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坦克手 于 2017-10-10 08:09 编辑
【原创】 废弃吉普“重生”记
1990年代初期从作战部队调到院校工作,屁股后面没有了那一帮子兵,也没有了迫在眼前的显性任务,给我明确的教学内容都是在部队从当兵开始就干着的事,熟悉极了,所以感到肩上的负担一下子减轻许多。 才到学校时,还没有我教的那个专业的专门教研室,是在原有的外训教研室基础上增加了我们几个从装甲兵部队调来的人,就算是开始了一个全新专业的建设起步了。
一、发现“新大陆”
一日,习惯性地到处走走、看看,还像在作战部队那样,每到一个陌生的新地方,首先要查看所住地点及在整个区域中的方位,熟悉周边环境、进出道路等;还要站在每个主要地点上向四周张望,体验一下所处位置的周边地形;再四处转转,不转一圈心里不踏实。就是这样随意转悠着,一不小心转到外训教研室的办公、教学区域。和其他对外开放的军队院校一样,外训这一部分都在校园的一个角落上,比较偏僻、安静,又相对独立自成体系,有自己的办公楼、专门用于外生上课的教室、外生宿舍等设施。当看见一座属于教研室独有的专业教室、小仓库时,一间不常用的专业教室里竟然放着1辆废弃不用的吉普车。那车的样子很怪,既不像“北京212”吉普车,也不像老式的“嘎斯69”吉普车,也不知啥原因而被废弃在那里,没人过问。
图1 那辆模样儿很怪的车就是这款吉普车(模型)的样子,没有左右后车门,后部是个平台并有安装武器附座和2排纵向座位,没有车顶棚盖,前挡风玻璃中间开“U形”口。(借用网上照片)
我是那种见了车就走不动路的人,看见那辆废弃的车就好奇得上去仔细端详起来,车身上的漆虽然很旧,但钣金平整如初,没有一点儿磕碰、剐蹭的痕迹,品相极好。再掀起引擎盖,里面的发动机虽然落满灰尘,却没有油渍。连胶皮管等的接头都是没有损伤带着新鲜黄瓜身上那刺儿花。这边看着那边就在心里划过个念头,这车保不齐是辆完好的呢。扭头看一眼里程表,哇!不到100公里!真难以想象,竟然是辆新车。为了进一步证实我的判断,拉出发动机量油尺,清亮的机油;爬到车底下拧开变速箱放油口,粘稠、干净的传动油慢慢流出来,一看就是没有跑过多少路的油液;再细细看看电气设备,发电机、起动电动机、大灯、转向灯、尾灯齐全,就是缺少电瓶,电瓶线上也没常见的白色氧化物,十分干净。打开主、副汽油箱盖,油箱里都没有汽油,但都很干净。
二、刨根问到底
经过向教研室其他人请教,他们说,这是辆用于外训教学的国产“75式105毫米无坐力炮”车的底盘,车上的无坐力炮已经被拆卸下来做了教具,炮车不是教学内容,就一直闲置在这。最近几年的外训没有了这种火炮的教学任务,连炮带车放在这里都没有人过问,久而久之,落满灰尘不说,不少地方都有了锈蚀。 学校是最早接收外国留学生的单位之一,只要是军援、军贸出去的炮兵装备,其操作人员都在这里培训,“75式105毫米自行无坐力炮”也是教学内容之一,所以有这辆“75式105毫米自行无坐力炮”。但我军正式装备的“75式105毫米自行无坐力炮”采用“北京212A”做底盘,而这辆车显然不是“北京212A”。
图2 “北京211”吉普车后来转由天津汽车制造厂生产,型号为“TJ-211”,俗称“天津吉普”,产量不大,生产时间不长。最高时速105公里,同时期的“北京212”最高时速才75公里,后来增加到90公里。(借用网上照片)
教研室里有人了解这辆“75式105毫米自行无坐力炮”是“天津吉普”。后来才知,“天津吉普”就是“北京212”的早期型号“北京211”,各尺寸比“北京212”小一码。可能是“75式105毫米自行无坐力炮”研制单位的早期样品,所以用了辆不是“北京212”的底盘,定型后,就把它送给教学单位做教具了。
图3 “北京210”吉普车,“天津吉普”的早期型,模样儿更像美国jeep“威利斯”。还真有爱好者收藏,否则真难见其真容。(借用网上照片)
查询资料得知,北京汽车制造厂1961年以美国威利斯为蓝本生产出了“北京210”,之后又改进成“北京211”。1965年开发出“北京212”并定型生产。就是毛主席1966年11月在天安门第七次检阅红卫兵时乘坐的那种吉普车。而“北京210”和“北京211”两种型号并未大批量投产,于1968交天津汽车厂生产,型号为“TJ-211”。后来因为天津吉普的车型设计使乘坐人员进出困难,所以逐渐停产了。目前在哈尔滨世纪汽车历史博物馆还有收藏。
图4 这是辆二战期间美军的车载无后坐力炮车,底盘就是美国“jeep威利斯”,就是“天津吉普”的原型车,从它身上可以看出一点“75式105毫米自行无坐力炮”定型前使用“天津吉普”的模样儿来。(借用网上照片)
