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大将谈豫东战役 ——5集电视文献纪录片《粟裕大将》 第4集“华东主将”观后 汪洋
2007年8月为纪念我军建军80周年和粟裕将军诞辰100周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5集电视文献纪录片《粟裕大将》。文献者,有重要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资料也。将纪录片冠以“文献纪录片”,是因为该片引用了大量粟裕将军生前35盘录音带中的原声。 豫东战役以及战前关于华东我军的战略方向讨论的问题,是粟裕将军成为战略家、军事家的重要历程。纪录片的编导在第4集“华东主将”片头的引言中就推出了著名的“子养电”,片中粟裕将军的原声录音更是提纲挈领。本文就纪录片第四集中粟裕关于豫东战役的谈话记录如下,以飨读者。 录音的年代是1979年。粟裕将军在说到战略问题时,说:“古时候有这样的话,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我们只照抄照转上面的命令,这样下去非打败仗不可。高级指挥员不仅是熟练于在战役方面进行指挥,而且应该懂得一些战略问题。要研究战略问题,有三个方面,就是敌情、我情、民情。”这是粟裕之所以敢冒“干扰中央决策”,两次“斗胆直陈”的理由。 说到关于华东我军的战略方向,毛泽东早在1947年7月10日“一年作战总结及今后计划”这份著名的电报中就指示“第三年(指1948年——笔者注),山东太行两主力即可向长江以南发展”,“以相当数量之兵力”加入“长江以南作战”。以后又多次提出。而粟裕将军基于战略方向的考虑,1947年12月10日就起草了著名的“子养电”文稿,提出在长江以北集中兵力打大的歼灭战,第一次使用了“斗胆直陈”的措辞。电文起草好了之后,粟裕没有立即发出,而是深思熟虑40天之后,才于1948年1月22日发给中央。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基于刘邓的困难和扭转中原战局的考虑,1948年1月毛泽东将华野过江问题再次提上日程,并得到陈毅的同意。1月27日中央军委指示粟裕率领华野第1、4、6纵队“渡江南进执行宽大机动任务”。华野渡江作战的战略决策基本定了下来。 粟裕原声:(中央军委要)“我带三个纵队下江南,其直接目的是要调动敌人跟着我们的部队去,而减轻刘邓在大别山的压力。我考虑到固然能够调动一部敌人,但是敌人的四个主力军(指国民党军第5、18、7、48军——笔者注),战斗力比较强的主力部队调不动,蒋介石不会把它调到江南,去跟我们打游击。在中原战场上这四个主力军调不动,就不能减轻敌人对刘邓在大别山的压力。恰恰相反,我们这三个纵队(华野第1、4、6纵)也算是主力之一,我们恰恰在中原战场减弱了三个主力纵队。所以基于这样的理由,我主张不过长江。” 大感意外的是陈毅,战区副司令员要改变中央军委的决策,而且又是经过司令员同意的决策,我军历史上从来没有先例。但他欣赏粟裕的军事才能,也尊重粟裕的意见,表示可以向中央报告。粟裕在向中央报告之前,于1948年4月16日将自己的建议告之刘邓,征询意见。4月18日以个人名义向中央发电,全面陈述自己对战略的意见,再次使用了“斗胆直呈”。前一个用“陈”,而后一个用“呈”,不难看出粟裕将军的用心良苦。 接下来的就是中央请陈、粟急赴中央驻地阜平县城南庄,专门开会研究粟裕的建议,并作出决定,华野暂时不下江南,集中兵力在长江以北打大的歼灭战。这场关于我军的战略方向的大讨论,在1948年5月5日毛泽东发出“粟裕兵团暂不渡江,华东主力在中原歼敌”的电报中,划上圆满的句号,也为我军在解放战争的战略决策上从谏如流留下美谈。 虽说粟裕向中央立了军令状,要打敌人主力第5军,但是在豫东战役的指挥上,粟裕没有拘泥于此,而是根据战场的实际情况,将战役指挥艺术运用到出神入化、炉火纯青的地步。“先打开封,后歼援敌”的方案于1948年6月16日开始执行。 粟裕原声:“我们3、8纵队靠近开封不远,这个时候打开封,邱清泉(敌军第5军军长——笔者注)必然要来援开封,邱清泉来援开封,这也使我们的1、4、6纵可以全部渡过黄河以南,基本上就可以展开了。因为憋在黄河边上,我们是没有展开的,没有展开的兵力,虽强也是弱的。” 攻击开封大出国民党军意外,我军从6月17日到22日,5昼夜攻克开封,歼敌3万余人,取得豫东战役第一阶段的胜利。 粟裕原声:“我到了开封城郊,龙亭没打下来。我就说龙亭一天两天没打下来有好处,什么好处呢?调动敌人来援,这是个钓鱼的钓钩子,龙亭打下来他就没有救的地方了,无可救了,他就来得不那么积极了。” 敌邱清泉兵团急于进占开封,区寿年兵团却在睢杞地区犹豫徘徊,两兵团一夜之间拉开40公里的距离,粟裕不待查清敌军的具体部署,抓住稍纵即逝的战机,指挥华野主力插入邱、区两兵团之间,围歼战斗力较弱的区寿年兵团。6月27日到7月2日,我军全歼区寿年兵团部、整编75师师部及第16旅一个团,活捉兵团司令官区寿年。 纪录片解说词:“粟裕在战场上认出了区寿年,请他对自己的军事指挥进行评价,尤其是那些地方还有不足。区寿年指着地图说,粟将军艺高胆大,令人佩服。不过,在豫东这块小小的战场上,东有黄百韬兵团,南有胡琏兵团,西有邱清泉兵团,北有刘汝明兵团,加起来仍有25万。粟将军听我一句话,赶紧跑吧,越快越好。”粟裕没有跑,而是转兵攻击黄百韬兵团。 粟裕原声:“我们为什么打黄(百韬)兵团,黄兵团因为是个行军队伍,在运动中间,这个好打,比筑了工事要好打。把黄兵团消灭了一个师,把黄兵团打了一棒头,他头打昏了,他要考虑一下,把我们的底细查清楚,同时要报告上级,我们争取时间了。” 7月7日豫东战役第二阶段结束。经过20个昼夜的激战,粟裕指挥我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和冀鲁豫地方部队20万人,对国民党军25万人,攻克开封,歼灭了区寿年兵团,打击了黄百韬兵团,削弱了邱清泉兵团,以伤亡3.3万人的代价,取得歼敌9.4万人的伟大胜利。又在粟裕将军的光辉战斗历程上留下一个以少胜多的战例。 战后,毛泽东见到华野特纵司令员陈锐霆,说,豫东战役打胜了,解放战争就翻过了坳子了。 粟裕原声:“济南战役能够顺利地进行,睢杞(豫东)战役是一个关键,因为睢杞战役打了,把黄百韬从兖州调出去了,黄百韬兵团调走了,兖州打下来了,所以从济南到徐州,其间几百公里这条津浦线上没有敌人,所以我们尽可能放心大胆的打济南。” 豫东战役是我军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决战的重要转折,大决战的序幕济南战役接踵而来,紧随其后的辽沈、淮海和平津战役,为共和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粟裕将军在此役及战前关于战略方向的讨论中功不可没。与《粟裕军事文集》、《粟裕文选》、《粟裕战争回忆录》一样,粟裕将军的录音给我们留下极其珍贵的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