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二次靠山屯战斗说开去 汪洋
这里所说的靠山屯战斗,是指1947年3月8日在东北野战军2纵5师三下江南战役中的一次战斗,习惯上又称为第二次靠山屯战斗,以区别于仍由东野2纵5师在1946年11月20日一下江南战役中的第一次靠山屯战斗。
东北解放战争到1946年下半年,进入一个相持阶段,国共双方都想打开僵持不下的局面,变被动为主动。国民党军推行“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作战方针;我军则发起“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用“南打北拉”的战法,打破了僵局,实现了战略上从被动到主动的转折。 第二次靠山屯战斗就是发生在“三下江南”(即第三次越过松花江)战役中的一次著名战斗。 笔者首次接触这场著名的战斗的资料是看到张正隆的《雪白血红》,一下子被描写钟伟的那段文字(259页到261页)镇住了。后来觉得文学性虽强,但毕竟线条太粗。看了刘统的《东北解放战争纪实》“三下江南”一章(第26章)对第二次靠山屯战斗的描述,仅在343页提了一句“2纵5师在达家沟歼灭敌军后卫部队262团的一个营,又将该团5个连包围在靠山屯。”而1998年出版的《四野战史》则有一段,从178页到179页,也觉得较粗。著名军事史家唐洪森先生1999年出版的《国共争战大东北》一书洋洋百万言,对第二次靠山屯战斗有较详细的描述(633页到637页)。最详细的应属汪洋将军(1964年晋升少将)的遗作——2002年出版的《十次突击》
根据汪洋将军的叙述,以及上述的资料,拉出一个第二次靠山屯战斗的时间表: 3月8日:“东总”根据敌71军向靠山屯收缩之际,发起三下江南战役。命2纵5师先行渡过松花江,截击回撤的敌71军87师。 10时,2纵5师渡江南下。 16时,2纵5师进至三盛永附近,发觉87师一逃向农安,遂向靠山屯方向侦查。 晚,2纵5师根据“东总”东进电令,进至靠山屯西南,准备继续东进。 3月9日:10时,听见靠山屯方向有炮声,师长钟伟令侦察连侦查,部队原地吃饭。 13时,俘获88师逃兵,获悉88师还在靠山屯。 14时,我14团2营发现靠山屯有敌两个连运动。 17时,钟伟接到14团报告说靠山屯方向有大批敌人及车辆向德惠方向撤退。钟伟当机立断,决定暂停东进,做出就地歼敌88师的部署:13团插向靠山屯以东,15团插向靠山屯西南,14团向南截住敌人退路。 18时,各团开始行动。师部移到离靠山屯6千米的八家子。 我14团1营进至十里堡,得知敌人向东撤走10余分钟,当即向团里报告。团长吴国璋(1951年10月牺牲于朝鲜,32岁,安徽金寨人,时任39军副军长)令向东切断德惠靠山屯公路。营长王扶之(1964年晋升少将)认为:敌向东退,还是要往南到德惠,我军不如向南,才能截住敌人。遂不顾随营行动的团政委陈友仁的反对,果断决定向南的姜家店挺进。——又是一个钟伟。 19时,自16时起到19时,2纵5师 连续接到“东总”两次电令,做出堵击德惠东北之敌的部署,强调敌在大房身,要求2纵、6纵立即东进大房身。钟伟对“东总”的部署和当面的敌情分析判断后,认为目前全师已经展开,重新结集至少5到6个小时,很难按时到达指定位置。若机械执行“东总”东进电令,既错过了歼敌良机,也会挫伤广大指战员的士气。因此决定原决心不变,先行歼灭当面之敌。 21时,我14团在靠山屯以南的姜家店、王家店截住敌88师师部和262团2营。该师师长韩增栋与参谋长及262团团长在夜色中逃走。韩增栋的日记本在慌乱中遗失,被我军缴获。我14团1营以伤亡70人的代价,俘敌副营长以下250余人,击毙70余人 ,首创东北我军一个营歼敌一个营的成功战例。此战14团1营营长王扶之功不可没。 