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699|回复: 2

《冰血长津湖》(九)争夺德洞山口

[复制链接]

72

主题

121

帖子

1273

积分

陆军少尉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1273
发表于 2019-3-25 10:06: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冰血长津湖》
(九)
争夺德洞山口

    下碣隅里的防御得到加强后,柳潭里美军能否安全撤至下碣隅里的关键就转到了柳潭里以南约10公里的德洞山口(而德洞山就是1653高地,距离公路较远,无法直接威胁公路。)那是公路经过岭脊急遽下坡的山口,是控制从柳潭里到下碣隅里惟一一条公路的要点。
    对于这一地区的战斗,志愿军与美军的资料之间有着很大出入,首先在地理位置上,志愿军方面称在德洞山口地区能阻止美军撤退的要点就是位于德洞山口东南约3公里的死鹰岭了,那是长津湖西南小白山脉中的一座险峻山岭,海拔高度1519米,所以又被叫作1519高地。整个山峰远望如同一只死鹰卧在山岭之上,故此得名,山顶怪石突兀,酷似尖利的鹰嘴。山脚下就是柳潭里通往下碣隅里的公路。并称早在11月22日,陆战1师向北进攻时,就派出陆战7团2营的两个连驻守在死鹰岭,守军分为两部分,以两个加强排配属重机枪、60毫米迫击炮等重武器守备山顶,主力则集中在山峰东侧,与山顶守军成为犄角之势。由于气候严寒,山顶上冻土层厚达35厘米以上,难以构筑工事,所以美军只是在要道上布置了一些铁丝网和绊索照明地雷,防御是比较薄弱的。
    但是,在美军资料中却从没提到过死鹰岭这个地理名词,也没有1519高地,倒是在德洞山口以西约1.6公里的公路东侧有个1520高地,并称此高地山势雄伟险峻。再仔细对照地图,可以发现从德洞山口往东海拔高度开始逐渐下降,地形等高线几乎从1500米迅速下降到1200米,根本没有高度在1500米以上的山峰。因此,所谓在德洞山口东南的死鹰岭之说很难成立,最有可能的情况是志愿军所说的死鹰岭就是横跨公路的岭脊。从美军兵力分布情况也可作为一个佐证,当时在柳潭里和下碣隅里之间的德洞山口地区,美军只有7团1营C连和2营F连总共两个连,再无其他部队,陆战7团2营的D连和E连是在柳潭里。
    笔者在对双方资料进行综合对照之后,认为11月27日至12月3日,在德洞山口地区比较真实的战况是:
    11月27日陆战7团2营F连奉命在德洞山口占领阵地,连长威廉·巴伯(William F. Barber)上尉和2营营长罗克伍德中校赶到防御地点实地勘察地形,在德洞山口与新兴里(德洞山口西南约1公里)之间确定了阵地,战后美军为纪念在此作战的F连特意将其称为福克斯阵地(Fox Hill)。这个阵地的地形非常复杂,即使在地形普遍比较复杂的长津湖地区,其复杂程度也是排得上号的。那是一个约900米长的陡峭山坡顶上的马鞍形高地,被F连的士兵称为“中间凹两边陡的屋顶”,高地的一侧就与1520高地相连,无疑这将是进攻方接近阵地的天然通道,但巴伯没有多余的力量控制这个山脊,只能将部队集中在马鞍形高地上。高地的另一侧则是陡峭的山势一直延伸到公路,公路北边有高约2米多的山壁与福克斯阵地的山坡相连,公路南边有山谷及延伸的岭脊。最关键的是,这一阵地是在下碣隅里105毫米榴弹炮的最大有效射程之内,可以得到其炮火直接支援!阵地确定后,巴伯独自留在阵地,2营营长乘车返回下碣隅里命令F连开赴德洞山口,当日黄昏,F连主力到达阵地,巴伯是在太平洋战争中由普通士兵一步步提升为军官,在硫黄岛战役中负伤并获得过银星勋章,就任F连连长才只有20天,作为久历战阵的老兵,巴伯自然能意识到德洞山口的重要性,部队到达后他就一反先搭帐篷的惯例,命令士兵首先构筑工事。为了能确实控制德洞山口,美军还给F连加强了2营机炮连的重机枪班和81毫米迫击炮班,使其总兵力达到约240人,火力和兵力都大大超过了普通的一个连。
