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68年 重走父辈渡江路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1949年4月20日夜,我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发起了著名的渡江战役。渡江战役历时43天,人民解放军以木帆船为主要航渡工具,一举突破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并以运动战和城市攻坚战相结合,合围并歼灭其重兵集团。渡江战役,人民解放军以伤亡6万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11个军部,46个师共43万余人,解放了南京、上海、武汉等大城市,以及江苏、安徽两省全境和浙江省大部及江西、湖北、福建等省各一部,为尔后解放华东余境和向华南、西南地区进军创造了重要条件。
68年前的4月20日夜至4月21日,我的父亲与他所在的27军在百万雄师之中率先突破长江防线,胜利踏上江南的土地。 68年后的4月20日至4月21日,我们沿着父辈的足迹,来到了当年27军横渡长江的地方――安徽省无为县泥汊镇长江北岸,我们寻找那方红色印记,我们祭拜了27军渡江英雄纪念碑。我们在无为县高沟镇繁无码头乘坐汽轮横渡了长江,我们也到达了长江南岸,那里是27军80师登岸的地方——繁昌县荻港。
重走父辈渡江路,这是我们姐妹多年的心愿,但也一直未成行。父亲曾向我们讲起他当年渡江的一些情景,但父亲好像是没有跟我们说起他当年在哪里渡江,我们重走父辈渡江路的心愿只能搁置心底。 前年我看到一篇署名汪洋的文章《渡江中的27军》,这篇文章详实的记录了父亲所在的27军当年渡江的全过程,我这才知道,父亲当年是在安徽省无为县横渡长江的,这篇文章重新激起了我们姐妹重走父辈渡江路的心愿。 去年,我看到了27军子弟齐物撰写的《27军后代重走父辈路,相约渡江日》系列文章,我很羡慕,也很遗憾,我没有早一些得到消息,没能与27军子弟一同重走父辈渡江路。 27军子弟齐物撰写的相约渡江日系列文章图文并茂,内容丰富详实,让我对当年27军父辈渡江的历史背景、渡江过程、以及渡江场景有了更直观的了解。我们姐妹约定,在今年4月20日至21日,在27军父辈渡江68周年的时间节点上,沿着27军子弟去年在安徽省无为县行走的路线,完成我们姐妹重走父辈渡江路的心愿。 4月19日傍晚,我和姐姐带着姐姐的小孙子登上了由北京至合肥的T63次列车,我们踏上了“重走父辈渡江路”的行程。 4月20日清晨,我早早醒来,4点17分,列车到达了安徽宿州车站。68年前,父亲所在的27军就是在这里乘坐火车到达安徽合肥市,然后步行前往无为县长江北岸的。 我们乘坐的列车行驶在宿州至合肥的铁道线上,我望着车窗外的田野大地,想着这正是当年父亲乘坐火车所行进的路线,心里就激动不已。
据《渡江中的27军》一文记载:淮海战役后,华野九纵奉命调安徽宿县地区(旧地名,后改称宿州市)整训。 1949年2月,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原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野战军第27军,下辖79师、80师、81师3个师。 根据渡江战役的兵力部署,27军奉命在9兵团编成内,属渡江战役三大集团之中的中集团军,位于安徽省境内荻港至鲁港线之长江以北实施渡江准备。这一地段正属于我军的重点突破地段,不仅要突破敌人江防,而且要快速插入敌人纵深,切断敌人退路,在预定的地点与我东集团部队汇合,封闭敌军,歼灭敌军。27军承担了突破江防,进行大纵深迂回穿插的尖刀任务。 为了更深入的了解敌情,研究拟定作战方案,1949年2月21日,27军军长聂凤智率领军部先行出发,于3月1月抵达安徽省无为县江边一带,开展渡江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1949年3月3日,27军的大部队从宿县陆续乘火车到达安徽合肥市,这是淮海战役之后,27军的将士们第一次坐上了火车,坐火车进军,况且又是胜利的进军,战士们非常兴奋。 4月20日早上7点40分,我和姐姐乘坐的火车准点到达合肥站,我们在车站内等候妹妹,妹妹乘坐的成都至合肥的火车于上午9点02分也准点到达合肥站。
