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坦克手 于 2018-1-15 10:02 编辑
【原创】 爸爸捐给“军史馆”的德国“撸子”
爸爸的戎马生涯中身边一直珍藏着一支小手枪和几十发子弹,关于它们的来历,爸爸讲是在解放战争期间的济南战役中,从守城的国民党中央军军官手中缴获来的战利品,因此他十分珍惜,随他战淮海、渡长江、打上海、赴朝作战打美帝,和平年代也带着它走南闯北。我有次探亲回家,就看见他拿出枪来分解、擦拭、保养、上油,再次结合好以后,还会持枪后拉套筒处于“空仓挂机”状态,装上空弹夹用劲向上一顶就解脱了套筒,尔后举枪作瞄准状,击发。做完这些动作后,他才用那块红绸子布细心包裹好手枪放进枪套里,结束一次保养工作。有时,他也会顺便在手里把玩一下,此时可能会回忆起当年鏖战济南城的往事。
1.解放济南时的战利品
济南战役时,爸爸在华野9纵27师79团3营当政治教导员。这个营历史悠久,英雄辈出,济南战役之前就在攻克坚固城防的潍县战役中表现突出,率先打开突破口登上城墙,把胜利的旗帜插上潍县城头,为79团获得“潍县团”英雄称号立下头等功劳。战后,该营7连、8连分别被9纵授予“潍县战斗模范连”、“潍县英雄连”的荣誉称号,这两个连在这之前都是战功赫赫的连队,分别获得过山东军区警3旅授予的“攻克普东第一连”、“普东战斗模范连”的荣誉称号。 济南战役时,9纵和27师都没有舍得在外围作战、外城墙攻坚作战中使用79团,上级意图是要将具有攻打坚固城防工事经验的该团3营“用在刀刃上”,专门留在最关键的攻打内城墙时节才使用。所以,在济南战役开始以后,纵队各师、团都在扫清外围和突破外城墙等战斗中鏖战时,79团只是随着本师从纵队右翼利用本师其他2个团的战斗效果向前跟进,既没有参加外围作战,在外城墙攻坚战斗时也只是随着本师第一梯队部队的战斗节奏向前猛插,直至插到济南城的内城墙前,才接下本师81团的进攻正面,直接进入最后突破内城的战斗准备,没等守敌喘口气就发起了破城战斗。 大家可能从9纵这样的兵力使用上可以看出,纵队司令员聂凤智敢于“助攻当做主攻打”的底气来源于他有分阶段使用兵力的预先安排,在扫除外围守敌纵深10多千米约160多个支撑点的既设阵地、突破外城墙、攻克内城墙这三个战斗阶段中,纵队给各团的任务是打外围就专打外围,打外城墙新投入73团和80团加入战斗,打内城墙时再投入76团和79团(“潍县团”)加入战斗,保证了每个阶段都有新锐部队参战,整体上保持了可以连续作战的旺盛战斗力,使9纵在整个战役的三个阶段之间没有停顿地一气呵成打下来,实际破城只用了8天,即大大短于中央“20天不行就一个月,一个月不行就2个月”的预期,也短于9纵司令员聂凤智战前语惊四座的说法:“以我个人看法,不一定非得拖那么久,也许有个15天到20天就可以把济南拿下。” 攻打济南城内城墙的战斗于1948年9月23日19时打响,79团在济南内城墙巽利门以南发起进攻,由爸爸所在的3营担任主攻任务,营决心以7连为突击队。战斗打响后不到1个小时(9月23日下午19时53分,即发起冲锋后53分钟)突击队就胜利登城,但随即遭到数十倍守敌的拼死反击,最终因敌我力量悬殊和后续不济,7连官兵全部壮烈牺牲,79团的攻城行动也因此受挫。否则,79团在获得“潍县团”称号之后还可以获得个“济南第一团”的英雄称号呢。此后6个小时(24日凌晨2时),与其并肩突击的左邻25师73团(后来的235团,现在的235合成旅)在东南角气象台处(今天的解放阁处)突破内城并牢牢地巩固住了突破口。