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军路签约作者老兵营
原标题|清明祭英烈一一一尽管他是衣冠冢,但是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2014年3月28日上午,经过中韩两国政府多次磋商,第一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搭乘专机回到祖国。
2018年3月28日上午,第五批20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将搭乘伊尔76运输机魂归故里。至此五批总数为589具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已回国。
时隔60多年,老兵们终于一批接着一批回到了朝思暮想的祖国。祖国人民不会忘记,那些年、那群人、那身军装。致敬无名英雄,欢迎回家......
清明来临之际,这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我的内心立刻沸腾起来。脑海里浮现的全是先烈们为祖国浴血奋战的银屏画面。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烈士的英勇事迹轮番上演。也不由自主的联想到了家乡人民引以为荣的一位志愿军英烈。
打从记事起,每每经过家乡的一处公路边就会醒目的见着一座水泥浇筑的烈士墓,被当地人称为山坎上“洋灰坟”。此地正好又位于杨元坎村口,人们曾一度习惯的把它叫做公交站名来称呼,于是我时常会好奇的东问西问。
后来才悉此墓为一名抗美援朝志愿军烈士,因此让我肃然起敬铭记于心。再后来又打听到烈士的陵墓竟然还是衣冠冢,让人甚是酸涩。可是在当时的特别条件下相隔千水万水遗体回乡谈何容易。再有就是印象中每年清明都会有社会团体及附近学校师生前来祭扫,四周都以花蓝相伴,以慰铭记这位伟大的战士。
直到有一天,我对这位烈士有了新的认识。吕如彦,1928年生于浙江富阳灵桥镇(现规划为大源镇)老杨元坎。
1949年5月,21岁的吕如彦光荣的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而后参加了解放战争。解放后于1951年初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26军79师227团。继而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不幸的是同年三月在朝鲜三连川战斗中,英勇作战,壮烈牺牲,年仅23岁。
1951年4月11日,经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批准,授予其革命烈士荣誉称号!抗美援朝英烈,永垂不朽!
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和平、您毅然决然的奔赴朝鲜战场,和无数战友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铸就了不朽的丰碑!高高矗立在了中朝两国人民的心中。今天,祖国强大了!但是对你们的牵挂一刻也未曾停止。
请相信今天的中国已今非昔比,不管您的遗骸有否被祖国接回,您都会活在祖国人民的心中。
因为你们是祖国的骄傲!是我们砥砺前行的动力!
因为197653名志愿军战士在异国疆场轰然倒下,换来的是“东方精神”屹立在世人面前。
因为您的名字叫“伟大”!你们的丰功伟绩将被世人永远铭记!
致敬中国人民志愿军!致敬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