    巴伯所确定的防御部署是:第3排采取二线纵深配置(两个班在前,一个班在后,呈倒三角形)位于阵地最北面,第1排和第2排分别部署在第3排的东南和西南,三个排的阵地首尾衔接,呈倒U拱门状。拱门内侧,则是连部、火箭筒班、60毫米迫击炮班和81毫米迫击炮班。至21时,工事全部构筑完毕,巴伯下令一半人休息,一半人警戒?
    志愿军方面正是考虑到死鹰岭重要的地理位置,因此夺取死鹰岭从一开始就是志愿军围歼陆战1师的重要一环。志愿军最精锐的部队——20军59师177团1营奉命务必在11月28日拂晓前攻占死鹰岭,彻底封闭柳潭里至下碣隅里的交通。177团主力和175团同时攻击该地区的美军两个连。
    28日2时30分,担负切断下碣隅里与柳潭里任务的志愿军20军59师向德洞山口和西北无名高地(1419高地山脚下分支出的小高地)同时发起攻击,据守无名高地的陆战7团1营C连(欠一个排)在志愿军猛烈攻击下伤亡过半,弹药几乎耗尽,无线电台也被炮火摧毁,连长约翰·莫尔斯(John F. Morris )上尉只得放弃阵地,龟缩在山坡下,直到傍晚时分援军陆战7团1营赶来。
    C连另一个排据守的是靠近柳潭里的一个三岔路口,未遭攻击。
    59师175团2营很顺利地控制了没有美军防御的1419高地。
    F连所在阵地也遭到志愿军59师177团3营和1营从北、西、南三面发起的猛攻,最北面的3排两个班片刻之间就有27人伤亡(占全部人员的77%!),幸存的残部顶不住志愿军的凌厉攻势,只得退到二线阵地。西面阵地也一度被突破,艾尔蒙·彼得森(Elmer G. Peterson)中尉的第2排拼尽全力才勉强守住阵地。南面是美军阵地最薄弱的地方,志愿军投出的手榴弹如雨点般落下,60毫米迫击炮班成员顿时非死即伤,巴伯一边组织连部转移,一边指挥火箭筒班和81毫米迫击炮班利用山头有利地形架起重机枪,向仰攻的志愿军猛烈扫射,并与志愿军对投手榴弹,由于美军占据了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火力猛烈的特长得以充分发挥,志愿军在密集火力下难以取得进展。
    美军F连3排二等兵赫克特·凯弗拉塔(Hector A. Cafferata)在战斗中几乎是单人守住了3排和2排结合部的缺口,当周围的战友非死即伤后,他一个人继续战斗,甚至几次捡起志愿军扔过来的手榴弹回掷过去,结果手榴弹就在手边爆炸,身上多处负伤,仍坚持战斗用步枪手榴弹拼死抵抗,一直撑到援军赶来。因为他的英勇表现,战后被授予最高荣誉国会勋章。
    在志愿军第一波如潮攻势中,只有东面的第1排没有受到攻击,因此拂晓前,巴伯命令1排主力反击北面3排失守的一线阵地,经过激战总算恢复了原来阵地。志愿军方面称177团1营1连于午夜时分到达死鹰岭,2排正面佯攻,1排兵分两路从两翼发起奇袭,3排则为预备队。战斗打响后,1连迅速夺取了死鹰岭山顶阵地。天还没亮,就遭到美军反击(正是F连1排的反击), 1连在遭受重大伤亡,且连长王龙保、指导员王永奎、1排长李玉海相继牺牲的情况下,2排长赵殿忠指挥剩余的战士拼死坚守,终于坚持到3连赶来。为表彰1连的英勇战绩,战后授予1连集体一等功。