合肥既是渡江战役总前委所在地(肥东瑶岗),又是27军渡江战役发起集结地,合肥与渡江战役关系密切。 我们三姐妹在合肥站会合后,又换乘地铁到达了合肥南站,我们将从合肥南站乘坐高铁列车前往无为县。
合肥南站规模很大,也很气派,它是安徽省最大的火车站,它与南京南站、上海虹桥站、杭州东站共同组成华东四大高铁特等站,是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站。我们利用候车的空档时间,在站前广场上拍照留影。
合肥市至无为县大约130多公里,乘坐高铁只有36分钟车程。而1949年3月初,父亲与27军的将士们乘坐火车到达合肥以后,是从合肥步行了130多公里前往无为县,10天后部队陆续到达了无为县,全军渡江准备工作随即迅速展开。
我们姐妹追寻着父亲的足迹,也终于站在了无为县的土地上。
我们住宿在无为县武装部院内的宾馆里,放下行李,我们特意在县城里转了转,感受着无为县的风土人情。
68年前的4月20日,渡江部队接到了中央军委和渡江战役总前委的命令,发起渡江战役,渡江时间是晚上20时30分。 4月20日晚上,我站在宾馆客房的窗前,遥望着夜空思绪翻滚,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68年前的今夜,无为县江边天上炮火齐飞,江上千帆竞渡的壮阔战争画面。
4月21日早饭后,我们乘坐出租车前往无为县泥汊镇,泥汊镇距离无为县城大约20多公里路程,我们一路上欣赏着无为县沿途的风景。
我从27军子弟齐物所撰写的《27军后代重走父辈路,相约渡江日》系列文章中得知,68年前,父亲所在的27军在无为县江北30余公里长的江面上渡江作战。在27军沿江30公里的战线上,无为县如今保留了3个乡镇,从上游至下游依次是高沟镇、泥汊镇和江坝镇。当年根据全军船只集结和作战区域,共选定了四个入江渡口,即泥汊河渡口、神堂河渡口、小江坝渡口和姚王庙渡口,其中泥汊河渡口、神堂河渡口在泥汊镇境内。 泥汊镇这一段江面平缓,江水流速慢,易于横渡,所以27军将80师238团和240团两个主攻团放在了泥汊镇一线发起了攻击。当年27军的先遣渡江大队也是从泥汊镇渡江执行侦察任务的,泥汊镇群众当年支前工作做得十分出色,在泥汊镇还矗立着一座为渡江战役牺牲烈士修建的纪念碑。 出租车载着我们穿过了泥汊镇新街,驶上了无为大堤,来到了泥汊镇老街口,我们走下了出租车。 无为大堤的上面是一条公路,这条大堤公路将泥汊镇一分为二,在大堤公路往江面的方向是泥汊镇老街,大堤公路外面是泥汊镇新街。泥汊新街,是解放后发展起来的。解放前这里都是农田、河塘与乡村民居,27军渡江部队就住在这些民居中。 我们站在老街口,我们向老街的居民打听渡江烈士纪念碑的位置,他指着我们身后的围墙说:“围墙里面就是渡江烈士纪念碑”,我们抬头才发现,渡江烈士纪念碑就在老街的入口处,就矗立在我们眼前。 渡江烈士纪念碑紧挨着泥汊镇老街居民房屋,我们姐妹怀着崇敬的心情绕过围墙,经过围墙大门,走进了烈士墓园。 渡江烈士墓园内渡江烈士纪念碑矗立,烈士纪念碑碑体正面刻写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个大字;碑体的另一面刻写着“渡江英雄纪念碑”,纪念碑下方安息着20余位牺牲在渡江战役中的27军烈士。
在纪念碑的周围种植着松柏等树木,这些大树茂盛参天。
清明节过去有半个来月的时间了,墓园内还摆放着人们敬献的花圈,只是经过了这些日子的日晒雨淋、风吹雨打,墓园的地面上有不少的落叶,还有从花圈上散落到地上的纸质花。我们姐妹仔细的将墓园清扫干净。