战后,该团被中央军委授予“济南第一团”的英雄称号。 第一次破城失利之后,79团3营仍然在原来的突击点与增援上来的2营再次组织进攻,又一次突破内城,接着就进入了内城与守敌展开巷战,在巷战中不断击垮零星顽抗的敌军,接收向我投降的敌军官兵,所有被俘虏的敌军官兵都要首先交出枪支弹药,对于俘虏中的军官还要对他们进行教育和搜查,防止有人私藏枪支。各连缴获的各种枪支多了就派人看守清点上交给营部,营里接着再上交给团。上交时,爸爸拿着一把小手枪向团首长要求留下作纪念。后来团首长批准他留下一把,作为参加济南战役解放济南城的留念。那是一把被我军干部战士俗称为“张口蹬”的德国产“撸子”。 我个人猜想,在济南战役中,爸爸所在的79团3营虽然首先破城,但终因后续浮桥、登城梯、炸药包等物品准备不足,受到守城敌军集中全力的反扑等各种原因,上了城墙的突击队得不到后续支援,一个连的指战员全部英勇牺牲也未能等来后续部队,最终也没在突破口上站住脚,没能达到突进城去的目的。但从突击队和3营来说是完成了预定的战斗任务,这一点也得到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爸爸也在战斗中负伤,在这种情况下,团首长同意他留下一把缴获的德国“撸子”小手枪作纪念,也是一种奖励和安慰。 济南战役中,国民党军的守城部队中,西面是杂牌军吴化文部,9纵攻打的东面是中央军整编第73师、整编第32师的第57旅,以及77旅、213旅等部队,俘虏的国民党中央军中、高级军官和参谋军官多,缴获的各种手枪多,其中这种被大家叫做德国“撸子”的珍袖手枪是中央军高中级军官和参谋军官的标准佩枪,缴获得比以往任何一次战斗都多,团首长决定给主攻营教导员留下一把既不会舍不得,也不会违反战场纪律。在妈妈的回忆中,她是在抬下来的担架上看见负伤的爸爸,当天在师机关驻地见到前来开会的79团政委陶庸时,陶政委还安慰她说“老张的伤不打紧,养好了还能一个顶两。我找了些德国‘撸子’子弹,一会儿让通信员给你带给他,让他打打解闷。”妈妈那时还纳闷,老张不是一直用的是“驳壳枪”吗?后来才知道他有了把缴获的德国“撸子”。
2.捐给“军史馆”
爸爸长期在9纵即后来的27军工作,离休前的一段时间在兰州军区工作,但始终对27军抱有很深的感情,上个世纪1990年代离休后便回到27军干休所定居。当听说老部队要建设“军史馆”向健在的老同志收集资料时,他果断地将这把战争年代从敌人手里缴获的德国“撸子”珍袖手枪奉献出来,郑重地交给“军史馆”作为馆藏文物保存,希望能在军史馆里得到更好的保护,起到更好的教育作用,激励老部队一代又一代的军人们发扬27军前辈们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传统,永远听党话跟党走。后来,这支枪就一直静静地安放在“军史馆”的展柜里。
图1 1994年10月,第27集团军“军史馆”开馆时,来自全国各地的华野9纵(27军)老前辈齐聚石家庄27集团军机关办公大楼前合影。第一排左6为开国少将、天福山起义领导者之一、南京军区副政委张玉华、第一排左8为开国中将、9纵司令员、27军第一任军长、南京军区司令员聂凤智的夫人何鸣阿姨,第二排左1为杨年伦副军长、左2为李戈林部长、左10为我爸爸、左14为蔚锦茂副军长,第三排左1为李宗安政委、左13为杨学林副军长、左14为全国射击英雄魏来国副军长。
