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看到一则新闻:1月2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在北京会见以朝鲜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副委员长、国际部部长李洙墉为团长的朝鲜友好艺术团。会见后,习近平和彭丽媛观看了朝鲜友好艺术团的演出,现场观众对朝鲜艺术家的精彩演出予以热烈的掌声,现场洋溢着欢乐友好的气氛。演出结束后,习近平和彭丽媛上台同演职人员合影留念,祝贺演出取得成功。 看着这一则新闻,看着朝鲜艺术家演出的画面,听着朝鲜优美的歌曲,我脑子里浮现出了当年观看朝鲜故事影片的情景。 我们这些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走过来的人,都应该还记得当年我们曾看过的一些朝鲜故事片吧,也一定还会记得一些朝鲜故事影片中的优美旋律和歌曲。 记得在那些年,我们曾看到过不少外国故事片,看得最多的是朝鲜故事影片,朝鲜影片印象最深的是在1972年放映的《卖花姑娘》。 《卖花姑娘》这部影片讲述了卖花姑娘一家人的命运,催人泪下的情节牵动着人们的心,看得人人落泪。有人说,看这部电影是要预先准备好几条擦眼泪的手绢的。这部影片不仅情节感动人,而且影片中优美的音乐旋律和歌声更使它成为了经典,让人回味无穷。 1972年,是文革的第6年,当时国产电影除了“老三战”(《地雷战》、《地道战》、《南征北战》),就是由八大京剧样板戏而拍摄成的影片。 1972年9月,由长春电影制片厂译制的朝鲜电影《卖花姑娘》在中国公映,在那个物质与文化颇为贫乏的年代,《卖花姑娘》无疑是一道色香味俱佳的精神大餐。当时,城市里的电影院本着歇人不歇机的原则,24小时轮番播放,而在各单位的露天电影放映场地,则是夜幕还未完全笼罩,银幕前早已挤满了人群,以及高高低低参差不齐的占地的板凳,在看电影的过程中,观众是哭得稀里哗啦的。 现在的年轻人,是无论如何也不会理解1972年的中国电影观众,为什么会为朝鲜一部彩色宽银幕电影《卖花姑娘》而泪流满面。 那一年,我们家五口人只有母亲带着我和姐姐去看过《卖花姑娘》,父亲和妹妹则没有看成这部影片,这是因为,在《卖花姑娘》还未到达我们这里之前,我们就已经听说了这部电影在全国各地放映时的火爆程度,据说是在有的地方,由于看这部电影的人太多了,还发生了踩踏事故,还踩死了人。 1972年,我们家住在四川峨眉青龙4740工区。在那一段时间里,工区里不仅是干部战士和家属孩子们翘首盼着看这部朝鲜影片,就是青龙当地的居民和村民,也是不断地打探这部电影放映的具体时间,每天晚上都有人提前等在露天电影场,看看部队里是否开始挂银幕了,是否开始架设电影放映机了,好赶快通知家人及亲朋好友。 《卖花姑娘》这部电影到了我们这里,工区没有敢公开向外透露消息,也不敢在我们这个露天放映点放映,不敢在晚上正常放映时间段里放映,工区最担心的是前来看电影的人太多,在散场的时候发生踩踏事故。 那天晚上,4740工区是把《卖花姑娘》这部电影的放映点选在了距离我们家有10来公里远的唐院(现在的西南交大峨眉分校)的露天电影场,放电影的时间是定在了半夜。 那天晚上,我们都在家里等着,到了预定的时间,部队的汽车拉着我们去唐院看《卖花姑娘》。妹妹年龄小只有9岁,父母亲生怕在看电影的过程中人多会挤着她,就没有把我们要在半夜里坐车去看电影的消息告诉她。父母亲也舍不得把小女儿一人撂在家里,担心她半夜醒来发觉全家人都不在家会害怕。于是,父亲就让母亲带着我和姐姐去看电影,他自己则放弃了看《卖花姑娘》的机会,他留在了家里陪着小女儿。 我们和母亲看电影回来后,父亲笑着跟小女儿开玩笑,父亲说:“军啊,你看你妈妈她们真野啊,半夜三更的跑那么老远的去看电影,也不带你去看。” 由于是选择在半夜看电影,西南交大附近的老乡也不知道,看电影的时候不拥挤。电影情节果然是牵动人心,妹妹被地主婆烫瞎了眼睛,姐姐花妮在街上卖花,要为妈妈买药,这时影片中响起了主题歌,这些精彩的画面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深深打动了我们的心。 《卖花姑娘》是那个年代影响巨大的影片,当然,那个时候我们不知道这部影片是由朝鲜人民的伟大领袖金日成编剧、金正日导演的。 还记得朝鲜电影《摘苹果的时候》吗?《摘苹果的时候》这部影片一开头,首先听到的就是优美的歌声,伴随着优美的歌声,我们所看到的是苹果丰收的景象。影片的主人公贞玉姑娘学习归来,她坐在公交车上,她笑容满面的望着车窗外的景色:在翠绿的山岗上,在果园里,又红又大的苹果挂满枝头好诱人,一堆一堆的苹果堆成了小山一般,这让平日里难得吃到苹果的我们好羡慕。 《摘苹果的时候》是一部反映朝鲜人民劳动和生活的电影,描述了朝鲜北清果树农场里,以贞玉、明吉为代表的年轻一代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动人故事,尤其是年轻人的蓬勃向上的朝气特别感染人。 朝鲜电影有一个特点,就是每一部朝鲜电影大都有旋律优美抒情的歌曲,我们那一代人,谁不会哼哼几句朝鲜电影歌曲? 那个年代的我们,不仅会哼唱朝鲜电影歌曲,对于朝鲜电影中的一些台词也是很久都忘不掉。 朝鲜电影《鲜花盛开的村庄》也是我们喜欢看的影片,这部影片的主人公是位退伍军人,他带领全体村民艰苦奋斗,终于将贫穷的小山村建设成为鲜花盛开的村庄。 影片中,那家的老人有心让一位体型胖的姑娘给自己的小儿子当媳妇,小儿子对其相貌很不满意,老人板着脸说:“胖,说明她健康,听说她一年能挣600工分呐,漂亮的脸蛋能长大米吗?”老人对儿子说:“赶快把她娶过来,好挣工分啊!”这句经典台词及“600工分”的玩笑,在当时颇为流行,大家对于体型胖的人都开玩笑戏称是“600工分”。 记得当年还有两部朝鲜反特影片《看不见的战线》和《原形毕露》也特别受欢迎,我们不会忘记电影《看不见的战线》里的经典台词——“洗温泉 ”,“您要点什么?”“给我来点热乎的。”“您拿的什么书?”“歌曲集”,“是什么歌曲?”“阿里拉。”“你叫裴明奎。”“先生,你是认错人了吧?”“把枪拿出来!”“这真是天大的误会,木匠要枪做什么,枪是你们使用的家伙。” “我是个《卖花姑娘》,住在《鲜花盛开的村庄》,是一位战斗在《看不见的战线》上的《无名英雄》,在《摘苹果的时候》,遇到了《火车司机的儿子》 ”这是当年连小学生都知道的朝鲜电影名串联,也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的文化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