2营打王家店(《雪白血红》书中作王奎店)打成对峙。 3月10日:2时,我15团发现靠山屯东边烧锅围子有敌一个加强营。师部召集会议研究时出现两种意见:一种认为应坚决执行“东总”东进的命令;一种认为应歼灭当面之敌。汪洋将军说:“双方虽有争论,出发点都是为了更好地执行‘东总’的命令,达到歼灭敌人的目的。”钟伟与少数人主张坚决打,他认为敌88师正在退却之中,必定斗志不坚,部署不周,我一个师出击虽有风险,但我6纵18师、独立1师均在附近,必要时可以支援。最后师长钟伟说:“这一仗坚决要打,打错了砍头砍我的!” 决定停止东进,坚决歼灭当面之敌,命令汪洋代理13团团长(团长彭金高病休)指挥13团,经靠山屯北面迂回到东面,准备由东向西攻击;命令15团团长颜文斌(1964年晋升少将)指挥15团自西向东攻击,20时前完成攻击准备,20时全师发起总攻。并将决心和姜家店战果报“东总”。 5时,“东总”回电同意5师就地歼敌,但战斗结束后应立即东进大房身。 12时到14时,“东总”三次来电,仍令5师立即出发东进。钟伟冒着抗命的风险,将靠山屯的敌情和我军的部署电告“东总”。 19时,师部移至靠山屯西北的田家粉坊。 20时,“东总”回电“望大胆坚决歼灭靠山屯之敌,不要顾虑增援,在德惠以东有我4个师,在发现大的增援时望可出动阻击。”“东总”的电令给5师官兵极大的鼓舞。 我13团和15团从东西两侧向靠山屯发起总攻。至24时全歼守敌。 当我完成对靠山屯之敌的包围后,守敌向敌71军军长陈明仁求援,陈即令敌87师、88师主力由农安、德惠来援。5师立即向2纵和“东总”报告,根据这一情况,“东总”改变原定歼灭大房身之新1军5个团的部署,以一部兵力佯攻大房身之敌,主力西移,歼灭敌71军。钟伟一面让13、15团作战前准备,一面令14团在拉拉屯阻援。 23时,“东总”电令1纵、2纵、6纵各师向敌71军增援之敌发起攻击。 3月11日:我军各部遵照“东总”电令寻机歼敌,至12日凌晨歼敌88师全部、87师一部、71军特务团、工兵营。俘敌263团团长兰嵩岩、264团团长雷乃殿以下官兵5千余人,毙伤敌1500余人的重大胜利。 3月14日:“东总”通令全军嘉奖2纵5师。电称:“我5师当敌88师次靠山屯撤退时,该师立即自动投入战斗,当日在靠山屯以南将敌歼灭一部,回头复将靠山屯敌5个连单独歼灭。这种作战的积极性与机动性,都值得称赞与发扬。”
汪洋将军评述道:“钟伟师长是个有旺盛企图心和积极的机断专行作风的指挥员。他从消灭敌人之总意图出发,对当面敌我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敢打违抗‘东总’多次命令的胜仗的决心,是一个勇敢智慧的指挥员的典范。”“此战2纵5师战斗力提高很大,达到一个新的水平。靠山屯之战是四野总部在解放战争结束时将5师评为头等主力师之一的起点。”
下面是张正隆在《雪白血红》中描述的一段: “三下江南时,林彪命令5师进至长春路东,配合1纵消灭大房身约一个团的敌人。3月9日,5师到达靠山屯西南。夜间行军,白天睡觉。黄昏起来准备赶路,听见西南姜家屯和王奎店那边乱哄哄的。一侦察,是87师262团两个营。
钟伟说打,有人说咱的任务是去大房身。钟伟说:什么娘卖X的大房身,送上门的敌人给我打!
14团一个冲锋攻进姜家屯,俘敌200多。王奎店连攻数次未下。
有的老人说,正在这时,林彪来电报,命令5师速去大房身。钟伟说:把这股敌人吃掉马上就去。哪知这股敌人跑到靠山屯,和264团一个营会合了,拼死抵抗。林彪又来电报,催促执行总部意图。钟伟说:我这儿都快吃掉一个团了,一大堆俘虏,也拔不出脚啦!
15团连冲四次都未成功。这时,88师和87师主力分别从农安和德惠赶来增援,林彪的电报也到了。有人说:这回不走也得走了。钟伟拍起了桌子:谁再说走,我就毙了他个娘卖X的!一边组织攻击、打援,一边给林彪回电:现在正是抓大鱼的好机会,我就在这打了,快让1纵它们都来配合我吧!
