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线之火 ——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东线记事 汪洋
195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五年,中国内战刚刚结束一年,这根本不应该是一个战火纷飞之年;中国,刚刚从战争的废墟上站起,开始休养生息,医治战争创伤,这根本不应该是一个愿意再度卷入战火的国度;朝鲜,第二次世界大战交战各方都不屑一顾,狭长的半岛,高寒的东北部山区,这根本不应该是一个兵家必争之地;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饱私囊;虽然直言“让德国人去打苏联人”的巴顿将军已经远逝,但让美国大兵为一个远在千里之外的国家卖命、伤亡数字足以引起白宫地震,这也根本不应该是一个重新挑起战火的国度。 可是就在这一年,根本不应该发生的事偏偏发生了。
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 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公开宣布武装干涉朝鲜内政,并命令其海军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 6月28日,中国政府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发表声明,强调指出“杜鲁门27日的声明和美国海军的行动,乃是对于中国领土的武装侵略,对于联合国宪章的彻底破坏。” 7月7日,美国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组织“联合国军”。8月杜鲁门任命麦克阿瑟为“联合国军总司令。” 7月13日,中央军委决定抽调第13兵团第38、第39、第40和第42军等部,共二十五万余人,组成东北边防军。 8月中旬,朝鲜人民军将美军、南朝鲜军压缩到洛东江以东一万平方公里的狭小地区。美军、南朝鲜军依托洛东江负隅顽抗,战争形成胶着状态。 9月15日,在麦克阿瑟指挥下,美军陆战第1师、步兵第7师及炮兵坦克兵,工兵等部共7万余人,在260余艘舰艇、近500架飞机配合下,在朝鲜西海岸仁川登陆。28日攻占汉城,29日进抵“三八线”。 10月7日,美军开始越过“三八线”继续北犯。 10月8日,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发布命命令,将东北边防军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迅即向朝鲜境内出动。同时任命彭德怀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第39、第40、第42军等部分别由安东(今丹东)、长甸河口、辑安等地跨过鸭绿江,向预定战场开进。 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发起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至11月5日,第一次战役胜利结束,我歼敌15000余人,挫败敌人在感恩节前占领全朝鲜的企图。 10月27日,毛泽东决定动用第9兵团,“定十一月一日起车运梅河口整训,前线如有战略上的急需可以调用,如无此种急需则不轻易调用”。(《毛泽东军事文集》第六卷,军事科学出版社,169页。)后考虑美伪军由咸兴向北进攻的可能性极大,毛泽东认为“必须使用宋时轮主力于该方面方有把握,否则于全局不利。” 10月31日,根据东线敌军动向,毛泽东已经明确将九兵团用于东线。(“九兵团的作战任务”1950年10月31日,《毛泽东军事文集》第六卷,军事科学出版社,183页。) 11月3日,彭德怀建议第9兵团入朝,负责东线战场。 11月5日,毛泽东复电彭德怀,认为部署甚好,“9兵团之一个军应直开江界并速去长津”。(“九兵团以诱敌深入寻机各个歼敌为方针”1950年11月5日,《毛泽东军事文集》第六卷,军事科学出版社,197页。) 11月12日,毛泽东认为美军陆战一师战斗力据说是美军中最强的,我军以两个师围歼其两个团,兵力似乎还不够,应有一个至两个师作预备队。因而决定让二十六军也靠近前线。(“必须精心组织歼灭美军陆战第一师”1950年11月12日,《毛泽东军事文集》第六卷,军事科学出版社,200页。) 高寒贫瘠的朝鲜长津湖地区即将成为战场。
入朝前
9月25日,北京。全国战斗英雄和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大会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7军第79师第235团第3营第7连副连长、“华东一级人民英雄”辛殿良,这个来自中央军委命名“济南第一团”的战斗英雄,正踮着脚尖,伸着脖子,望着主席台上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使着劲儿鼓掌…… 辛殿良,山东海阳人,1922年生,1947年6月入伍,1947年9月入党,是全国著名的战斗英雄。有“一英七模”之称(华东一级人民英雄,七次战斗和政纪模范),入伍两年立功16次,其中一等功两次。老人8次负伤,至今肺部还有一颗子弹,被排异的躯体组织包裹成一个包块,顶弯其外部的肋骨。1978年,老人从南京机床厂党委副书记任上离休。 五十三年后,2003年12月,笔者在南京辛老那间简陋的卧室兼客厅中采访病后出院不久的老人,鹤发童颜的老人还抑制不住激动:“多少大首长想见都见不到的中央领导,我都见到了!” “周总理单独做了报告。会上还认识了20军的杨根思,他后来在朝鲜牺牲了。会后我们又在北京参观游览,去了颐和园、故宫,后来又参加了国庆一周年的观礼,那个鲜花,那个掌声,那个热烈……” 第27军共有六位“华东一级人民英雄”参加全国英模代表大会,出发是从浙江平湖部队驻地,回部队却是山东泰安,事情是在起了某些变化。 笔者问辛老在北京知道要去朝鲜的事吗?老人摇着手:“不知道,也想不到。是后来到安东,在列车上动员,才知道要抗美援朝了!” 老人当时不知道,8月11日中央军委最后明确同意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的意见,即将解放台湾的战役推迟到1951年以后。9月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兵团在上海召开各军军长和政委会议,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传达了中央军委的命令:第9兵团解除攻台训练任务,开赴山东兖州地区训练整补,在思想上、物质上做好入朝参战的准备。到9月底,毛泽东指示:取消在国庆节庆祝活动中使用许诺限期解放台湾的口号,这表明中国的军事部署已经开始作出重大调整。 “过海”变成“过江”,一字之改,是中国领导者们呕心沥血,再三斟酌,被迫作出的结果;一字之改,使中国人民被迫入朝参战,牺牲了多少优秀儿女,舍弃了多少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一字之改,使台湾游离祖国怀抱直至今日,不能不在历史上重重地留下一笔浓浓的遗憾!