我每次前往27集团军军史馆去参观,看见那把手枪就会像看见爸爸一样激动不已,总要多看几眼,有条件时就请馆长拿出来,我都要拿在手里仔细端详,细心体会一番。幸好,我在一次参观时专门获许用照相机拍下了它,这样才保留下那支枪的几张照片,每当想它的时候,可以拿出来看看,睹物思人,聊解思念父亲之苦。
3.细看那支枪
仔细看爸爸捐献给“军史馆”的那支德国“撸子”,是支“品相”很好的珍袖手枪,没有缺损的零件,连击针头都未见磨损。枪表面各处“烤蓝”完整如新,依然发出黑幽幽的枪黑色来。不但枪的造型美观、制作精致,而且小巧玲珑,便于拿在手里把玩,加上保养周到、保管得当,很是惹人喜爱。
图2 存放在原解放军第27集团军“军史馆”里的这把德国“撸子”(左侧)。
图2是爸爸捐献给原解放军第27集团军“军史馆”的那支枪左侧面照片,仔细看,枪的套筒前部左侧有本枪序列号:390838。套筒中部有厂商名称及地址“MAUSER-WERKE A.G OBERNDORF A.N.”,是“毛瑟公司,在德国的奥伯恩多夫镇”的意思。套筒后部有粗犷的7道防滑纹,用于手捏向后拉动套筒时不打滑。套筒下方的枪身上有这型手枪特有的可拆卸长侧板,侧板上有写着“MAUSER”字样的毛瑟公司徽记。套筒上面的前部敞开一段,约占整个套筒长度的1/3左右,露出部分枪管来。右手持枪时拇指处有保险机侧栓(矩形)、保险机解脱按钮(圆形),胡桃木的枪柄护木左侧面压制有精细的菱形花纹,中心刻制有固定螺钉孔,左上角还刻制有保险机侧栓(矩形)缺口和保险机解脱按钮(圆形)凹槽。
图3 存放在原解放军第27集团军“军史馆”里的这把德国“撸子”(右侧)。
图3是爸爸捐献给原解放军第27集团军“军史馆”的那支枪右侧面照片,仔细看,枪的套筒右侧面中部有“Col6.35 -O.P PuAP”字样,是“口径6.35mm”的意思;套筒右侧面后部也有标志性的7道防滑纹。套筒上面的前部有敞口,敞口后面有斜向右边开口的抛壳窗,后部有照门。枪管露出套筒敞口部分的前端有准星,枪身前端有枪管固定导杆(兼做套筒复进簧导杆)的端头外露出来并卡固在枪身上。扳机框与整个手枪相比显得比较大些,扳机像是冲压件比较单薄。胡桃木的枪柄护木右侧面也压制有与左侧面相同的菱形花纹,中心刻制有固定螺钉孔。护木从左侧绕到后面再包到右侧。
仔细端详,那枪的木质枪柄护木十分抢眼,材质是名贵硬质胡桃木,采用整块木料使用机械加工的方法而做成,不是手工制作后简单地将左右两块木片贴在金属枪身两侧。用加工金属的机械加工设备和加工方法、加工工艺,将整块胡桃木加工成一侧敞口、中间掏空、另外三面围成“U”形形状,内侧“U”形面刻制得与枪身金属枪柄紧密贴合纹丝不差,外侧“U”形被打磨得圆润平滑细腻适手,在护木两侧表面还有压制出的“菱形”细密防滑纹,压痕清晰、边界过渡平滑,握上去即防滑又非常合手舒适。这样的设计和制作工艺,使得持枪时防滑、贴手,虎口贴在木质枪柄上也十分有利于精确瞄准,充分体现了胡桃木材质坚硬、纹理细密、稳定不变形的优良特性,也反映出德国近百年前的工业加工设备和加工技术的高水平。时至今日,这支枪的枪柄护木没有出现一丝变形,胡桃木细腻、天然的色相依然如初,棕红色的基色下散布着细密的针尖状棕眼和黑灰色条状木纹十分清晰、精巧、别致,非常漂亮,不仅变化万千,而且层次分明,对比强烈,富有跳跃感,极富装饰效果,仔细端详赏心悦目,真正是在追求低调的高贵、内敛的奢华。给人的感觉就是优雅大方,任何枪械用这种胡桃木做枪柄都颜值飙升啊!