    6时30分,天色已亮,志愿军便主动撤出战斗,美军士兵回忆,天亮后阵地志愿军遗留的尸体约有450具。一夜战斗之后,虽然F连依旧控制着基本阵地,但是全连阵亡20人,伤54人,伤亡人数已占全连的31%,而且手榴弹所剩无几,迫击炮弹也只剩区区十发,如果不是天亮,很难再捱过志愿军的下一波攻击。巴伯一面急忙通过无线电台呼叫空投补给,一面要求从伤亡人员身上搜集弹药,准备再战。大量的伤员使几个有取暖设备的帐篷顿时人满为患,只好将轻伤员放入鸭绒睡袋安置在临时挖出的雪洞中,轮流到暖和帐篷中取暖。
    28日天亮后,最先进行空中支援的是澳大利亚空军的4架F51战斗轰炸机,向德洞山口附近的志愿军集结地进行了反复而猛烈的连续轰炸。还有一次,美军飞机对志愿军控制的一处山脊进行整整半小时的地毯式轰炸,整个山脊化为一片火海,使之成为被美军称作“地球上最没用的土地”!下碣隅里的第11炮兵团3营H连的6门105毫米榴弹炮也根据F连的要求给予直接炮火支援,F连在异常猛烈的空地炮火掩护下总算得到了喘息。下午,美军C—4运输机向F连空投了弹药(主要是迫击炮弹)和医疗器材?
    28日一早,美军从柳潭里派出陆战7团1营A连和B连增援德洞山口,在1419高地美军以B连正面佯攻,A连从侧后迂回,高地上的志愿军伤亡殆尽弹药告罄终于被美军夺取。A连B连夺取1419高地后便会合1419高地和无名高地两处的C连残部(C连伤亡约三分之一),但此后在志愿军顽强阻击下,再也无法越过地图上标注的短短一公里(实际路途约五公里)与F连会合,只得撤回柳潭里。
    在下碣隅里方向,美军陆战7团2营营长率营部连和机炮连赶来增援F连,但在西兴里一线遭到志愿军顽强阻击,只得无功而返。
    入夜后,志愿军177团再次开始向F连阵地猛攻,此次攻击志愿军吸取了昨天的教训,不再以连排为单位的集团冲锋,而是以班为单位不断进行试探性攻击,以寻找美军防线的弱点和空隙,然后再寻隙强攻。北面的3排又是首当其冲,很快阵地被突破,约有50多名志愿军战士冲入美军阵地纵深,巴伯急忙组织连部人员反击,一场混战后总算肃清了纵深,但是残破的3排在志愿军巨大压力下,被迫放弃一线阵地,后撤约20米才站住脚。当晚战斗中,F连伤亡34人(其中5人阵亡),连长巴伯在战斗中左膝被子弹打穿,但仍带伤指挥。
    当晚志愿军176团2营5连重新占领无人防守的1419高地。
    天亮后,巴伯严令3排在炮火掩护下发起反击,夺回了一线阵地。从上午开始,美军的空投就接连不断,使F连获得了大量最为急需的炮弹、手榴弹以及战地口粮、毛毯和担架,美军还特意派出一架直升机为F连送来无线电台的电池(怕空投时会损坏)。
    29日白天柳潭里美军拼凑了约一个营的步兵,在飞机和大炮掩护下企图解德洞山口F连之围,沿途志愿军顽强阻击,在1419高地,2营5连连长刘福全牺牲,全连伤亡大半,3排长王锡之组织起尚能战斗的二十多人顽强死守,终于坚持到6连赶到,巩固了阵地。黄昏前后,美军飞机报告1419高地附近有大批志愿军,于是柳潭里的陆战7团团长立即命令这支出击部队撤回。
    29日前半夜出奇的平静,大战前夕的寂静更是令人窒息。天色刚黑,巴伯就派人将白天空投时落在阵地以西约500米的一些补给品运回阵地,在这批补给品中就有最需要的迫击炮照明弹。
    午夜后,志愿军先是进行了喊话劝降,F连以机枪扫射作为回答。随后志愿军177团和175团先后投入两个连从南面发动冲击,F连以迫击炮发射照明弹确定志愿军攻击位置,然后通过无线电台呼叫下碣隅里的炮火支援,根据F连的指引,远在下碣隅里的105毫米榴弹炮准确地在阵地前形成了火制地域,使志愿军无法通过只能在山坡下躲避炮火,F连乘机将手榴弹滚下山坡,志愿军见无法冲上山坡只得撤出战斗。