我们绕纪念碑一周,向27军渡江烈士表达着我们的敬意。我们向27军渡江烈士三鞠躬,我们向27军渡江烈士敬上一个军礼:27军的先烈们,我们作为27军的后代来看望你们、祭拜你们了!我们将永远记住你们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和牺牲,我们将传承你们的精神,继承你们的遗志。
在渡江烈士纪念碑墓园里,有一块无为县人民政府为纪念碑所撰写的碑文,碑文全文如下: 渡江战役烈士纪念碑位于无为县泥汊镇。 是我县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九四九年四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取得了“ 三大战役”的决定性胜利后,根据毛主席、朱总司令“ 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伟大战略思想部署,人民解放军中线渡江部队的七、九兵团集结在泥汊北岸附近,渡江第一船和第一批渡江的二十万解放军都是从这里出发的,并首先突破了敌人的长江防线。 一九五一年经县政府批准,在泥汊北关头建造了一座占地四百五十平方米的渡江战役烈士纪念碑。一九七八年县、区、镇三级对烈士纪念碑进行了维修。 一九九五年,值抗战胜利五十周年之际,县民政局、泥汊镇人民政府投资维修了墓碑,并在大门旁兴建了看护房。二零一三年,县民政局,泥汊镇人民政府投资再次进行维修。
二零一三年立 齐物撰写的《27军后代重走父辈路,相约渡江日》一文介绍了建造这座纪念碑的大致经过: 当年渡江战役27军打过长江后,泥汊镇的老乡们就自动地后送伤员和收殓部队牺牲烈士的遗体,乡亲们看到这些烈士的遗体,非常悲伤难过,想着这些远道而来的年轻战士,为了人民的解放,捐躯在异地他乡令人痛惜,决定要好好安葬烈士,让英灵安息,给他们家人以安慰。泥汊镇的乡亲们隆重下葬了这些烈士。当时,在这个穴墓中集体安葬了20余位烈士,他们的名字无为县志有记载,并在墓地上堆有砖石标识铭记。 1951年,无为县人民政府待解放后的民生经济稍有恢复,即筹资在墓地上建造渡江烈士纪念碑。刚开始竖立的纪念碑是砖沙结构,体量比现在小,也无现在的水泥基座。在纪念碑的往江面方向,同时还建起一座水泥构成的解放军战士塑像,这位战士手中端着冲锋枪,向着江面作冲锋状。 1960年、1968年、1978年、1995年、2013年,当地政府多次重修、加固、修缮这座纪念碑,并砌墙养护,整座纪念碑及墓园才建成今日规模。而那座战士塑像,因多年风化,1980年倒塌后再没重修。 自修墓地起,泥汊镇当地的乡亲们,每逢清明、冬至,都会自发前来祭扫墓地,缅怀英烈, 60多年来从未间断,就这样代代相传延绵至今。 据了解,当年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现在的千里长江沿岸,有张家港、江阴、南京、湖北团风等多处建有渡江战役纪念碑或其他纪念设施,在纪念碑下安葬有渡江战役烈士忠骨的,泥汊镇渡江战役烈士纪念碑是唯一的一座!泥汊的乡亲们真是有情有义的好乡亲们!泥汊人民群众安葬好了27军的渡江烈士并修起了纪念碑,使忠魂得以安息,让我们这些后人可以凭吊缅怀。泥汊北关这里安息的二十几位英烈,不仅代表着27军,也代表着百万雄师中的2万5千余名英烈,接受着后代儿女后代民众的祭拜。
我们从渡江烈士墓园走出来,沿着泥汊镇老街向着泥汊江边的老码头前进。在泥汊镇老街的尽头就在泥汊老码头,走到了老码头也就走到了长江边上。 泥汊老街不太长,大约有几百米长,10多分钟就能走到老街尽头。老街上的房屋大多是一些老式的房屋和一些店铺,有些老的徽式建筑夹杂在后来建的民居之中,靠近江边的一些老房子已经破败不堪甚至荒废了,显得有些荒凉,也有一种杂乱的感觉。 老街上的行人很少,居住生活在老街上的居民以老年人居多,现在的年轻人是不喜欢住在这样的老房子里的,而老年人却舍不得这些生活了几十年的老宅子以及老街坊邻居,他们在这里做一些小本的生意。老街让我们直接体味出了岁月的痕迹,老街让我们感受到了厚重的历史和古朴气息。