4.枪名小考
爸爸捐献给“军史馆”的那支小手枪,民间俗称“张口蹬”或“德国撸子”。“撸子”是泛指那些射击时套筒前后运动的手枪,空枪时要使子弹上膛都有个手拉套筒“向后撸”的动作,以区别于射击时只有枪机前后运动的手枪。被叫做“撸子”的手枪很多,有“枪牌撸子”、“马牌撸子”、“蛇牌撸子”等,以枪上的厂商徽记是一把枪、一个马头、一条蛇而得名。德国“撸子”厂商徽记是外文字母,就因制造国得名而叫“德国撸子”。 民间还有人根据这种小手枪比较独特的外形设计,干脆给它起了个更加中国化的名字“张嘴蹬”。这“张嘴”专门抓住了该枪套筒前半截上部敞开、枪管前端有一截裸露在套筒外的“开顶”式设计特点,形象地形容它那“枪嘴露在外”的样子。“蹬”字不太好理解,有人说是指其退壳干脆利落,还有人说是指其“空仓挂机”时退壳口像一张开的嘴,这些说法的说服力都不强,因为许多型号手枪都有“空仓挂机”功能,而且又会有哪个型号手枪退壳是拖泥带水的呢? 准确地说,“毛瑟公司”自己也没有给那款德国造毛瑟珍袖手枪定型、命名,公司虽然一直在不断地改进和生产,却也只称它为“毛瑟M1910系列珍袖手枪”。1927年国民党军聘请德国军官担任军事顾问,并从1933年开始进口德国武器,大量毛瑟步、手枪进入国民党军,其中毛瑟手枪中即有著名的20响驳壳枪(俗称“盒子炮”),也有“毛瑟M1910系列珍袖手枪”。驳壳枪主要配给侦察、警卫等士兵和战斗分队中下级军官,“毛瑟M1910系列珍袖手枪”主要配给中央军高中级军官和参谋军官。它们后来多被我人民解放军缴获过来,其中“毛瑟M1910系列珍袖手枪”大受我军各级指挥员喜爱,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内就收藏有许多老一辈革命家用过的这种“毛瑟M1910系列珍袖手枪”。 “毛瑟M1910系列珍袖手枪”有7.65mm和6.35mm两种口径。从爸爸捐献给“军史馆”的那支小手枪的照片看,是6.35mm口径的那一款,相比7.65mm口径的款式更加显得袖珍些,重量在1斤左右,弹容量6发。那么,全称就应该是“毛瑟M1910系列6.35口径珍袖手枪”。 从爸爸捐献给“军史馆”那支小手枪的2张照片看,枪左侧有 “侧闩”、准星位置比较靠后、套筒后部7道平直粗壮的防滑纹、枪柄护木是由整块胡桃木刻制、厂家铭文是“MAUSER-WERKE A.G OBERNDORF A.N.”及铭文位置等这几个构造特点,综合起来判断,它不同于那些厂家铭文为“WAFFENFABRIK MAUSER A-G. OBERNDORF A N. MAUSER’S PATENT”且排成3排、防滑纹在突出的弧面上且细密并增加到9条或12条、握把后部呈前凹形状、由胡桃木改为硬橡胶材质的枪柄护木、套筒顶部呈“驼背”状等其他款式的显著特点,可以基本认为这把枪属于“1910/1914”款,或称“M1910改进型M 1914袖珍手枪”。 另外,从爸爸捐献给“军史馆”那支小手枪的照片看,其套筒左侧前部的生产序号为“390838”,可以判断生产时间较晚,可能在1940年前后。
5.技术特点
