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李锡林 于 2017-8-28 13:08 编辑
赴越南寻访故地、祭奠英烈记事(十五) ——府里—谅山—友谊关—南宁:我们回家啦!
11月24日中午,我们在金榜烈士陵园祭奠14位烈士后,返回府里市吃了午饭,下午2点多出发前往越南谅山。
我们的出发地府里市在越南首都河内以南约50公里处,河内距离谅山约130公里,谅山距离广西凭祥友谊关约18公里,广西凭祥友谊关距离广西南宁约213公里。从府里到南宁一共400多公里的路程,这是一条我们回国回家的路,也是当年父辈们出国援越抗美,再从越南回国回家的路。 按照行程安排,我们当天下午将从府里市乘车到达谅山市,我们将在谅山市居住一个晚上,第二天再从谅山市到达友谊关口岸,然后回国。 谅山,是越南北部省份。在谅山省以南,是稻田纵横、水网密布的北部平原;在谅山省以北,则是山峦起伏、丛林密布的越北山地。公路、铁路纵贯谅山,南可直通河内,北则直达中越边境。谅山市周围被扣马山、巴外山等山岭及一系列高地所环抱,地形十分险峻。因此,谅山不仅是越南北部的交通枢纽地,更是首都河内的屏障门户。
从府里至谅山的几个小时回国车程中,望着车窗外的越南山野田地,想着我们这两天祭奠的牺牲在越南、安葬在越南的烈士,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们要回国了,当年父亲他们活着的人回国了,可烈士们却永远留在了越南,永远长眠在越南的青山黄土之中了。 我想起了当年父亲在越南的坑道里被枕木砸伤了头部和锁骨,昏迷了三天三夜才苏醒过来。事后,大家说我的父亲命大,那天如果不是因为安全帽挡了一下,那天如果不是因为支队长(师长)来团里检查工作,指挥着大家将父亲的担架放在装了砂石的卡车上减轻震荡,将父亲及时送往医院抢救,我的父亲也肯定牺牲在越南回不了国、回不了家了。
11月24日傍晚,我们到达了谅山市,我们住的这家宾馆据说是谅山市最好的一家宾馆。想着第二天就要离开越南回国了,想着这是我们在越南住的最后一个晚上,大家纷纷在宾馆里拍照留影。
11月25日,我们在谅山宾馆吃了早餐后,7点45分从宾馆出发,约20分钟就到达了越南边检站附近。这里距离中越边检站还有一段路程,我们将在这里下车,然后换乘每人4元钱的观光车到达中越边检站。
走下越南旅游大巴车,我们在大巴车前合影留念。从11月20日至11月25日,这辆旅游大巴车载着我们走过了越南的山山水水,载着我们寻访了父辈们在越南工作和战斗过的地方,圆了我们重走父辈路、祭奠英烈的心愿。
我们坐上了观光车,越南导游邓辉光站在路边为我们送行。在越南的几天时间里,越南导游小邓热情、幽默,给大家留下了很好的印象,特别是在昨天中午,小邓跟着我们军二代一起为中国烈士墓碑描红,我们很感动。
观光车开动了,我想抓拍一张小邓与我们挥手告别的照片,可惜小邓的人物影像有些模糊。
观光车很快来到了越南边防检查站,我们站在了越南友谊口岸的边检大门口,越南边检大门上方是越南的国徽,据说越文写的是越南国名全称,电子屏幕上写的是“友谊国际口岸”。
我们就要离开越南的国土回到自己的祖国了,心里很激动,我们纷纷站在越南边检大门处拍照留影。
越南,再见了!我们要出关回国了!
我们依次通过了越南边检站,随后行走一两百米,通过了中国边检口岸,我们终于回国了。
我们直奔友谊关,我们终于看见了雄伟的友谊关关楼,心情非常激动。
友谊关位于广西凭祥市西南端18公里处,坐落在中越边境的一个山谷里,友谊关两边高山矗立,地势险要。友谊关是中国的南大门,是中国九大名关之一。友谊关始建于汉朝,初名雍鸣关,后改名为鸡陵关、界首关、大南关,到了明代又改为镇南关。 在历史的长河中,友谊关的命运与中华民族的兴衰荣辱息息相关。在抗法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友谊关关楼先后5次被外国侵略军占领,两度毁于战火,两度重修。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经周恩来总理批准,镇南关改名睦南关。 195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拨款重建了现在的关楼。1965年,为了表示中越两国人民“同志加兄弟”的深厚友情,经国务院批准改名为友谊关。镶嵌在拱门上的“友谊关”三个白底红色大字,是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的陈毅元帅亲笔题写的。
现在耸立在我们面前的这座气势雄伟的仿古关楼占地180平方米,它是一座城楼式建筑,楼高22米,共分4层,二至四层分别设有展览厅和会晤室。底层是厚实的城墙,中央为圆拱顶的城门。友谊关关楼四周的榕树、青松、翠竹高大茂盛、郁郁葱葱,烘托着巍巍关楼,使我国古老的南大门格外雄伟壮观。
援越抗美战争期间,中国的援越部队大多是从友谊关过境到越南的,又是从友谊关回国的。 1966年11月25日,父亲所在的7支队支队长赵东波带领7支队先遣队,在友谊关的一棵大榕树下举行了隆重的出征仪式,向祖国、向祖国人民宣誓出发。随后,七支队所属3个工程大队和3个高炮中队在完成换装后,分成20个梯队,趁夜晚分批通过友谊关进入越南,向施工和作战地域开进,中国后勤部队第七支队援越抗美斗争的序幕由此拉开。经过了三年的艰苦奋战,终于从越南返回又见到了友谊关,终于平安的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那种激动的心情是不言而喻的。