    当夜,志愿军方面调整部署,59师转归27军指挥,控制死鹰岭、新兴里、西兴里等阵地,坚决阻敌增援与突围。根据这一命令,59师调整部署,以175团坚守1419高地、1542高地、1581高地和1520高地;176团以一部控制雪寒岭、西中里、1408高地,主力位于闲上里,机动出击;177团死守死鹰岭、德洞山口、西兴里。
    30日美军运输机向F连空投了大量补给,使其弹药数量非常充足,甚至第一次在保证个人规定弹药数量外还有了额外储备。空投中又有一些补给品落在阵地外约700米,巴伯仍是在天黑后派人取回。当天因为柳潭里美军正在调整部署准备突围,所以未派部队出击,只以炮火对1419高地等志愿军阵地进行火力压制。当晚,志愿军没有发动进攻,只是在高地上架起机枪进行骚扰性射击,巴伯命令迫击炮发射照明弹为下碣隅里的105毫米榴弹炮指引目标,再由105毫米榴弹炮进行覆盖射击。根据美军士兵回忆,105毫米炮按照地图座标进行第一次齐射四发炮弹就准确命中机枪,F连炮兵观测员连修正都不用。巴伯怕士兵因为暂时的平静而松懈,命令士兵们清理阵地,将伤亡人员的装备和弹药收集整理起来,阵亡者的尸体用苫布包裹起来,并向北面派出侦察小组,企图与前来增援的7团1营取得联系,但是在志愿军的抗击下,侦察小组几乎一离开阵地就无法前进。
    志愿军则称30日夜,177团曾组织一个连向死鹰岭地区美军残部反击,力求彻底肃清这部残余美军,确保死鹰岭。但是美军依仗优势炮火拼死坚守,志愿军的夜袭虽给予美军一定杀伤但未能将其彻底歼灭?
    虽说F连凭借优势火力支援暂时守住了德洞山口,但是全连伤亡已经超过100人(约占总数的42%),如果再得不到及时支援,很难保证能继续坚持下去,因此陆战7团团长决定向德洞山口增派援军和主力从柳潭里后撤同时进行,先派出有力部队(计划是7团1营)赶去支援德洞山口,以加强德洞山口的防御力量,确保控制德洞山口直到柳潭里主力后撤。
    12月1日9时,根据撤退计划,陆战7团3营兵分两路,H连向公路东侧的1419高地,营主力G连和I连向公路西侧的1542高地同时发起攻击,以夺占这两个俯瞰公路的制高点,掩护后续部队沿公路开进。在这两个高地上的志愿军20军59师进行了顽强抵抗,得到飞机和大口径火炮直接支援的美军7团3营从上午9时一直到下午15时都没能取得任何进展。作为柳潭里后撤计划的前卫陆战5团3营原计划在7团3营攻占上述两高地后沿公路开进,但是由于7团3营的攻击始终未能奏效,眼看时间紧迫只得于15时不顾两侧高地都在志愿军控制的情况下就开始沿公路强行向南推进。
    1419高地是增援德洞山口的7团1营的出发阵地,鉴于7团3营H连的多次攻击都未得手,为了尽快增援岌岌可危的德洞山口,7团团长利兹伯格上校果断命令7团1营投入战斗。至12月1日下午,在美军飞机、大口径榴弹炮和迫击炮所交织的空地一体炮火压制杀伤下,1419高地上的志愿军5连和6连合在一起的战士也所剩无几,而美军借助高地山坡上丛生的杂草掩护,终于攻上高地,阵地上的志愿军战士与冲上来的美军展开殊死的白刃肉搏,直到全部牺牲阵地才告易手!此时已经是1日晚19时30分了!鉴于陆战7团3营H连在攻占1419高地的战斗中伤亡不小,团长利兹伯格便将H连还能战斗的人员全部充实1营。1营攻占高地后一面整顿部队,组织伤员后送,一面抓紧准备向德洞山口的增援。而围绕1419高地的战斗则还没结束,当晚59师抽调五个排的兵力(59师此时伤亡也非常之大,已再难抽调出成完整连建制的部队),再次实施攻击,经过激战后于2日凌晨3时,又夺回了1419高地。