“M1910改进型M 1914袖珍手枪”整体技术特点是,采用枪管短后坐式工作原理、枪管偏移式闭锁机构、手动保险、整块胡桃木经机械加工成“U”形全包围式握把护板。6.35mm口径不算大,但枪管比同时代其他袖珍手枪略长,枪长136mm,枪管长78.5mm,枪重425g(1斤不到),有效射程40m,可靠性好,射击精度高,制造技艺精湛,弹匣容弹量大。
图4 “毛瑟M1910系列珍袖手枪”分解后的主要零件,照片上的这支枪的枪号小,生产时间应该比较早,而且保存得不够好,品相就比较差一些。(源于网上)
“毛瑟M1910系列珍袖手枪”不仅技术特点明显,造型上也非常有特点,主要表现在套筒上,其前部的上表面有1/3左右的长度呈敞开状,裸露出里面的一段枪管来,且枪管前端也突出套筒一小节。
6.操作特点
技术和造型上的特点,使得这款枪的结构与众不同,给操作也带来了一些特点: 一是枪管用下方2个凸耳卡在枪身套筒座上的导槽里,再用枪管固定导杆穿过凸耳、导槽将两者连接并固定,这根枪管固定导杆还兼做复进簧导杆。 二是枪身套筒座左侧安装有1块侧板,向上推可取下,取下后就可在不拆卸套筒的情况下将扳机/阻铁、扳机连杆和扳机簧等零件拆下保养擦拭。 三是当击针处于待击状态时,击针尾端突出于套筒后端,白天可以看到,夜晚可以触摸到,以免拉开套筒时间久了忘记手枪处于什么状态。 四是保险机工作方式很特别,分别用保险机侧栓(矩形)和保险机解脱按钮(圆形)2个装置操纵,向下按保险机侧栓(矩形)可使套筒处于保险状态,向里按保险机解脱按钮(圆形)就会恢复到待击发状态。保险时即锁击发装置又锁套筒,不但可以避免从口袋里掏出手枪时套简意外移动而“走火”,还可以在无弹匣时仍然起到保险作用,确保不装弹匣就不能击发。 五是射完最后1发枪弹后空仓挂机机构会将套筒阻于后方,这时如果插入有子弹的新弹匣,套筒会自动复进并将弹匣里的第1发子弹送入枪膛,可以直接击发继续射击;如果空弹匣时要释放被阻于后方的套筒,就要先把弹匣退出并下拉12mm左右,然后再把弹匣推上去,套筒才会脱离空仓挂机的约束自动复进到位。操枪时搞不清楚这两种情况的区别,就很容易“走火”出事。
图5 “毛瑟M1910系列6.35口径珍袖手枪”零件及名称。(源于网上)
六是虽然M1910毛瑟袖珍手枪是主要用于自卫,是便于隐蔽携带近距离使用的武器,但其射击精度却异乎寻常地高,而且射击容易控制。仔细分析,在于枪管轴线与握持位置的距离设计得比较近,一般人都能很好控制握把。 七是这枪也有结构上的设计缺点,据老人们说,它的扳机连杆簧和扳机簧都是片簧,拆装时容易折断。另外,弹匣卡笋太硬,退弹匣时费力,插弹匣时容易在弹匣上造成划痕,容易损坏弹匣底板。
党的十八大以后,人民解放军进行了新一轮“军改”,编制体制都有很大调整和变化,27集团军的番号和全军其他所有集团军番号一样都成为了历史,27集团军军史馆也随之撤馆。2017年年底前在原27集团军机关营区路遇一位27军军史老专家,他说,原来军史馆里的馆藏文物,文字部分、文字资料和部分实物转交给了235旅,随该旅南下离开中部战区去了东部战区;枪支部分等全部转交给了留在中部战区的80旅。听说235旅在新营区很快重建了旅史馆,想必80旅的旅史馆也会在不久的将来完成重建,届时,我还要去看看那支爸爸捐献的小手枪还在不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