据了解:渡江战役时,泥汊老街集中居住的人家约二十来户, 散居周围的有100多户, 如今老街有500多户人家。 1949年3月初至4月20日渡江前夕,27军的父辈们在无为县北岸的热土上战斗生活了一个多月,他们在这里进行了渡江战役前的大量准备工作。作为渡江入江口的泥汊乡亲们,为渡江战役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通过阅读27军渡江的一些资料得知,渡江战役前夕,27军的将士们住在沿江的各家各户,泥汊的乡亲们大部分都出去投亲友,把能腾出来的房子基本都腾出来了。 部队渡江需要征集船只,训练水手。国民党军队往江南逃跑时,渔民和船工为了躲避反动派的拉夫抓船,都将船只隐藏起来,有些人将船沉下了河底。解放军对老百姓非常好,不拿老百姓一针一线,老百姓给战士送饭,给战马喂草,部队都会给钱,解放军的爱民和纪律赢得了群众的拥护。渔民船工他们把原已凿沉的船只打捞起来修好,自动驶到指定地区集结待命。至3月底,27军征集到了完好木船515只,集中水手(含部队内部抽调)2463人。同时还动员了一批后备水手,以随时补缺。船只、水手集中后,27军即按预定作战方案和船只性能,进行渡江战斗编组,加强各船军政干部配备,抓紧船只的修补和改装,协同地方党组织,对船工进行了大量的启发教育工作。 渡江战役前夕,27军为了不被对岸敌军发现,借着芦苇丛的掩护,把所有船只都隐蔽在长江渡口边的内河沟渠内。27军的各攻击部队分散隐蔽在内河港汊湖泊中进行水上练兵,遇到阴雨大雾,利用江面能见度较差,有时也会把小船悄悄推进长江不远处练兵。
渡江时只需打通坝堤,船只即可直接驶进长江。为了保证渡江时一声令下,船只能够迅速开进长江,需要围绕泥汊河、神堂河、小江坝和姚王庙这4个入江渡口进行大量疏通河道、修筑水坝等工程进行蓄水,以利于行船,同时要大量筑路架桥,以便部队集结和机动。 由于部队指战员练兵任务繁重,以上工程主要依靠无为县地方党和政府承办。无为县的人民群众冒着敌机频繁轰炸忘我的施工,全部工程自3月12日动工,至4月7日完工,动用民工25.5万个劳动日,部队也协助出工15万个左右,计疏浚泥汊河等四条主要河道6613米,修汽车路50公里,开坎堵坝19道,架桥11座,为我军江边机动提供了充分条件。 在架桥筑路、开坝疏河工程中,泥汊镇的乡亲们担黄土、架木桥、筑土路,村里男女老少齐上阵,家家户户都是支前队,无论是疏浚沟渠、挑泥开坝、拆桥架桥,还是战斗打响后拖着船只趟过泥水入江,都是全民参与。
27军在南下途中,就指示各师、团利用徒涉河川之机,进行实地练兵。到江边后,当即展开以渡江登陆作战为重点的战术技术训练,包括航渡组织、登陆突破、步炮协同以及划船、游泳、救护、水上射击等战术动作。各部队努力避开敌机的侦察与轰炸,利用河流、湖泊等场所日夜苦练。27军渡江部队的战士大多是山东人,不识水性,泥汊的老乡们就扎起竹木筏子教战士们游泳,拿出自家的腰子盆教战士们划船,战士们的各种技术全面迅速提高。
父亲当年是27军直属炮团工兵营二连中的战斗一员,父亲生前曾向我们讲述过他们进行渡江战役准备的一些情况。 父亲说:在渡江战役之前,27军就抵达了长江北岸,开始了各项紧张的渡江准备工作。学习《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进行形势任务和新区城市政策纪律教育,人人表决心渡江后决不违反纪律,要互相找保人,如没有人为你担保,你就不能参加渡江战役;侦察国民党军的防御部署、工事和长江水情、两岸地形;造船、修木筏、筹集、修理各种木船;开展了以强渡江河和水网稻田地作战为主要内容的战术、技术训练等,父亲就是在那时学会的游泳。 父亲说,他们连还接受了在长江各支流上筑坝和炸坝的任务。筑坝就是在长江各支流出口筑上坝,提高水位,因为当时长江主汛期还没有到来,把船停在坝里,等发起总攻时间一到,把坝炸开,船就被急速的江水一下冲到了江中心,船只就能快速地抵达对岸。 在总攻时间还没有到时,父亲他们筑的坝决口了,团长急得说堵不上要枪毙营长,营长也急得跺脚喊要枪毙人,连长带头跳在水里堵决口,父亲他们也都跳在水里,决口终于堵住了。 我们在泥汊老街上遇到一位名叫叶显德的老人,他今年79岁,68年前,他10来岁,他对当年部队渡江的情景记忆犹新。叶显德老人指着老街上的老屋,告诉我们关于这些老屋的历史,老街上的老屋有些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这些老屋见证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叶显德老人说,渡江的那天晚上,炮火连天,映照着的夜空如同白天一般,可以说是掉在地上的一根针都能看见,他当时很想出门去看看,但家里人不让他出去。
