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湖美》在27军的老兵中 朱 冬 生
今天无意当中在手机里看到歌唱家程桂兰的《江苏民歌》专辑,我最喜欢的是她的《太湖美》。
我当兵时是27军80师238团特务连的战士。当兵五十年,住过太多的营房。无论是江南水乡太湖边,塞外重镇张家口,还是华北平原石家庄,都是苏联人的图纸,军营大门是营院中轴线上的龙头建筑,依次是圆形花园,办公楼,大操场,大礼堂,直线延伸至车场、修理所、卫生队。中轴线两侧无数的条块,分别为直属队和营连的一栋栋营房。我驻的第一个营房,就是太湖边上的基康里营房,是所有营房中最美最利于军队集结、疏散、隐蔽的营房。
我所在的团特务连警卫排,宿舍就在团部办公楼里,推开窗户就是浩浩荡荡的太湖,极目远望是鼋头渚公园和马山疗养院,营房左手是炮师营房、梅园,右手是本团杨湾营房。把太湖与营房相分离的是一条无锡通往宜兴、溧阳的砂石公路。
太湖之上烟波浩缈,魚帆点点,水鸟翻飞。太湖边上连片的芦苇荡里,野鸭、白鹭和各种不知名的水鸟,把夜晚的太湖搞得叽叽喳喳、沸沸扬扬。营房两侧是水田,水稻和各种水生植物,把大地染成一片绿色,一年四季绿油油水汪汪。营房后的后山与营房,并无遮挡,进出营房的老百姓在后山有他们自已开垦的荒地 ,漫山遍野的板栗、洋桃和杨莓就是部队演习时的目标方位和假想敌。
一个18岁的战士走向战场的第一个冲击出发阵地竞然是人间仙境一一太湖。此后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叱咤风云,颠沛流离,再无太湖的山,再无太湖的水,再无太湖的风彩,再无太湖的美。
我属于人性之中的小蝌蚪,常把迈出人生第一步的寄属误以为是家。结果当兵五十年,把生我的家当没了,把寄属的家也当没了。
尽管这个寄属的家,此后五十年再没回去,唯有歌唱家程桂兰的《太湖美》,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一次次把我引领至新兵时的梦想,排解无助时的迷茫,舒缓老兵时的失落,扬弃无益身心的惆怅。每听《太湖美》,我都热泪盈眶。
一次次的《太湖美》,都能让我回想起深夜老班长在我睡觉时轻轻掖好我的被角,都能回想起打过仗的老指导员的亲切教诲,都能回想起年青时部队培养我们无所畏惧、英勇顽强和积极向上的好思想。
军营歌唱家的深情的放歌是战士奋发向上的老师,军营歌唱家动听的歌喉是战士战斗的号角,军营歌唱家激情的潢唱是战士拼搏、进取、战斗、永不言败追随一生的榜样。
感谢军队的艺术家们!
感谢《太湖美》!感谢歌唱家程桂兰!
2018年3月7日
这是基康里营房的原大门,从这个大门走出许多位将军,修缮后的新门在左边,老厦门谓之“将军门”留一片荫凉给后人。
这是当年238团的领导班子,多位叔叔已作古了,愿他们相会在天堂。
朱冬生 1950年3月生,江苏盐城人。1968年3月参军入伍,1970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排长、营部书记,《解放军生活》杂志主编,总政干部部干事,总政直工部编研室主任,解放军出版社社长,少将军衔,中国军事科学学会理事,中国出版家协会理事,高级编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
|