美军见志愿军沿道路设置了多层坚固的阻击阵地,而且防御异常顽强(就如1419高地的战斗),如果继续采用白天沿公里推进,即使有空中支援的话,也要付出相当代价,而且时间也来不及,因而决定出奇制胜,在夜间避开公路以越野机动穿越志愿军防线。为此,1营进行了充分准备,所有人员除规定弹药外还要增加一个备份子弹袋;每人都携带鸭绒睡袋(用以野营露宿并可在紧急情况供伤员使用)和四餐份的战地口粮(可以挑选最喜欢的口味);作为预备队的C连(即无名高地的守军残部)和营部人员每人都必须带一发81毫米迫击炮弹;营机炮连的81毫米迫击炮班和重机枪班只带2门迫击炮和6挺机枪(只相当于正常编制的一半),多余人员则抬着放满迫击炮弹和机枪子弹的备用担架;通信兵携带功率大通信距离远的AN/GRC—9无线电台(通信距离,电话为20公里,电报为45公里);炮兵联络军官则携带SCR—610便携式无线电台直接与下碣隅里炮兵联系。此外柳潭里团部的陆空联络组则随时以无线电与1营保持联系,及时召唤航空火力支援?
    12月1日21时,1营以B连、营前指、A连、C连、营部班和H连的顺序,从1419高地出发。背负着沉重的装备,在零下三四十度寒冷冬夜的没膝雪地里行军,个中艰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这种行军对于志愿军来说是家常便饭,而对于美军来说则是破天荒的第一遭。也正是这种反常规,志愿军根本没有想到有着“少爷兵”之称的美军会如此行动,因此1营行军途中没有受到任何攻击,不然恶劣的天气和险恶的地形如果再遇上志愿军的阻击,1营恐怕是在劫难逃了。
    在常人看来,美军是很少进行这样的行军。其实美军大量使用车辆进行机动是为了提高机动力和节省士兵体力,并不是说美军不进行徒步行军训练。美军正规部队每年还要进行寒区作战训练,像第7步兵师就曾在1949年冬季专程到日本北海道进行寒区作战训练,在寒区训练中得到的防冻防寒经验这次就在实战中得到应用,所以在长津湖战役中第7师的士兵冻伤较少,
    2日凌晨2时许,美军到达1520高地后,立即在营所属的81毫米迫击炮掩护下发起攻击,此时山顶上的志愿军战士只剩下60多人,而且全部被冻伤,又没有重武器,实在无力阻止美军,美军夺占高地东坡后,1营营长雷蒙·戴维斯(Raymond G. Davis)中校见部队实在太过疲惫而且行踪已经暴露,便下令停止前进就地休息。休息的命令话音刚落,士兵们便一头倒在雪地里,全然不顾寒冷和纷飞的子弹,军官赶紧大声叫喊,将士兵们从睡梦中叫醒。——3时,在军官的竭力组织下,士兵们才草草构筑了工事,以四分之一的人担任警戒,戴维斯也打破行军以来的无线电静默向团部报告战况。疲惫至极的美军士兵一坐下就再也不想起来了,一直休息到天亮。
    2日6时,1营向德洞山口(1653高地)发起攻击,这是与F连之间最后的阻碍。1653高地山高路险,志愿军凭险死守,而且由于四周山地阻隔,1营无法与团部及F连取得无线电联系,因此不但得不到空中支援,甚至还有遭到F连迫击炮射击的可能。直到1营占领了一个山头,才终于得以与F连联系上,这才在由F连呼叫来的空中支援掩护下,攻占1653高地,然后翻过高地,于11时25分到达F连阵地。——整个增援行动,1营伤亡很小,仅阵亡1人,伤22人,另有2人因恐惧、寒冷引起精神失常,只好将2人绑在担架上,结果2人全被冻死。F连在这几天的苦战中共有26人阵亡,3人失踪,89人负伤,伤亡人数高达总数的49.16%。
    由于1营出奇制胜突破志愿军的阻截,到达德洞山口,不仅使岌岌可危的F连转危为安,也使柳潭里的陆战5团和7团主力的后撤成为可能。战后,戴维斯和巴伯都因为在德洞山口的战功而获得美军最高荣誉国会勋章。