泥汊镇的老乡们很热情,我们路遇了几位老乡,向他们打听前往老码头、前往江边的线路,他们都很热情的告诉了我们。 我们走到老街的尽头,再向左拐走大约几十米,在老街房屋的四周有些田地和鱼塘。
随后我们又向右拐走几十米,我们终于看到了老码头,我们终于来到了长江边上。
脚下的老码头在10多年前曾经繁荣喧闹过,那时这儿是芜湖过来的客轮到达无为县的唯一停泊码头。客轮停运后,老码头就废弃荒芜了。
通过一条不长的土埂,我们站在了废弃的老码头上。这个老码头废弃了有一些年份了,也倒塌了大部分,站在上面须多加小心。我们沿着左边的码头阶梯小心翼翼的走了下来,我们站在了江边上,脚下就是滔滔长江水。
放眼望去,江面很宽阔,江水也较平缓,一些货轮在江面上或停泊或穿行。
据说当年曹操想从这里兴兵伐吴,可到江边一看,风急浪高,惊涛拍岸,大惊失色,只好望江兴叹:“此地无可为矣”,因此,此地便取名“无为”。渡江战役发起时,夏季汛期还未到来,夏季汛期到来时,这里的江面会更宽,水流会更急,这大概也是渡江战役总前委坚持在四月下旬前发起渡江战役的原因吧。 我们站在江边,望着江面,想象着当年父辈渡江时的场景,心中思绪万千。
面对着当年父辈们渡江的宽阔江面,我们情不自禁的大声呼喊起来:“爸爸:我们来了!我们来到了你当年渡江的长江边上了!”在呼喊的过程中,我们的声音哽咽了,我们泪流满面。我们相信,在天堂里的父亲一定能听见我们的呼喊,父亲正在天堂里看着我们。
我们面对着长江,在我们的右手方向是上游,上游约二三百米处,是当年4月6日晚,27军渡江先遣侦察部队过江侦察出发的地方。
据《渡江战役中的27军》一文记载:渡江战役前夕,27军决定组织侦察兵偷渡过江侦察,经过层层上报,最后得到中央军委和总前委的赞誉和批准。27军组织了10次过江侦察,成功了8次,捕捉俘虏30多名。 1949年3月15日,侦察英雄、27军79师侦察队副队长齐进虎率领侦察小组,乘雨夜驾船到江心黑沙洲侦察,登岸时被敌人发现,他们索性弃船登岸,潜入洲内。他们昼伏夜出侦察敌情,渴饮长江水,饥吞蚕豆叶,躲过了敌军的频繁搜捕,摸清了洲上敌军的布防详情,乘一只采菱的木盆,九死一生,冒险过江,将情报送交军指挥机关,为我军渡江的决策做出重大贡献。齐进虎也因此被华东军区授予“华东一级人民英雄”称号。那只渡江的采菱木盆作为文物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征集、展出,供人们瞻仰。
1949年4月6日,由原在皖南地区工作过的27军81师242团参谋长亚冰(章尘)和军司令部侦察科长慕思荣分任大队长和副大队长的先遣渡江大队分两路偷渡长江成功,尔后在敌人腹心地带展开侦察活动和游击战。他们与铜陵、繁昌的地下党组织取得了联系,收集了大量情报,通过电台发往江北。特别是他们侦知敌人从芜湖调一个军西移、增强江防力量的重要情报,为我军正确下定决心和制定渡江作战方案,提供了有力依据。
4月20日夜,当我军发起渡江战役之时,他们根据军部电示,切断敌军电话线,在敌江防区放火为号,为我军炮兵指示目标,扰乱敌指挥,错乱敌部署,并直接攻占敌江防据点,接应大军胜利渡江,又协同渡江的80师238团歼敌一部。 4月21日凌晨军指挥所渡江,在江南大磕山的一个小村里与侦察大队会合,27军聂凤智军长连声夸他们打得好。战后,军侦察营2连荣获第9兵团授予的“先遣渡江侦察英雄连”称号。 解放之后,27军侦察英雄们的事迹被电影艺术家搬上银幕,《渡江侦察记》成为风靡一时家喻户晓的著名电影,使这些英雄们至今仍为人们所记忆犹新、津津乐道。 在我们面对长江的左手方向是长江下游,在距离老码头大约三百米处是当年4月20日晚,27军大部队“翻坝入江”的出江口。那天晚上,27军的战士们把小船从内河经已扒开口的江坝拖入长江,然后打起船帆,在30余公里长的江面上千帆竞发,驶入江中,冲向对岸。
