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 西北: 陕甘宁晋绥军贺龙部南县出击,歼敌600余人。 8月 ~ 9月陕甘宁晋绥军接应中原突围至359旅,该旅减员2917人,余1983人,到陕甘宁补3千人。 10.13 ~ 10.21 晋绥军贺龙部发起榆(林)横(山)战役,歼敌1千余人,保安第9团胡景铎部2千余人起义。 华北: 1月 晋察冀和晋绥部队发起晋北、集宁保卫战。 2月 承德保卫战。 2月 晋察冀复员10万人,整编为4个野战军纵队,地方部队6个二级军区,21个军分区,13个独立旅。 5月下旬 胜芳保卫战,歼敌1.5千余人。 6.16~ 8.15 晋绥军贺龙部发起晋北战役,歼敌8.6千余人。 6.28 中央提出夺取“三路四城”(平汉路北平到石家庄段、正太、同蒲路,保定、石家庄、太原、大同) 8.2 阳高会议,部署打大同。 9月 集宁、大同战役,歼敌1.2万余人(聂荣臻说8千)(有说我军5万损失2万) 9.20 张家口保卫战:9.24 漕河头战斗,歼敌4.6千余人; 10.8 傅作义偷袭张北; 10.11 我军撤出张家口(有说46年9-10月张家口保卫战,乘晋察冀和中央军交战,傅作义袭击张家口成功,再次大败聂荣臻部,报歼敌22000,损失不明。) 10.22 涞源会议,统一我军撤出张家口的思想认识。经调整补充晋察冀军区总兵力为24万,野战军8.5万。 11.2~ 12.21 易县、满城战役,歼敌8千余人。 11.6 ~ 1947.1.1 晋冀鲁豫4纵陈赓部发起吕梁战役,歼敌1万余人。 1947.1.17~ 1.22 陈赓部发起汾(阳)孝(义)战役,歼敌1万余人。 中原: 1.13停战令生效。 6.25新四军5师中原突围: 7.21皮定均旅(纵1旅)向东突围,5千余人到达淮南根据地,是中原突围最成功的范例。 8月,李先念、郑位三部7千余人与陕南游击队会合;10月,中原局领导人全被送回延安。 同月,王树声部7千余人到鄂西北,建立军区,47年2月分散突围,李人林部一直坚持到8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8.29王震359旅出发4千余人,仅余半数到达陕甘宁边区。 (我军歼敌5千,我军6万,最后所剩中野12纵、华野独立师等部1万余人) 7月,属晋冀鲁豫建制陈赓的4纵,遂行作战任务,归中央军委直接指挥。 7.11~ 7.22 闻(喜)夏(县)战役(陈赓部),歼敌整27师31旅全部,共5千余人。 8.10~ 9.1 同蒲战役(陈赓部),歼敌1万余人。 8.10 ~ 8.22 刘伯承部发起陇海战役,歼敌181旅全部、29旅一个团及保安部队,共1.1万余人,克砀山、兰封、杞县等5城,我军伤亡5千。 8.31 ~ 9.8 定陶战役,全歼整3师等部4个旅,歼敌1.7万余人,我伤亡3.5千。刘邓部共4万余人,6纵18旅大杨湖战斗伤了元气。 9.29 ~ 10.7 巨野战役,2纵龙固集阻击敌5军,敌伤亡1500,我伤亡500;7纵张凤集攻击整11师,虽克但伤亡很大,共歼敌5千余人,我伤亡4.3千。 10.29~ 10.31 鄄城战役,歼敌整68师119旅全部,整55师86团、241团各一部,共9千余人。 从陇海到鄄城,刘邓部共歼敌5万余人。 9.22 ~ 9.24 晋冀鲁豫4纵陈赓部发起临(汾)浮(山)战役,全歼胡宗南之1师1旅,号称“天下第一旅”,俘旅长黄正诚,歼敌4.5千余人。此旅为一旅两团制,后蒋介石改为一旅3团制。 11.4 刘邓部在濮县白衣阁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总结经验。 11.15 ~ 11.21 滑县战役(刘伯承部),歼敌整41师104旅全部,整47师125旅大部,共1.1万余人。 12.10 开展王克勤(6纵18旅52团)运动。 12.22 ~1947.1.16 巨(野)金(乡)鱼(台)战役(刘伯承部),歼敌2.1万余人。 华东: 1.7 组建山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政委黎玉,参谋长宋时轮,政治部主任唐亮, 1、2纵,7、8师,共7万人; 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政委谭震林,参谋长刘先胜,政治部主任钟期光, 6、7、8、9纵,共4万人。 7月 七战七捷:歼敌6万(华中野战军粟裕部3.5万人对国民党军12万人) 7.13 ~ 7.15 宣(家堡)泰(兴)之战,歼敌3千余人; 7.15 ~ 7.23 如(皋)南之战,毙伤敌1万余人,俘6千余人; 7.30 ~ 8.3 海安防御战,歼敌3千余人, 七纵伤亡200人; 8.10 ~ 8.11 李堡之战,毙伤敌9千,俘 5千,我伤亡1000人; 8.21 ~ 8.22 丁堰、林梓之战,歼敌3千余人,我伤亡900余人; 8.23 ~ 8.27 邵伯保卫战,歼敌2千余人,我伤亡1.2千人; 8.2 .