第9兵团下辖第20、第26、第27军,驻沪浙沿海地区,是我军解放台湾的主力部队。 第20军的前身是1932年9月闽东地区中共组织的红色游击队,1934年9月编成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主力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坚持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第6团,挺进敌后, 夜袭浒墅关,火烧虹桥机场,威震江南,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老六团”。后又东进苏北,保郭村,战黄桥,奠定了苏中抗日根据地。留在苏南阳澄湖畔的伤病员在皖南事变后编为新四军第6师第18旅,是为人们熟知的“沙家浜部队”。1947年2月整编为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曾被栗裕将军称为“打得最吃力,虽然缴获不大,”“但起决定作用,应算第一功”的主力部队。1949年2月整编为第三野战军第20军,下辖第58师(辖172、173、174团),第59师(辖175、176、177团)第60师(辖178、179、180团) 第26军的前身是抗日战争初期八路军在鲁中地区建立的地方武装,解放战争初期编成鲁中军区第4、第9师和鲁中军区警备旅,1947年2月整编为华东野战军第8纵队,转战华东、中原战场。逐渐成为华东野战军的主力之一。华东战场上有一句话,“飞机大炮轰不动,不是3纵,就是8纵。”1949年2月整编为第三野战军第26军,下辖第76师(辖226、227、228团)第77师(辖229、230、231团)第78师(辖232、233、234团)。入朝前在苏南地区整训,作为解放台湾战役的预备队。 第27军的前身是1935年“一一.四”武装暴动创建的中国工农红军胶东游击队;1943年经抗日战争的战火洗礼,发展成为胶东军区直辖的第13、第14、第16团;1945年8月发展成为胶东军区第5、第6师和警备第4、第5旅,后一部奉命渡海开赴东北战场,成为东北野战军主力即东野第四纵队;一部于1947年2月整编为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在许世友、聂风智等老一辈无产阶级军事家的指挥下,经莱芜、孟良崮、济南、淮海、渡江、上海战役等大小数百战,成为华东野战军的头等主力。而奠定该纵队在华东野战军的头等主力地位的是1948年9月的济南战役,该纵第25师第73团首先突破城防,被中央军委授予“济南第一团”光荣称号。 1949年2月整编为第三野战军第27军,下辖第79师(辖235、236、237团)、第80师(辖238、239、240团)、第81师(辖241、242、243团)。建国后,家喻户晓的故事影片《渡江侦察记》和《战上海》的英雄原型都在这支英雄的行列中。入朝前驻浙江平湖、金山卫一带地区,是我军攻台主力。
9月8日,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电令:“9兵团全部可以于10月底开到徐济线,11月中旬开始整训。” 朝鲜战争自美军仁川登陆以来,形势急转直下,9兵团已箭在弦上。 9月20日,9兵团下达各军北上命令:从10月1日起,按照第27军、第20军、兵团部和第26军的顺序,依次北上,进入津浦路山东段地区,各部具体集结地点是:第27军位于泰安,第20军位于兖州,兵团部位于曲阜,第26军位于滕县。 为适应入朝作战的需要,华东军区将第30军第88师、第89师和第32军第94师分别调入9兵团所属第20、第26、第27军,使各军为四个师建制,每军5万人,全兵团共12个师,共计15万人。
10月29日下午,山东曲阜,9兵团在孔林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朱德总司令出席与大家见面,并做《朝鲜战局形势与入朝作战的意义》的动员报告。第27军第80师第238团团长阎川野听到总司令入座后的第一句话“同志们好!”的时候,再也抑制不住自己激动的泪水。 阎川野,山东荣成人,1921年7月生,1938年8月参加革命,1940年2月参加胶东地区东海“二次起义”,同年5月入党。解放后任27军80师238团团长,参加了抗美援朝第二、第五次战役。1954年7月任27军79师第一副师长兼参谋长;1955年授予上校军衔,然后任师长、军参谋长、副军长,直至27军军长。