据27军的有关资料记载,渡江之前,27军各师的位置是:81师居中正对黑沙洲,右翼是80师,左翼是79师。作战部署是:27军以第79师、第80师为第一梯队,第81师和归27军指挥的第33军99师为笫二梯队,在鲁港至荻港间三十余公里宽的正面上,开始渡江作战。 在泥汊镇一带的泥汊河与神堂河两个渡口入江的是27军80师的240团和238团两个主攻团,这两个主攻团从上游到下游,在泥汊一带两个渡口同时出发平行一字队形向对岸发起攻击。 现在让我们通过《渡江战役中的27军》一文,再来回顾一下27军那雄壮的渡江历史时刻吧: 1949年4月20日,我军根据中央军委和渡江战役总前委的指示,发起渡江战役,渡江时间是晚上20时30分。 4月20日黄昏,27军第一梯队各团开始拖船翻坝进入长江,部队随之整装登船, 20时15分,27军79师235团已将船拖出大部,其中3连已全部整装待发;部队上船之后,235团团长王景昆命令各部再检查一下登船情况,传令“调好船头,听令开船。”235团3连连长王凤奎立即命令通信员,将“调好船头,听令开船”传达到各班、排。通信员由于兴奋,在传达命令时省了“听令”两个字。2排长林显信得令后更是简单明了,一声:“开船!”3连2排4、5、6三个班三条船如离弦之箭,直射江南。7连一见3连开动,当然不甘做人后,也应声开动……235团团长王景昆急了,立即报告师里,师长萧镜海当机立断,命令235、237团立即渡江,一场波澜壮阔、声势浩大的渡江战役就这样意想不到、神使鬼差地拉开了战幕。随后,27军各部突击队也陆续起渡,我渡江中集团4个军:21军、24军、25军、27军同时展开渡江。 27军79师235团3连2排5班的船在班长刘德翠的指挥下,冲在最前面,7连1排1班紧随其后。船上除了船头的机枪射手,战士们都用工兵锹奋力划水,船速如飞。27军渡江之初是从偷渡开始的,偷渡到江心南岸之敌毫无察觉,距离南岸只有二三百米时,敌军方从睡梦中醒来,开始了炮火拦击。这时我军炮兵也按照预定方案向南岸轰击,压制敌军炮火,掩护我军渡江登陆。两岸炮火隔江对射炮火连天,把天空染得通红,天上炮火齐飞,江上千帆竞渡,好一幅壮丽的战争画面。 27军79师235团1营3连2排5班最先冲上长江南岸沙滩,下船、架梯、登岸,一套动作再熟练不过了。战士姜保崔第一个跳下船,在3米高的陡岸边竖起了梯子,班长刘德翠跃上梯子,三步并两步登上陡岸。岸边的泥沙松软,撑不住梯子和全副武装的战士,梯子在往下陷。岸上敌人机枪子弹横飞,炮弹爆炸,形势凶险,战士李世松奋力上前用肩扛起梯子,大喊:“快上!”战士小黄也扑上来,和李世松一起扛住梯子。顷刻之间,全班战士登岸,压制敌人火力并发起冲击,迅速攻占敌人岸边的地堡并消灭了一股占据侧后房屋顽抗之敌。
自此,江南第一个滩头阵地攻占并得到巩固。战士们急不可耐:“快,快打信号弹,向毛主席报告,我们过江了!”三发红色信号弹划破夜空,27军79师235团1营3连2排5班成为我军百万雄师中的“渡江第一船”,时间:1949年4月20日21时整,地点:安徽省繁昌县夏家湖西侧江岸。
79师235团团长王景昆看见登陆的信号,一面令全团加速前进支援1营,一面发信号向军、师首长报告:“21时,235团登岸成功”。 27军各船在驶近江岸时,均遭敌炮火拦阻和轻重机枪的严密封锁,很多船只中弹,人员伤亡。27军指战员不怕牺牲,迅速压制敌火力点,靠岸登陆,抢占滩头阵地。遇有敌舰艇纠缠则予以消灭或驱逐。 27军第一梯队登陆成功后,聂凤智军长就率领27军机关指挥班子随同第二梯队渡江。军部抵达南岸,聂凤智军长立即口授一份电报:“我们已胜利踏上江南的土地!”要求用最快速度发给中央军委。40年之后,退居二线的聂凤智在回忆录中写道:“这份只有12个字的电报,在我的军事生涯中,算得上是文字最短而且措辞奇特的一份电报。而它所包含的喜悦和豪情,又该用多少文字才能容纳得下呢?!