~ 8.31 黄桥进攻战,歼敌1.7万余人,我伤亡3.5千人。 苏中战役歼敌整49师师部、26、99、187旅和新7旅全部,19、79旅和交警11总队大部,105旅一个团,63、160旅和交警7总队各一部,共5.4万余人,我军伤亡1.6万余人。 6.7 ~ 6.16 山东讨逆战役(德州、泰安、大汶口、枣庄、周村、张店、胶县、高密、即墨), 俘2.3万余人,毙伤9千余人。 7.17~ 7.29 敌整5、74、172师攻击淮南,我军5、6旅、淮南独立旅退淮阴、宝应,淮南失守。 7.27 ~ 7.28 朝阳集之战(陈毅、宋时轮部5万余人),歼敌整69师92旅全部,60旅一部,共5千余人,我军伤亡800人。 8.7 ~ 8.9 泗县进攻战(陈毅、宋时轮部)8师、9纵攻城,7师、2纵打援,守军为桂系整7师172旅,不克失利,歼敌3千人,我军伤亡3千多人。 8.27~ 8.29 睢宁、宿迁失守。 9.12泗阳失守。 9.13~ 9.20 敌整7、74师攻击两淮,两淮失守。 两淮失守后1946.10 ~1946.12山东、华中两野战军分别在鲁南、涟(水)南、盐(城)南抗击来犯之敌,其中较大规模的战斗有6次:(《粟裕战争回忆录》412页) 10.14~ 10.26 东台防御战,苏中7纵歼敌2千余人; 10.19~ 11.1 第一次涟水保卫战,歼敌8千余人,我军伤亡6千人; 10.27~ 10.30 峄县以东傅山口之战,给敌77师两个团歼灭性打击; 11.10~ 11.11 台(儿庄)枣(庄)反击战,歼敌77师一部; 11.19~ 11.22 淮(阴)沭(阳)路反击战,歼敌4千余人; 11.26~ 12.8 盐南反击战,歼敌5千余人。以上6次作战共歼敌3万余人。 10月中下旬,陈师庵会议(所谓“7人批陈会议”),加强山野和华野团结,将思想在集中兵力歼敌上统一起来。 12.15 ~ 12.19 宿北战役,全歼整69师,歼敌2.1万余人。此战是山野华野会合以来第一个胜仗,粟裕将军说这是华东地区我军的转折。 12.14 ~ 12.16 第二次涟水保卫战,歼敌4千余人,我军伤亡4千余人。 东北: 1.4东北人民自治军改称东北民主联军,共计340102人(34万人)。 2月底,国民党军兵力达28.5万人(4月达31万余人)。 1.6 ~ 1.13 营口争夺战,歼敌1.7千余人。 2.13 ~ 2.14 秀水河子战斗(7旅彭明治、梁兴初部),歼敌1.5千余人,我军伤亡771人。 2.14 ~ 2.15 鹜欢池攻坚战(10旅吴信泉、钟伟部),歼敌483人,我军伤亡266人。 2.16 ~ 2.20 沙岭子进攻战,我4纵7个团对敌新22师66团,歼敌624人,我军伤亡2009人。 3.16 ~ 3.17 首战四平,歼敌3千余人。 4.1~ 5.3 本溪保卫战,歼敌4.7千余人,我军伤亡2千余人。 4.14~ 4.28 解放长春、哈尔滨、齐齐哈尔,歼敌2.4万余人。 4月,四平保卫战: 4.7~ 4.9 兴隆岭、朝阳堡战斗,歼敌1.2千余人,给号称“天下第一军”的新一军首次重创; 4.15大洼(金山堡)之战(我军1师、3师8旅、10旅、7纵19旅受嘉奖),歼敌4.4千余人; 4.17敌新38师到达四平; 5.12敌新6军进入四平北部,战局已不利我军; 5.19我军撤出四平,总计歼敌1万余人,我军伤亡8千余人。 5.19我东北“前总”作战科副科长王继芳投敌,造成我军撤退过程的极度混乱。(有说我军这一阶段损失重大,约在10万余) 5.24撤出长春。 5.19 ~ 6.3 鞍(山)海(城)战役: 5.29 184师潘朔端部2.7千余人起义;歼敌3.3千余人。 6.7 ~ 6.9 拉法、新站进攻战,歼敌1.9千余人;此战是四平战后我军之“回马枪”,扭转了大撤退的混乱局面。 6.7 休战。 6月 ~ 10月我军整顿部队,野战部队共5个纵队、1个旅、3个独立师,14.5万余人,连地方武装共35.6万人。 动用正规部队剿匪,到1947年4月歼匪8万余。 6月 ~ 9月 国民党军整补,正规军8个军,共25万人。 10月 杜聿明打通沈海(沈阳~海龙)路,沈吉路作战(通化、辽南作战) 10.19 ~ 11.2 新开岭战役,歼敌8千余人,我伤亡2千余人,全歼号称“千里驹”之敌25师,俘师长李正谊,我4纵8个团歼敌一个整师,增援之新22师到战场15公里处,3天不敢动, 开创东北我军歼敌一个整师之战例。 10.31~ 12.6 西满和长春北作战。 12.11~ 12.14 七道江会议,统一思想,坚持南满。 12.17~1947.1.20 一保临江,歼敌4.9千余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