三、75式105毫米自行无坐力炮
“75式105毫米自行无坐力炮”使用“北京212A”(俗称“大屁股北京”)为底盘,后座顺车身侧壁布置2排折叠座椅,容纳炮班成员共8人,基本布局、结构、主要机件都和苏式“嘎斯69M”相似。底盘的明显特征是后轴后部车身被缩短,并形成一个向下的斜面,像是“秃尾巴狼”一样,其作用是避免火炮射击时尾焰被后车体阻挡。车前风挡玻璃上开出一个“U形”的下凹狭缝,以容纳行军状态炮口向前、放低后的火炮身管。
图5 “75式105毫米自行无坐力炮”采用“北京212A”(俗称“大屁股北京”)底盘,后部车身比原型车底盘缩短了一些,并形成向下斜面,真像俗话说的“秃尾巴狼”一样,车前风挡玻璃放倒呈战斗状态,炮口向前、打高平添了几分威武。(借用网上照片)
“75式105毫米自行无坐力炮”于1970年代中期装备我军炮兵部队,主要用于击毁坦克和其他装甲车辆,也可用于摧毁野战工事和火器,以及杀伤暴露的有生力量。
图6 这辆“75式105毫米自行无坐力炮”炮车上的战士着97式军装,可以推断此炮那时还在我军服役。在上世纪与前苏联关系紧张时期,我军有着全世界最为庞大的专业反坦克部队、分队,主要作战方向上最大编制都有反坦克旅、团级别的部队,军、师也有规模不等的反坦克分队建制。“75式105毫米自行无坐力炮”主要装备专业反坦克部队、分队。(借用网上照片)
“75式105毫米自行无坐力炮”的火炮全重245千克,由“BJ212A型”越野吉普车为底盘,可在车上进行直瞄、间瞄射击,也能将火炮搬至地面进行射击。
图7 时至今日,我国生产的“75式105毫米自行无坐力炮”还不时出现在西亚、北非动乱国家的战场上,它的机动性好,反坦克威力大,模样儿也生猛,还是很受欢迎的。(借用网上照片)
“75式105毫米自行无坐力炮”配有破甲弹和榴弹,放置在后部底板上的弹药箱内。无坐力炮的直射距离580米,有效射程1020米,破甲厚度355毫米,最大射程7342米。就是随车携行的弹药太少,每车5发,要是能够歼灭1辆坦克也值。
四、修车也是玩
虽然经过初步检视认为这辆废弃在教室里的炮车是辆好车,但真要开起来,还是要进一步认真检查一番,确认技术状态完好后才能动车行驶,这是马虎不得的。好在干活儿干惯了,才到学校没有事干也闲得慌,加上没有啥技术困难。于是,找来工具,约来同好做帮手,“撸起袖子”干了起来。
图8 大保养时部分被拆解的美国jeep“威利斯”,不像是专业修理厂干活儿的样子,像是“发烧友”在自己的小作坊里干活儿,地面清洁没啥油污。但场地局促,工具摆放凌乱,专业水准不高。我要有这么个小车间就好了,一定收拾收拾,再置办点儿可手的设备、工具啥的,找来心仪的旧车鼓捣着玩,最好能有辆T-34坦克或59坦克啥的,那才有玩头呢。(借用网上照片)
在一个新单位,虽然没有上图所示那样好的场所和设备,但有多年在基层连队摸爬滚打的实践经验,还有“反修防修”准备打仗时“小修不出连”口号下练就的一手好活儿,就是使用最简陋的工具也啥都能干了,检查一下小吉普的技术状况这等小事,根本没把它放在眼里。 没有地沟,就用千斤顶顶起整车车身,前后桥下放置方木支撑住,人就可以钻进车底进行检查。拆下轮胎去充气,顺便查看制动器及其液压油管、转向器油量、前后桥差速器油量、制动泵动作、制动油管油路和接头、制动液量、手制动各拉杆连接情况。这时,发现分动箱前传动轴结合盘处缺少2个连接螺栓,索性拆除这根传动轴,切断前桥动力。同时发现制动鼓有锈蚀,回位弹簧也有些锈斑,只做了简单除锈处理。轮胎充气回来后安装上,就把车身落了下来。
图9 拆除分动器与前桥之间的传动轴(图中粗线条红色箭头所指之处的传动轴),只是切断了前桥动力而已,对车辆在泥泞地的通过能力有所降低,一般行驶没有多大影响。这样也好,前轮都是自由轮,跑起来省油、轻快,连转向都轻许多。(借用网上照片)
仔细检查发动机,机件一个不缺,看着都还很好。就一个个擦拭、复装,加满水,加了部分汽油,机油不缺质量还好。变速箱、分动箱的润滑油都够,质量也不差。就是缺少电瓶,好不容易借来一块先用上。 进一步检查,全车电路有些乱,各电气设备不少,线路有残缺,尤其是在仪表盘处,线头有的被拽了出来,有的已经被剪断。试了一下,点火线路、起动线路还好,就想着先发动一下看看发动机咋样。没想到,一打马达竟然一打就着!听着发动机的声音就乐了,真是辆好车! 接着,就有兴趣把电气设备各条线路都捋一捋,让前大灯、转向灯、尾灯、刹车灯都亮起来,这样才能开出去上路行驶。找来1块万能表,2人配合,不出半天就捋清了所有电路,缺少的灯泡也换上,原来电线被剪断的又接上,试试,该亮的能亮,该闪的能闪,该响的能响,齐活了!