27军各部登陆以后,首先分别攻占当面之敌滩头阵地。尔后置江面游弋之敌海军船只、舰艇于不顾,向各自预定攻击点发动不停顿的猛烈进攻。从4月20日晚到21日晚,经过一天的战斗,27军突破敌军江防,胜利渡江,深入敌军纵深30余公里,攻克江南重镇繁昌县城。 父亲曾告诉我们,他是在4月21日凌晨渡江的,是跟随在27军大部队后面过江的,因此他渡江时没有遭遇到什么危险。父亲说,天亮后,他发现江面上漂浮着许多被炸死的江猪(长江江豚),可见当天晚上战斗的激烈程度。 父亲说,27军神速地一夜过江,当地的老百姓很纳闷,很好奇,有老百姓问父亲他们:“大军,你们是什么时候过来的?”“大军,你们是怎么过江的?”父亲他们怕犯纪律,都不敢回答,都说“不知道”,“不知道”,老百姓们就私下议论:“不得了,解放军真是天兵天将啊,他们连自己是怎么过来的都不知道,难怪蒋介石的国民党军队打不过他们。” 4月21日晚,解放军第2、第3野战军东、西两集团以排山倒海之势全线横渡长江。江南之敌鉴于江防已被全线突破,遂于4月22日仓猝部署总退却。 父亲所在的27军奉命由繁昌一带出发,沿南陵、宣城公路进行追击。时逢连日阴雨,道路泥泞,间有敌机轰炸骚扰,27军各部排除万难,轻装疾进,日克一城,8昼夜8百里追歼逃敌,使其无喘息之机。 4月28日,27军与先期到达的28军于浙江省长兴县虹星桥胜利会合,最后封闭了合围口,将国民党军第4、20、28、45、66、99军拦截包围于郎溪、广德、长兴一带的山区,该敌于4月29日被我4个兵团主力合力歼灭。 在渡江和江南追击作战的8昼夜中,27军在百万雄师中最先突破敌人的长江防线,尔后经8昼夜迅猛追击,终于赶在南逃之敌前头,圆满完成9兵团赋予的追击合围任务。27军在“百万雄师过大江”的交响曲中扮演了最为嘹亮的角色。
我们离开江边后,又沿着泥汊老街原路返回,回到老街口,我们走到了无为大堤的坡上,大堤坡上绿草茵茵,坐在草地上十分的惬意。
在无为大堤与长江北岸之间,有连成片的水泊河塘沟渠,形成了一大片的湿地生态区域,它们四周栽种着树木和芦苇草。这些地方就是当年27军渡江之前战前练兵的地方,是27军渡江攻击之前做战斗准备的地方。 我们站在无为大堤坡上,面对着这一大片的湿地,可以想象着我们的父辈们当年是如何分散隐蔽在这些内河港汊湖泊中,操练着登船行船、泅渡游泳的,又是如何在渡江攻击前挖通沟渠,翻坝入江的。
4月21日中午,我们离开泥汊镇老街,乘坐出租车向位于上游约十几公里的高沟镇轮渡码头进发,我们将去那里乘坐渡轮横渡长江。 68年前,我们的27军父辈们在无为横渡长江,68年后,我们重走父辈渡江路,我们也要横渡长江,当然不可能再乘坐小木船,而是到轮渡码头乘坐渡轮横渡长江。 我们乘坐的出租车在无为大堤上行驶,从泥汊镇老街口至高沟镇轮渡码头的十几公里长江大堤沿线,当年都是27军横渡长江的战线。路途中,我望着车窗外长江沿线的景色,不由得触景生情。
长江无为大堤是国家一级堤防,在无为县境内有113公里,保护面积4520平方公里。无为大堤保护着9个市、县、区600多万人口,427万亩土地,保护着淮南铁路、合宁、合巢芜高速公路和华东电网等重点设施的安全。
出租车行驶了大约20分钟左右,到达了无为县高沟镇轮渡码头。
我们站在长江岸边,一眼就可望见对岸,在码头的对面是长江南岸,那里群山起伏。当年27军先遣渡江大队4月6日晚从泥汊渡口出发,就在渡口左边一带登陆,登陆后迅速转移到群山中,在敌人心腹地带进行侦察活动。
现如今,无为江岸这有两个码头,一个是我们今天从泥汊镇往上游方向乘车行驶到达的高沟镇繁(昌)无(为)汽渡码头,这是个客货混装的码头,货车可以驶上渡轮,以货运为主,在长江南岸即是繁昌县荻港;另一个码头是从泥汊镇往下游方向20余公里处,是一个客运码头,渡轮只能载客不能载车,那里当年是27军79师235团渡江的地带,在长江对岸即是鲁港,荻港和鲁港这两个码头渡口之间,正是当年27军父辈渡江的区域。 由于高沟码头是一个以货运为主的码头,因此,前往乘船的乘客不多,只有几人,而码头一侧的公路上停满了准备渡江的各式货车。
码头上一位女售票员听说我们今天是专程前来乘船重走父辈渡江路的,她主动热情的为我们拍了不少合影照片。
当她得知我们还要乘船返回码头,她建议我们到达对岸以后就不要下船了,她说,船到了对岸后,忙着下船和上船的汽车很多,带着孩子不太方便。她还让船上的工作人员免了我们返程的船票,尽管船票不贵,每人单程5元,但让我们很感动。
对面的汽渡船开过来了,等船上的乘客和汽车下船后,工作人员就安排我们首先登上了汽渡船。 我们登船后,沿着扶梯登上了轮渡的二层甲板,各种大货车和小汽车驶上了轮渡一层的甲板上。 轮渡船开船了,从长江北岸到长江南岸的直线距离不过两三百米。无为高沟码头这边的江面,在无为段是最狭窄的,水流也最急,当年这里没有被选为渡江作战的渡口,估计是因为距离近,容易受到对岸敌人火力的攻击,会遭到较大的伤亡。我们今天乘坐的轮渡船在行驶的过程中,没有走直线,而是走的斜线,估计也是因为水流急,如果走直线,会造成行船困难吧。 从轮渡开船到轮渡行驶到长江南岸,抵达对岸的荻港码头,估计时间也就是10多分钟吧,在这10多分钟的时间里,我们难抑心潮的起伏。
轮渡船行驶到江中心,在行驶方向右边的远处,有一座长江大桥横跨两岸。