    12月1日,继柳潭里美军开始突围后,清津的韩军首都师和惠山镇的美军第7师第17团也相继开始向咸兴后撤。2日起,社仓里的美军第3师第7团也开始南撤。鉴于东线美军全线后撤的迹象已十分明显,中央军委12月2日13时电示志愿军总部及九兵团:“争取于今明两晚基本解决被我包围之陆战1师等部最为有利,在未解决战斗前,望切实注意加强黄草岭南北之阻援与阻止突围之敌力量。”根据中央军委和志愿军总部加紧解决被围之敌的指示,九兵团决定全力以赴组织一切力量,围追堵截,歼击长津湖地区之敌。为此变更部署为:27军并指挥20军59师,围歼柳潭里突围之敌;26军(仅在厚昌留下78师一个团)主力兼程南下接替20军对下碣隅里的攻击;20军58师和60师迅速前出黄草岭,20军89师一部警戒社仓里,主力前出至黄草岭以南,会同58师和60师阻击美军的南逃北援。担负围歼柳潭里突围之敌的27军以配属其指挥的20军59师坚守1419高地和死鹰岭,阻敌南撤;79师攻占1542高地,从北向南突击;94师从西向南突击,形成夹击之势,力求在运动中歼敌。但是,上述各部因连日苦战,弹药粮食都已告罄,再加上大量的战斗伤亡和冻伤减员(刚刚到达战区的94师因为冻饿及美军空袭还未经主要战斗就已减员大半,两个团几乎失去战斗力),战斗力已大为削弱,尽管竭尽全力最终仍无力阻止柳潭里美军的南撤。——12月3日黄昏,59师放弃柳潭里周围阵地向下碣隅里集结,师长戴克林发现死鹰岭上的177团1营却一直没有撤下来,便打电话向177团询问情况,177团政委胡益回答山顶上的战士们在天寒地冻的恶劣天气下饥寒交迫,除了战伤外全部冻伤,现在即使是活着的人都已经没有一个人能爬下山来!戴克林师长立即组织师部人员和177团的卫生队上山,将冻伤和战伤的战士们背下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4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陆军上将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积分
68138

渡江战役胜利纪念章淮海战役胜利纪念章抗美援朝纪念章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独立功勋荣誉章胜利功勋荣誉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三级国旗勋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自由独立勋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灌水之王三等功二等功一等功

发表于 2019-3-25 10:34: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569

帖子

1万

积分

陆军少将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积分
19635

独立功勋荣誉章胜利功勋荣誉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灌水之王

发表于 2019-3-25 16:4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华野九纵史研究

GMT+8, 2024-11-16 18:27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