友谊关在出国援越抗美官兵的眼中就是生命关,当年援越抗美官兵经过友谊关到越南援越抗美,3年后通过友谊关回国,3年前出国和3年后回国的心情是大不一样的。今天,援越抗美老兵们在时隔半个世纪后重返友谊关,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援越抗美老兵们在友谊关关楼前合影留念。
我们军二代也纷纷在友谊关关楼前留影纪念,我们实地感受了父辈们当年经过友谊关出国和回国时的心情。
我们与援越抗美老兵们一起合影纪念。
我们从友谊关南面穿过友谊关拱形城门,来到了友谊关关楼的北面。
这里被打造为友谊关4A景区,除了我们经过的友谊关关楼是核心景点,还有法式楼、古城墙、古炮台群、纪念浮雕墙等。这里生态环境优美、人文景观荟萃,自然植被遍布山谷。
我们首先看到了一块写有“南疆国门第一路”碑石,这块花岗岩碑石重达5.6吨。这里是广西南宁至友谊关高速路的终点。这条“南疆国门第一路”全长179.2公里,与越南1号公路对接,是广西第一条沥青路面高速公路。全路穿越山岭、喀斯特地区,具有美丽的亚热带风光和中国南方典型的疆域地貌特征。南友高速路是中国第一条通往东盟国家的高速公路,也是中国通往越南乃至东南亚地区最便捷的陆路国际大通道,因此被誉为“南疆国门第一路”。
322国道终端穿过友谊关城门,与越南公路相接,是通往越南的重要陆路通道和国家一类口岸。这里就是人们常说的零公里。零公里,是中国322国道终点与越南A1号公路起点的交汇处。在中国一侧的水泥路面上,镶有“中国322国道终点”的标志;越南一侧的公路边立着一块公路里程碑,用越文刻有“河内,172公里”,标志着从这里到河内里程为172公里,另一面刻着N0.0,意思就是0号(里程碑)。
友谊关是古老的关,是英雄的关,它见证了友谊关历史的变迁。在友谊关广场上有长长的纪念浮雕墙,浮雕墙向我们展示了友谊关的历史沿革以及发生在这里的大事件。 在浮雕墙上,有“镇南关大捷”背景下老将冯子材指挥清军英勇抗击法军入侵的战斗场面。1885年,震惊中外的“镇南关大捷”就发生在这里,当时年已73岁的老将冯子材率领清兵痛歼来犯的法国侵略者,经过3天3夜激战,终于把法国侵略军赶出了中国领土,取得了中国近代史上抗击外来侵略战争中唯一的一次胜利,给中国近代史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 在浮雕墙上,有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在金鸡山上坐镇领导义军打响反清武装起义的“镇南关起义”场面。1907年,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亲自率领200多名起义军坚守炮头7天7夜,打退了几千名清兵的多次进攻。在孙中山先生发动的10次革命起义当中,这是他唯一亲自指挥并参加战斗的起义。 在浮雕墙上,有描绘中国人民解放军将红旗插上镇南关的历史镜头。1949年12月11日,解放军挺进广西,将红旗插上了镇南关,宣告了广西全境解放。
在友谊关纪念浮雕中,最吸人眼球的是周恩来总理与胡志明主席紧紧拥抱的画面,这块浮雕给我们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感。1964年4月9日,周恩来总理与越南胡志明主席在友谊关亲切会晤,在中越关系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周总理早在1922年到巴黎留学时就结识了胡志明,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两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胡志明主席曾经动情的说:周恩来是我同甘苦、共患难的兄弟,也是我最亲密的战友,我们是同志加兄弟。
11月25日上午10点30分,我们在这里换乘国内的旅游大巴车前往南宁,从友谊关至南宁大约3个小时的行程。1个半小时大巴车到达崇左县服务区,我们在那里稍作休息,12点10分继续出发前行。
我们乘坐大巴车行走的这条线路应该就是被称为“南疆国门第一路”的南友高速路。据资料介绍,这条高速路全长180公里,为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这条高速路穿越山岭、喀斯特地区,极富南国特色,道路两边盛开着三角梅等花卉,景观非常优美,给了我们一种车在路上行、人在画中游的享受。大约中午1点左右,我们的大巴车通过了南宁收费站。
我们到达了南宁市区,我们在南宁城里吃了午饭后,我们一行人就要各自返程回家了。要分手告别了,大家都是那样的依依不舍,在6天的时间里,我们一起重走援越抗美之路、重走父辈路,一起祭奠在援越抗美中牺牲的英烈,大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行前,我们一一握手道别,相互道一声多多保重身体、健康幸福! 难忘的越南之行,永驻我们心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