在轮渡行驶方向的左边,是一眼望不到边的浩瀚的江面。
68年前的4月20日夜22时,27军副军长兼参谋长贺敏学(贺子珍的哥哥),乘坐的渡船就行驶在我们所乘坐轮渡船左边下游的这段江面上,他带领着27军渡江第一梯队80师主攻团渡江作战,他们冒着国民党军的拦截炮火,在枪林弹雨和冲天水柱面前劈波斩浪勇往直前,向对岸敌人发起了攻击,27军80师238团就在这一带登陆。 68年后,我们乘坐的轮渡船行驶在长江之中,江风扑面而来,我们仿佛回到了那个搏击风浪、横渡长江的激情岁月,我们仿佛看到了飞扬的船帆、冲锋呐喊的战士和长江里翻滚的浪花,我们仿佛听到了炮声在耳边轰鸣、看到了炮火闪现在身体的四周。 我们三姐妹站在轮渡船上,面对着27军将士渡江的宽阔江面,我们高声朗诵着毛主席的诗词《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在轮渡船行驶的过程中,在面对长江高声朗诵的过程中,我们心潮澎湃。
我们乘坐的轮渡船慢慢的靠近了长江南岸——繁昌县荻港。
我们站在船上望着长江南岸,我们仿佛看到68年前登岸的27军战士们正如猛虎下山一般直扑敌人,他们迅速抢占滩头阵地,占领了长江南岸,一举突破并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军苦心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我们仿佛看见了27军军长聂凤智正满怀着喜悦和豪情向中央军委发电报:“我们已胜利踏上江南的土地”! 27军全军整体最先突破国民党江防登陆长江南岸,“渡江第一船”在27军,27军军长聂凤智是百万雄师中第一个登陆长江南岸的军长。1954年,毛主席当面亲口赞誉27军副军长兼参谋长贺敏学“渡长江第一”,这当然不是表扬贺敏学个人,而是表扬贺敏学副军长所在的整个27军。
荻港,这个地名非常有名,20多年前我就知道这个地名,当年在我所任教的初中语文课本中有两篇课文《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两篇课文是毛主席以新华社记者的名义,为新华社撰写的动态新闻消息稿,在这两篇新闻消息稿中,毛主席不仅提到了我们今天乘船靠岸的荻港,还提到了鲁港,荻港和鲁港这两个码头渡口之间,正是当年27军父辈渡江攻击的正面。 现在,我将毛主席撰写的《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新华社消息稿全文摘抄如下:“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时电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21日已有大约30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20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24小时,30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1949年4月20日20时30分起,人民解放军在西起九江东北的湖口,东至江苏省江阴的长达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人民解放军中集团军首先实施渡江作战,千帆竞发、强渡天堑,只用了一个多小时就突破了鲁港至铜陵段国民党军的江防阵地。 4月22日2时,新华社播发了毛主席撰写的这则消息《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报道了包括27军在内的中路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 同日夜22时,新华社又播发了毛主席撰写的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荻港和鲁港将随着毛主席在新闻史上留下的这两篇千古文章,随着27军在这一线英勇渡江的壮举而千古留名。 百万雄师过大江,中集团的27军全军将士战功赫赫,尽显风流。 4月23日,解放军第三野战军部队占领了国民党22年来的统治中心南京城,冲进蒋介石的总统府,降下了国民党的青天白日旗,宣告了蒋家王朝的覆灭。 毛主席获悉南京城解放的喜讯后,欣然提笔写成《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我们乘船又原路返回到长江北岸高沟镇繁无码头,我们结束了在长江边上重走父辈渡江路之旅,乘坐出租车返回无为县城。当天傍晚,我们离开了无为县,乘坐高铁返回了合肥市。 再见了,27军的父辈们!再见了,无为县! 我们难忘在无为县重走父辈渡江路之旅!这是一次理想之旅、心灵之旅、精神之旅!
[bobomusic=1]1772000447[/bobomusi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