老人们说,这一仗打了个本末倒置,把1纵和2纵都调过来,把林彪都指挥了。林彪后来说:要敢于打违抗命令的胜仗,像钟伟在靠山屯那样,三次违抗命令。”
汪洋老将军的遗著给我们提供了第二次靠山屯战斗的细节,虽然不如张大侠《雪白血红》说得那么活灵活现,却是当事人的亲笔。钟将军是个典型的好战分子,说实话,战争需要这样的好战分子,好战到违抗上级命令也要打仗,不为别的,只为打赢。你也许可以说他不顾大局,可是他的每一动作都得到林彪的认可,即得到大局的认可。汪老说钟师长企图心和机断专行二者兼而有之,这真是一个优秀的指挥员所必备,缺一不可。试看我军中千把将帅,凡有“能打”口碑者,都有这两条 。你还别说钟伟满嘴的“粗口”不好听,没有这些“粗口”也服不了那些中的、小的好战分子。这“粗口”恰是机断专行的表现形式,打仗那么急的大事,有多少时间去做思想工作? 靠山屯是长春西北,哈尔滨西南的一个小镇,1946年11月下旬2纵5师在一下江南战役中,曾在这里歼灭敌新1军50师148团一个加强连和当地地主武装共700余人。那一仗打得勉强,虽有3辆坦克协同作战,我军是“新娘上花轿——头一遭”,也兴过了头。结果2辆坦克陷进水沟,打得好苦。总结时提出部队虽然勇敢,但不讲战术:“一点两面及三三制战术不熟悉”——这是原话。这一仗虽然打得不咋的,但是使5师的官兵对这一带的地形产生了深刻的印象,这也是2纵5师第二次靠山屯战斗的胜算之一。 钟伟虽粗,但也有细的地方,从3月10日2时发现靠山屯有敌一个加强营,开会决定没说多长时间,然后各团准备,到20时总攻。这个准备时间要十来个小时吧,还要算上13团迂回到靠山屯东边去的时间。部署也没话说,4个营(13团1、2营,缺3营,15团3个营)攻坚,一个团14团准备打援,林彪的“四快一慢”钟少将执行得不错,还算是粗中有细吧。 攻击前钟伟亲自带领团营连干部到靠山屯侦查地形,选择突破口。攻击部署:15团由西向东,由师炮兵群协同;13团1、2营由东向西,由团炮兵群协同。半小时火力准备,半小时后炮火停止,全部轻重机枪同时开火,掩护步兵发起冲击。这“一点两面”钟少将看来也用得炉火纯青了。从20时开始炮火准备,到24时解决战斗,4个小时。这仗打完,我们的钟少将,是不是又要将部队交给政委,自己上哈尔滨去跳舞。 说实话,林彪总结的所谓战术原则,是为了更好地打仗,也是根据我军中下级军官以及战士文化水平低这一现状,不得已而为之。他大概认为这是一条捷径,呵呵,他本人也从来不愿意走“弓背路”(四渡赤水的事不提也罢了)。“一点两面”、“四快一慢”、“三种情况三种打法”等等,这些既容易记,又不易忘的口语化名词,让我军中下级官兵学起来很快,打起仗来自然就用上了,何乐而不为呢。呵呵,小兵无意替林彪辩护,只是从战火中走出来的七八十岁的老人们,在小兵面前说起这些,总是琅琅上口,到现在也能够说上个一二三四,ABCD。后来什么“活学活用”、“立竿见影”等等,就歪了,就要挨罗帅的批评了。 人们之所以对巴顿将军津津乐道,是因为巴顿有性格、有个性,不趋炎、不附势,心直口快,心地耿直,敢打敢拼,说话风趣,做事让人忍俊不住,所以大家喜欢。就是他打医院里的小兵,你大概也会以一句“这老混蛋”,而记忆犹新。让你比较巴顿和布莱德雷,你大约不会喜欢那个乡村教师的儿子,而会喜欢军人世家的捣蛋鬼。所以老人们看了电影《巴顿将军》,会嗤之以鼻:巴顿算什么,我们的钟伟比巴顿还巴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