溪、广德、长兴之间山区,加上5l军大部和99军一部,混杂一起。在我7个军的围剿下,仅一天时间全部就歼。 当我东、西两集团对南京地区逃敌即将合围时,粟裕于27日即令中集团第7兵团加速向杭州挺进,该兵团占领宁国后,即向东翻山越岭于30日占领安吉、孝丰,5月2日占领武康、德清、余杭,3曰占领了杭州。 在此期间,我第二野战军(西突击集团)在刘伯承指挥下,由望江至枞阳镇段突破江防,迅速解放了贵池、东流、彭泽等地,继续向纵深发展。刘伯承鉴于敌长江防线已被我军全面突破,即向总前委建议第二野战军免出南京与第三野战军交叉运动,全力出贵溪、上饶、徽州,以指向浙赣路进贤至义乌之线,割断敌汤恩伯与白祟禧两集团之联系。总前委同意,决定南京城防改由三野第8兵团担任。二野全力直出浙赣线及徽杭公路,迂回敌汤恩伯集团的侧背。至5月4日控制了浙赣路的横峰至东乡100公里地段。粉碎了敌人在纵深组织防御的企图,从战略上切断了汤恩伯与白崇禧两集团之间的联系,保障了第三野战军方面的作战。第4野战军的先遣兵团及中原军区部队积极进逼武汉,钳制白崇禧集团,有力地配合了第二、第三野战军的行动。 至此,我军已形成对上海地区的包围。5月初,总前委和华东局移驻京沪线上的丹阳城,部署接管上海的各项准备;粟裕、张震率三野指挥机关于5月8日由常州进至苏州城,部署围攻上海之敌,准备钳击吴淞将敌诱至沪郊,打一个前所未有的既保全大城市又全歼敌人的攻坚战。 从上述我军突破敌江防到追歼逃敌的全过程,可以看出粟裕在我东集团尚未渡江,敌军尚未下令全线撤退之吋,就从中集团渡江登陆敌抵抗甚弱,判断我军乘渡江胜利登陆之威,猛烈向敌纵深挺进,打乱了敌人的阵脚。他及时向总前委和中央军委提出中集团、东集团东西猛烈对进的建议,并下达了东集团当晚渡江后,不管敌人的抵抗程度如何,第28军、第23军各以1个侦察营向宜兴、金坛挺进,尔后第28军直出宜兴,第23军出金坛、溧阳。这就使我军的追击行动先于敌逃跑前一天,终于捕捉到歼敌5个军8万余人的战机。如果我军追击迟缓1-2天,敌人就会逃出我军之包围圈,我军原先拟定的从南京两翼突破江防,迂回围歼南京地区之敌的计划,将会落空。(189页)粟裕指挥第三野战军强渡长江展开战略追击的部署,是在对整个战争形势有了清晰的佔量,对中央向全国进军的方针、政策有了深刻领会,又对京沪杭敌情、长江水文、两岸地形民情、我军素质等诸多有关因素,作了周密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判断,才拿准了从东线进行重点突破成功就能与西线形成强有力的钳击攻势,有迫使南京地区之敌弃城南逃的可能,从而采取“布网捉鱼”的最佳作战方案。这完全符合毛泽东一贯所要求的“在客观条件的限度之内,主动地争取战争的胜利”。因而圆满地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为下一步围攻上海、提前向闽浙进军创造了有利条件。现在有人认为突破江防追歼逃敌的猛打猛追,影响到后来有的部队在攻沪作战和渡海登陆作战中产生轻敌急躁情绪。笔者认为这种说法缺乏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且有意无意为直接组织指挥者的轻敌急躁而导致重大伤亡和严重失利开脱责任。其实突破江防展开猛烈追击的成功,一条很重要的经验是:正确的判断、周密的筹划和充分的准备。而后者正违背了这些。马克思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在于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只有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才有符合客观实际的正确结论。
(原载20OO年4月中共党史出版社《风卷红旗过大江》) (1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