1984年离休。 五十三年之后的2003年11月,笔者在他的家中看见他1955年授衔时的照片,英俊文静,微笑的脸上戴着一副金丝眼镜,如果不是那身英武的军礼服和两杠三花的肩章,怎么看怎么也不象一个军人,倒像哪所大学的教授。这位17岁就参加革命,后来曾在27军第六任军长位置上干了十三年的老军人,告诉笔者:“长这么大从来都没有那么激动过!” 总司令告诉大家:10月8日党中央做出了组织中国人民志愿军和由彭德怀任司令兼政委的决定。首批部队入朝后已经打响,10月25日中央军委收到第一份战报,歼敌一个先头加强营,战斗还在继续。 他说明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意义,强调了我军出兵的必要性。话锋一转分析了美军武器装备和海空优势,强调入朝作战胃口不要开得太大,提醒9兵团部队长年在华东地区作战,无高寒地区的作战经验,谆谆告诫要注意防冻…… 后来的作战实践证明老总的话不幸言中。
10月29日上午6时,毛泽东致电彭德怀:“东面伪首部师、伪3师及美7师共三个师由咸兴向北进攻的可能性极大,必须使用宋时轮主力于该方面有把握,否则于全局不利。请你们考虑除第27军于11月1日由泰安直开辑安或满浦直上前线外,余两个军是否接着开通化、辑安地区休整待命,以备必要时使用”。 10月31日上午10时又致电宋时轮、陶勇:“9兵团全部着于11月1日开始先开一个军,其余两个军接着开动,不要间断。” 朝鲜战局的变化是后电推翻前电的原因,9兵团原定从山东开赴东北整训一段时期再入朝参战的计划,改为提前直接入朝参战。 11月1日,27军按79师、军部、80师、81师的序列,分头自山东泰安,大汶口等车站登车北上; 11月4日,20军按59师、58师、60师、军部、89师的序列,分头自山东兖州、邹县等车站登车北上;弓弦响处箭已发……
萧瑟的秋风,肃穆的军容,部队的机密行动不可能有后来某些纪录片中在军乐队伴奏下赴朝的热烈场面。 阎川野的妻子张志强抱着不满周岁的女儿,和部队少许留守人员到车站送行。 五十三年后,笔者问静静地坐在身边的张志强老人:“阎军长走的时候你放心吗?” 老人说:“枪林弹雨的,能放心吗?就希望他们打了胜仗早点回来。” 又问:“阎军长走的时候你对他说了些什么?” 老人看了看相依为命五、六十年的丈夫,说:“都在心里,他都知道。说什么呀?”淡淡的胶东方言似乎有点甜。 笔者被好奇心驱使着想探究老一辈人的情感世界,这类问话也问过许多老人。曾经问过曾任志愿军空军司令员聂凤智的夫人何鸣:“聂司令员出发上前线的时候,你会对他说些什么,比如注意安全之类的话?” 老人说:“说啥子哟,要挨训的!什么也不说,做一顿好饭,让他吃饱了上路!”浓浓的四川方言肯定有点辣。 9兵团卫生部副部长李坡即将随兵团部赴朝,夫人孙惠是兵团部直属医疗队队长,也坚决要求去朝鲜,说:“要死一块儿死,要活一块儿活,不要留一个活受罪!”一咬牙一跺脚,把三个小儿女交给他们的外婆,大的6岁,小的还不到1周岁。李坡前脚刚走,一个月以后,她后脚也跟着去了朝鲜。 老人说;“孩子有组织照顾,我们就是一门心思工作!”挺标准普通话,能不能看到老一辈人们的情感深处? 孙惠,女,江苏溧阳人,1919年生,1944年入党,1939年参加新四军,1955年授予少校军衔。后转业地方工作。离休时的职务是江苏省人民医院副院长。 李坡,湖北武汉人,1916年10月生,1938年7月参加新四军,193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一直在军中从事卫生工作。1982年9月在南京军区后勤部副部长任上离休。笔者家父汪大年曾任“老六团”宣教股长,1940年3月在叶飞将军的指挥下驰援半塔集,作战负伤,就是李坡为家父手术取出腿中的子弹。家父生前多次说:“若不是你李坡叔叔,你爸爸这条腿就没了!” 2004年元旦,这位从死神手中救出多少将士、抢救多少生命的老军医老军人,在南京军区总医院被自己的儿辈孙辈抢救。笔者百感交集:在抢救这些老人们生命的同时,是不是还应该“抢救”他们历史和他们的精神。 2004年农历正月初二,李坡在南京军区总医院去世。按照老人生前嘱托,骨灰撒入长江。骨灰不留的老人们,能不能给我们留点精神,哪怕是一点点……
访辛殿良
访原27军235团7连连长辛殿良
访阎川野
访原27军238团团长阎川野
访孙惠
访原9兵团卫生队长孙惠。04年1月
访何鸣
访何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