图10 “北京212”吉普电路图,比起坦克来还是简单得多,“天津吉普”的电路不会比“北京212”吉普更复杂,沿着1条线路按照逻辑和判断在车上从头走到尾,走一条收拾好一条,笨办法,管用。(借用网上照片)
车身里面的驾驶员座椅、副驾驶员座椅都是好的,连副驾驶员座椅下面的副油箱都完好无缺,里面也是干干净净的,加上油就行。
五、拉出去试试
发动起来后,忍不住就开出教室给教研室里的同事们显摆、显摆,忍不住就开出院门出去溜溜,名曰“试车”。那时的宁杭公路并不是条热闹的路,一路开到白水桥,突然发现后桥制动器冒烟。停在179大门口下车一看,2个后轮轮毂处冒着白烟,结合路上行驶不够“溜”、空档不溜车、加速有阻滞的情况,判断是制动回位弹簧无力,制动蹄片涨着顶住制动鼓回不来。马上向179大门口的哨兵索要脸盆接水泼在轮毂处降温,也是利用冷水这一泼的热胀冷缩作用“激灵”了一下,分开制动蹄片与制动鼓的粘接,制动蹄片回复原位,以便继续使用刹车。事实证明,这样处理十分正确,以后再也没有相同情况出现。 谢过179大门口的哨兵,继续试车。不敢向前开了,返过来开回单位,顺利完成试车。
六、“敞篷”也拉风
有了辆自己可以支配的车,挂块随便写着“演习”或其他什么字样的纸牌就开起来了。车子长得奇怪,即不像“北京”吉普,又不像美国吉普,还完全敞着没有车篷,前挡风玻璃裂开成两块,只要开出去,想不招人都不可能。 那时正值新专业教学准备阶段,什么都没有,几个兄弟凭着一腔热情,想尽办法克服困难去准备。缺少东西就开着这车到周边坦克团、训练基地、坦克修理营、军区坦克器材仓库等单位找战友要,不给就“抢”、就拆、就到仓库里去翻,找到了就甩上车后的车厢里一溜烟的走人了。寻找驾驶场地也开着它,顺便也撒把野。有一次外地战友来,3个人开着它趁着黄昏进城去,行驶到卫岗西坡的三岔路口处,执勤交警看着直瞪眼没有拦下。 院里有个翻译经常配合外训教学,他和教研室的同志们关系很好。那年他考联合国观察员,身体条件、外语水平都很好,就是不会开车,挺捉急的。一日,他提出帮他简单学会开车的要求。我那侠肝义胆的劲儿又上来了,二话不说就答应了他。在校园偏僻处找块平地,从起步、停车开始教起。这小子是县里的高考状元,脑袋瓜子灵,学得快,2天功夫就能开得蛮好,后来考联合国观察员的驾驶课目一把头过了关。后来,这小子先在非洲西撒哈拉执行联合国观察员任务,回国后隔了几年又出去一次,担任联合国观察员部队的分区副司令官。至今,见面时他总要先向我敬个礼,向旁人介绍说“这是我的师傅”。 开着敞篷的吉普车,风,嗖嗖地刮过耳边;雨,啪啪地打在脸上。就像是开坦克时的“升座开窗”驾驶一样,开着、开着才回过神来,咋没颠震?咋没振动?咋没柴油味?咋没发动机的轰鸣声?咋没履带拍打地面声?噢,不是在开坦克! 再后来,单位把这辆车收回去了,把它改成“阅兵车”,每年在学员的毕业典礼上用一用,一直用了好多年。每逢此时,我在一边看着场内经自己收拾而“重生”的废弃吉普还能那样欢实的跑,心里还是很高兴的。其实我也知道,收回去也是领导的爱护,别“疯”得不像样了出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